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朱棣:我一定为你唱响大明壮歌

朱元璋: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朱棣:我一定为你唱响大明壮歌

引子:1392年,明朝第一位皇太子朱标病逝。

可以这样讲,朱标之死等同千里之堤裂开大口,让朱元璋惊惧万分,他深知,一旦决堤,指不定用千万条生命换来的大明江山或分崩离析。

从此,朱元璋取消暂停键,一路狂奔。

继10年前铲除丞相胡惟庸后,洪武二十六年(1393)又刨制了蓝玉大案,这次包括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大将尽遭屠戮,彼时,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已所剩无几了。

一番猛操作后,朱元璋才在密室召见翰林学士刘三吾,对立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纪事本末》载:

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刘三吾回答:

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为何地?

就这样,燕王与皇位擦肩而过。可日后,燕王朱棣如何变身永乐大帝的呢?

朱棣影视剧照

为减少文章冗余,让我暂略朱棣生平,先从洪武二十三年(1390)那场兵不血刃的战事讲起。《明史》载:

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是后屡帅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

1390年,为彻底扫除元蒙残余势力,朱元璋决定再次对其用兵。

但此时,却出现一个尴尬局面一一一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之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胡惟庸案”,并一举杀掉包括胡惟庸、李善长等在内的诸多淮西旧将。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却在沙场上纵横驰骋,到1390年时,手握重兵,如日中天,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这个人就是“凉国公”蓝玉。

不过,蓝玉自恃功高,在北征南返时,因官吏开关不及时,便纵兵毁关,夜入喜峰口,蓝玉“骄纵不法”,口无遮拦,其部下自然就成了朱元璋的心头大患。

这样一来,除擅于防守的耿炳文和精忠护卫的郭英之外,谁去征战沙场朱元璋几乎已无将可派。

朱元璋影视剧照

朱元璋寄希望藩王戍边,儿孙手捧城墙,形成以南京为主体的拱卫之势。

既然这样,就必须锻造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王者之师”。

所以,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便领兵出征了。

从封号来看,除年龄因素外,“秦”“晋”的封号远超“燕”,换句话说,这次北伐实际是以晋王朱棡为主体的。

可晋王却“怯不敢进”。

为此,朱棣带了不少京都三大营的人马——客观讲,除神机营、火铳营稍稍优于乃儿不花外,他的骑兵和蒙古兵并不显强。

这就是朱棡怯不敢进的原因。但朱棣呢?机会千载难逢,必须珍惜。

他的战略就是:咬住太尉乃儿不花、活捉北元丞相,力争一举歼灭。

朱棣影视剧照

蒙古王庭居无定所,哪里都可以安营扎寨,等同神出鬼没、不露痕迹一一一这就是千百年来南北较量,令中原步兵神伤的地方。

而朱棣却逆向思维,利用冰天雪地、丛生密林作掩护,命士兵昼伏夜出,在极尽艰难的情况下锁定了乃儿不花。

不过,他没有狂攻,而是让全体将士刀剑出鞘将其包围。

翌晨,乃儿不花大骇,慌忙组织乱兵,然一切朱棣尽在掌握,随之安排观童前往帐中劝降。

结果,乃儿不花命令所属摘落战旗,卸去军刀,拱手投降。

这就是朱棣,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燕王英武似朕”。

此次征剿乃儿不花,朱棣赢在谋略和胆识上,但更重要的是却是勇气,所以“王声威大振”;所以日后才可以节制沿边士马。

蒙古骑兵影视剧照

朱标死后,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不过,他却为再次立储做足了功夫。

按理,朱元璋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伦序当立”等多种选择。换句话说,“秦王”朱樉最有机会,接下来是“晋王”朱棡,再不济才是位列第四的朱棣。

但谁也没想到,朱元璋无比豪横,为避免引发后世纷争,坚决贯彻“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这样一来,就催生了明朝的第一个皇太孙一一一朱标长子朱允炆。

可以说,这期间朱元璋殚精竭虑,用各种方法为朱允炆扫清障碍,并于1394年安排宁王朱权戍守喜峰口一带,最终形成了“九子戌边”的格局。

朱元璋雄风不减当年,藩王们只得默认安排。但朱元璋却忽略了一个细节:被派出去的藩王都有甲兵、革车、卫队,各自拥兵自重,另外还有一样特权:国家生死关头可以回京擒王。

《明史》载:

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这就是朱元璋的家国构架,有问题吗?没有,而且相当完美!

不过,这种模式只适用于他或是朱标,朱标离开后,仅他一人一一一这一点,即便朱元璋再豪横、再精明,也是万万想不到的。

朱棣影视剧照

1398年,朱元璋挂了,朱允炆随之即位,藩王们悲怮不止,纷纷前往南京奔丧。

行至途中,突然接到朝廷诏令,《明史》载:

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

意思是:根据朱元璋遗诏,要求他们身居封国,无令不得进京(吊丧)。

这是一道残酷的诏令,朱棣怎么对待呢?

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谙王以尊属拥兵重,多不法。

意思是:朱棣接到诏令后,就地停下脚步。因为朝廷对他最是忌惮,或许这道诏令就是为其量身拟定的。

朱棣既悲痛又无奈,只能奉诏回北平。接下来,为寄托哀思,特命自己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隧代替自己入京。

不料,却差点铸成大错。

朱允炆影视剧照

因为朝廷正谋划着一个局一一一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朱允炆毅然决定“削藩”。

三子前来奔丧,等同质子入京,机会千载难逢,所以二人建议扣下他们,胁迫朱棣,若日后真敢起兵谋反,就杀掉三子,断其羽翼。

与此同时,魏国公徐辉祖(徐达长子,朱家兄弟的亲舅舅)向朱允炆密报,再添一把火。《明史纪事本末》载:

辉祖察高煦有异志,密奏曰:三甥中,独高煦勇悍无奈,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为大患。

潜台词不言自喻,剑指幕后朱棣。

不过,朱允炆为避免打草惊蛇,却放了三兄弟回北平,为此,徐辉祖捶胸顿足。

但《明史.朱高煦传》又载:

盗辉祖善马,径渡驰归。

意思是:朱高煦偷了舅舅徐辉祖的良驹,仓惶逃回北平。

这里就延展出来另一个问题,既然朱允炆同意释放朱家三兄弟,那朱高煦为什么要偷徐辉祖的马,仓惶逃脱呢?

难道是徐辉祖不听谕令,横加阻拦,抑或朱允炆采取了一种见不得光的方式滞留三兄弟,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

通过这个细节,有理由相信,在紧急关头,三兄弟可能历经了一次生死大逃亡。

朱高煦影视剧照

从1398年五月起,朱允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掉湘、代、齐、岷四王,削藩甚嚣尘上。

消息传到北平,《明史》载:

王内自危,佯狂称疾。

意思是:朱棣感觉到情况危急,于是装疯卖傻,以期躲过这场灾难。

可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

1399年六月,朱棣深知局面不可挽回,在谋士姚广孝的支持下,不得不反了。

由此,“靖难”大幕拉开。不过,当时朱棣只有八百士兵,与朝廷的百万大军相比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耿炳文三十万征讨大军已在开来的路上。

于是,朱棣只好拿下北平城,率部抗击,所幸,耿炳文只擅长防守,于是朱棣领仅有之兵诱使南军北渡滹沱河,然后把耿炳文引入伏击圈,大败南军。

耿炳文影视剧照

朱允炆得知耿炳文战败,立马临阵换将,换上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燕军终得喘息,但日后拿什么去对付李景隆率来的五十万大军呢?

朱棣心生一计,去塞上向宁王借兵,并命长子朱高炽坚守北平城。《明史》载:

冬十月壬寅,以计入其城。居七日,挟宁王权,拔大宁之公及朵颜三卫卒俱南。

意思是:冬十月六日,(朱棣)用计谋进入大宁城,住了七天,挟持大宁王朱权,得大宁之地及朵颜三卫全部南下。

朱棣终于有了和朝廷抗衡的资本,同时,长子朱高炽誓死守卫北平,正当精疲力尽之时,朱棣率军从南军两翼包抄,大获全胜,由此,拉开了“靖难之役”的反攻序曲。

李景隆画像

关于“靖难之役”大家耳熟能详,过程就不再多讲,但有几点不得不提,至少让我们看看,日后的永乐大帝是如何铸成的。

1:朱棣足智多谋,是个演说家,不然800卫士如何会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为他以他赴死呢?

2:朱棣是个勇士,置之死地而后生,不仅敢孤军深入夺取大宁,还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中亲自参加战斗,在枪林弹雨中穿逡,如入无人之境,极大地提振了军队士气;

3:朱棣是个虚心的人(尽管他很狡诈),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征询每一次战略部署,特别是姚广孝的建议,无一不遵,即便在胜势同样言听计从,彰显了开放胸怀;

4:朱棣往日在军中的声望让他一次次征服南军,迫使南军将领不断倒戈,把往日声望化为了战斗力;

5:朱允炆的幼稚推波助澜:《明史载》

诸将以天子有诏,毋使负杀叔父名,仓卒相顾愕贻,不敢发一矢。

在生死存亡之际,朱允炆徒有其表,爱慕虚荣,宁愿牺牲十万将士,也不敢对朱棣发一箭。

当然,朱家三公子同样功不可没,特别是朱高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朱棣特别偏爱他,以致日后还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夺嫡之路。但,这却不是本文的重点。

总之,朱棣靖难功成,另辟蹊径,来到了南京城下。

朱高炽影视剧照

南京金川门下,明史上最喜剧的一幕出现了一一一如果说周王朱橚打开城门尚在情理之中(因被囚禁三年),那么李景隆在门外相迎又是为哪般?

1402年,42岁的朱棣终于问鼎,入主南京。年号永乐,史称永乐大帝。

接下来的22年,朱棣都干了些什么呢?

复旧制,正声名:

恢复周王、齐王、代王、岷王封号,让其世袭罔替,意其自己继的是父亲江山;

启用建文时代被贬斥的官员,意在拔乱反正,否定朱允炆;

废除建文朝与太祖相悖的律令,重回太祖时代;

收拢愿意为其效力的降臣,如骞义、夏原吉等。

当然,夷景清九族,屠方孝孺十族,掀暴政风潮也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一点看,他与朱元璋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区别在于,朱棣更善长“暴柔两手”,将帝国操弄于方寸之间。

朱棣影视剧照

内阁属朱棣首创,也是他的发明,永乐时期,朱棣一改父亲的亲力亲为,大胆启用文官集团,并将六部首脑融为一体办公,即内阁的初形。

这个制度后来被西方人效仿,一直沿用至今,只是他没想到,子孙们却把它搞得面目全非,还变成了一道奇异风景。

相反,内阁不过是朱棣掌控在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一一一这就是他的政治魅力。

待腾出手来,朱棣五征蒙古,把安南(越南)纳入明朝版图,成立努尔干都司,在满州设立卫所,派郑和七下西洋,迁都北京,修《永乐大典》,让万国来朝,桩桩件件展我中华之雄风,从而使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步入顶峰,让汉民族开创了一个薪新的时代。

朱棣一一一永乐大帝一一一当之无愧。

朱棣画像

最后,请允许用自己的感想来结束本文。

朱棣:

他是那个时代的叛逆者,用战马和刀剑改写了历史;

他是一个果决的勇士,用文治和武功换得了天下;

他是朱家最大的篡权者,用铁腕开启了永乐盛世;

他像一个铁血柔情的硬汉,用温暖拥抱着国家。

参考文献:《明史》.《明纪事本末》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晋二王,朱元璋,胡惟庸,明史,剧照,朱标,大明,朱棡,蓝玉,朱棣,消息资讯,朱元璋,朱标,朱允炆,耿炳文,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晋二王,朱元璋,胡惟庸,明史,剧照,朱标,大明,朱棡,蓝玉,朱棣,消息资讯,朱元璋,朱标,朱允炆,耿炳文,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晋二王,朱元璋,胡惟庸,明史,剧照,朱标,大明,朱棡,蓝玉,朱棣,消息资讯,朱元璋,朱标,朱允炆,耿炳文,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