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乱改史书写剧本很难吗?能不能在可能的范围内编?
之前看过剧照,宋朝皇帝居然有“帽正”,人物里还有“铁镜公主”、“木易”,我就知道这部剧不可能是正剧,这也没关系,就当戏说来看吧,以前有关刘娥的故事基本限于“狸猫换太子”,既然这部剧能以刘娥为主角,那说明至少比“狸猫换太子”更贴近历史。于是,我点进去看了看。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这部剧还是一开始就让我有点难受了。不说别的,单说剧情。
刚开始的字幕旁白中有关赵光义的描述是“北宋第二代皇帝”。或许这个表述没有问题,但个人觉得是不是改成“北宋第二任皇帝”更合适?父死子继用“代”肯定没问题,兄终弟及的传承用“代”会不会有点难受?我们平时用的“三代单传”之类的词语,任谁都不会认为说的是兄弟。
开演才六分钟,赵元侃就主动请缨出征,还亲自上阵拼杀,我有点不想看了。
“澶渊之盟”是北宋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宋真宗在这个事件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往澶州城头一站,宋军士气倍增。但这不代表他勇武,此次御驾亲征,很大程度上是被寇准、高琼等人逼的。在刚接到辽军来犯消息的时候,宋真宗是有迁都南逃打算的。
杨延昭等将领都认为辽军孤军深入北宋腹地,且萧太后及辽圣宗耶律隆绪都在军中,可以封锁他们北归的通路,集中力量把他们吃掉,然后北伐。
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
宋真宗以不愿生灵涂炭拒绝了将领们的建议,接受和谈。也许宋真宗想过辽没了萧太后和皇帝的情况下的内乱,宋可以趁机北上灭辽,但他不敢试,还是要和谈。这说明了宋真宗的性格,不说他怯懦,也至少是保守的。
和谈期间,宋真宗允许宋的使节曹利用答应,每年给辽方百万银绢,而寇准私下严令曹利用,数字不得高于三十万。曹利用谈下来了,宋真宗大喜过望。因为他不愿意打仗,害怕打仗。能打的伯父死后,他爹雍熙北伐败得很惨,比刘邦“白登之围”还惨,“高粱河车神”虽是调侃,却也没有偏离基本事实。
《宋史·列传·卷四十》:
既而契丹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邪?"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毕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准欲邀使称臣,且献幽州地。帝厌兵,欲羁縻不绝而已。有谮准幸兵以自取重者,准不得已,许之。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利用至军,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
宋真宗在“澶渊之盟”的表现,史书记载很明确,在这部剧中,说他主动请缨领兵,还亲自上阵砍杀,我不信。要知道,这种事放明武宗朱厚燳身上一点问题没有,可是放宋真宗赵恒身上就太假了,假的我叹了口气。
八分钟,到此为止,换《小马宝莉》看几眼,放松一下。
再看看剧情介绍,说之后的情节是赵元侃落下山崖,被刘娥救了,然后带着刘娥回襄王府了……何必呢?刘娥的来历在《宋史》里写得明明白白,孤女上位,这不是更能显示出她的手段和智商?
《宋史·列传·卷一》:
章献明肃刘皇后,其先家太原,后徙益州,为华阳人。祖延庆,在晋、汉间为右骁卫大将军;父通,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从征太原,道卒。后,通第二女也。
初,母庞梦月入怀,已而有娠,遂生后。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善播鼗。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摧之入京师。后年十五入襄邸,王乳母秦国夫人性严整,因为太宗言之,令王斥去。王不得已,置之王宫指使张耆家。太宗崩,真宗即位,入为美人。以其无宗族,乃更以美为兄弟,改姓刘。大中祥符中,为修仪,进德妃。
算了,一部电视剧而已,发发牢骚,然后直接忽略就好。
我是卷舒风云润天地,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