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朱仙镇,不得不提南宋期间著名的抗金战役“朱仙镇大捷”。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岳飞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以顽强的斗志,不屈不饶的民族意志而获胜的著名战役,是古代战争的经典战例。也因这场大捷才有了古镇朱仙镇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及我国四大岳飞庙之一的朱仙镇岳王庙(汤阴、朱仙镇、武昌和杭州)。今天我们就走进朱仙镇岳王庙,祭拜这位民族英雄。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岳飞出身农民家庭,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面对金军的入侵,为抗击金兵,岳飞由其母背刺“尽忠报国”四字,毅然投身于抗金战争中,他智勇双全,屡建奇功,很快由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抗金主将。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壮志未酬,但浩气长存,他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热忱、反抗民族压迫的意志,精忠报国的决心,以及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一直深受后世炎黄子孙的崇敬和爱戴。
“朱仙镇大捷”发生在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军毁约再次侵犯中原,软弱的皇朝只想议和,但面对金军猖狂的进攻,激起爱国将士的保家卫国的决心,时任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的岳飞会同韩世忠、张俊等爱国将领奋起反击,北伐中原,抵御金军。在朱仙镇岳飞以少数兵力,经过一场恶战,大败金军,取得了朱仙镇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抗战激情。“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就是当年金军对岳飞部队的高度评价。
正当岳飞大获全胜,宋朝原首都开封收复在即时,宋高宗在秦桧等奸臣的蛊惑下,不仅不支持岳飞的抗金斗争,恰恰相反,一天十二道金牌,要岳飞放弃乘胜追击,班师回朝,让大好形势毁于一旦。此后卖国贼秦桧在金军主帅的唆使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年仅39岁的岳飞及其家族,令人心疼。
岳飞的一曲北伐诗《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至今仍激励着炎黄子孙。
朱仙镇人将朱仙镇大捷引以为豪,为纪念岳飞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功绩,后人于镇内建立了岳飞庙,供人祭奠。朱仙镇岳飞庙始建于明朝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十四年(1478年)(也有说建于成化十六年1480),与汤阴、武昌和杭州的岳飞庙统称为全国四大岳飞庙而享誉中外。
岳飞庙座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三进院落。经明、清多次整修和重建,整个殿堂恢宏庄严,碑亭林立,刻绘塑铸,丰富多彩,庙内前院正殿中供有岳飞及其部将的塑像,后院大殿里有岳飞夫妇的塑像,东西厢房里分别供着岳飞的儿子和儿媳的塑像。庙里东西两侧各有两座石碑,记载着修建岳飞庙的记录及岳飞亲笔写的诗词《满江红》。
走进岳庙大门,正前方照壁上写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后面岳庙大殿前则是致岳飞于死地的五个奸臣的裸身跪像,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罗汝楫,这5人狼狈为奸,诬陷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致岳飞于死地,受到后人的唾骂,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