天津静海有个村子叫“慈儿庄”,隶属唐官屯镇,原称“辞儿庄”,传说与唐太宗李世民有些关系。
天津静海区唐官屯镇牌楼
传说是这样的:隋末唐初,时属平舒县(汉王五年即202年设东平舒县,北魏太和十一年即487年改称)的静海地方有个十七八户人家的小李庄,小李庄有位乡绅人称李善人,知县曾匾牌褒奖。
大唐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征高丽,军队从村旁开往前线络绎不绝。一天,知县带几个人来找李善人说:“这位客商是我家乡挚友,专往辽东做买卖。不幸儿子染病,想在您这儿调养些时日。”李善人见这位客商仪表堂堂,很是敬重,便说:“您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孩子放这儿尽管放心!”客商拱手谢过后对儿子说:“你在这里好好养病,身体好点了记着帮老人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原来,这位客商就是李世民。原想培养儿子、锻炼才能,没想到戎马倥偬、餐风饮露,染上怪病,御医说是阴阳失调,只好找个好人家调养休息了。
唐贞观十九年(645)三月,李世民从河北定州经静海慈儿庄到天津路线图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大唐皇子在小李庄养病的消息不翼而飞,知县生怕出现意外,赶紧派人把小皇子送走了。百姓有感于皇帝为国事辞别爱子之举,便将小李庄改成“辞儿庄”,后又改称“慈儿庄”至今。
传说的另一个版本是:李世民征高丽那年49岁,在古代已属高迈之人。太子李治留守定州(河北定州市)监国,一个月后太宗去幽州,太子不舍,又担心战事艰难,便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静海唐官屯地界才洒泪而别。
笔者认为这个版本更接近史实。
据《旧唐书》,唐初直到李世民即位(618)后十数年,位于朝鲜半岛的藩属国高丽与大唐关系尚属和平友好。贞观十八年(644),靠政变上台的高丽国王拒绝大唐使者的规劝,执意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欲与大唐分庭抗礼。李世民认为“钱盖苏文弑其君,贼其大臣,残虐其民,今又违我诏令,侵暴邻国,不可以不讨。”遂于翌年二月御驾亲征。
东征大军10万余人,由凌烟阁功臣、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4万水军乘500艘战舰从山东莱州(今烟台)走海路;由凌烟阁功臣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6万步骑走陆路。
十月,李世民从洛阳行宫出发,翌年三月到定州,命太子李治留守监国。四月誓师于幽州(今北京一带)城南,五月渡辽水。六月攻安市城(今辽宁盖州市东北)至九月未克,因“粮食将尽”而撤兵。本次亲征,李世民得到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后黄、银山10座城池,徙辽、盖、岩3州7万人口入中原,斩敌首4万,自亡2000,可谓战绩斐然,但依然耿耿于怀于没能彻底打败高丽。好在仅仅过了20几年,唐高宗总章元年(668),高句丽就被唐军灭掉了。
从洛阳到定州后,唐太宗没有随大部队出发,而是和太子盘桓了一个来月才离开。唐太宗到天津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因为今日天津东丽地方有一座“军粮城”,关系着10万唐军的后勤保障,他在大将尉迟敬德护卫下东向经静海到军粮城视察部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旧唐书》载:“唐太宗冬十月丙辰入临榆关,皇太子李治自定州迎谒”。归来时能够远出1000多华里“迎谒”,出征时从定州送出450里到静海也能理解。
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中环线临近海河地方的挂甲禅寺
东征归来,唐太宗曾在天津河东大直沽庆国寺休息,并向献茶僧人慈航索要纸笔,亲书“挂甲禅寺”匾额一方,从此庆国寺改称挂甲禅寺至今。
还有,静海东部有个砖垛村,村东1公里处有座“永兴禅寺”,是李世民派大将尉迟敬德监造的,是从幽州到西安总计72座超度东征高丽之战阵亡将士亡魂的寺庙之一。据该村杨子珍老人讲,该寺占地百亩,前殿配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禅房各3间,供奉扁鹊、华佗、孙思邈等药王神像;后殿配东西厢房各3间,供奉地藏、文殊、普贤菩萨和秦广、楚江、宋帝、伍官、阎罗、变成、秦山、平等、都市、转轮十王塑像。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二十一为庙会日,香火兴旺一时。1950年拆除。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