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密已归顺了李渊,李渊为何处心积虑要除掉李密呢?

李密已归顺了李渊,李渊为何处心积虑要除掉李密呢?

李密之所以会投靠李渊,严格来讲,他并不是心甘情愿,更多的,是他出于局势的无奈,迫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

换句话说,他归顺和投靠李渊,极其不甘心。

当然,李密确实也有不甘心的资本,要知道,曾经在他风光的时候,他是压根看不上李渊这号人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看李密的经历就知道了。

李密出身很高,也是关陇贵族圈子的人,他的祖父,曾是北周的国公,而他的父亲,也是隋朝的郡公。

并且,李密曾深受杨素看中,当初踏上反隋之路,也是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力邀其加入的。

只不过,杨玄感不听李密建议,这才导致了其失败。

当时李密提出了上中下三策,即上策攻河北、夺山海关,断远征高句丽的隋炀帝退路,中策进军关中,下策攻打洛阳。

而杨玄刚偏偏选了下策,结果,洛阳久攻不下,又遭到回援的隋军围堵,最终兵败身亡,而李密也差一点因此被杀。

幸运的是,他两次躲过追捕,保住了性命。

之后,李密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军,并帮助翟让稳固势力,另外还设伏兵之计,大败前来讨伐的隋军,更在阵前斩杀隋将张须陀。

这次胜利,不仅显示了李密极高的军事才华,同时,也让他在瓦岗军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正因为如此,当时李密得以在翟让之外独领一军,有了自己的队伍,李密再接再厉,又迅速攻占了中原地区的主要粮仓洛口仓。

而拿下洛口仓之后,李密的势力,得到了急速发展。

当时,在李密的威名影响下,有大批隋朝官吏带着地盘前来投奔,比如裴仁基、秦琼、罗士信、程咬金,以及以向唐太宗进谏威名的魏征,都是在此期间,投奔了李密。

一时间,李密麾下的文武官员,堪称当时最豪华的配置。

不仅有文臣武将的加盟,由于李密开仓放粮,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加入了李密的队伍,另外,当时不少中小规模的反隋武装,也表示愿意听从李密调遣。

总而言之,当时的李密,势力急速膨胀,仅挂在他名下的军队,就达到了几十万人之多,成为当时最大的一股反隋势力。

而李密本人,也在众人的推举下,称“魏公”,成为当时天下反隋势力的盟主。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在太原宣布起兵的李渊,给李密写了一封信,信的大致意思,就是想对李密招抚。

但当时的李密,怎么可能接受李渊的招抚呢?

论出身,他和李渊都是出身关陇,谁也不比谁低,而论实力,显然李密要强很多,当时李渊只不过是刚起步,远远达不到李密的程度。

因此,对于李渊的招抚,李密哈哈一笑,回信就明确提出,双方不存在招抚一说,只能谈合作,并且,还是由自己当盟主才行。

就这样,李密拒绝了李渊,而李渊自认为暂时对付不了李密,也只能就此作罢。

但在之后,已经逐渐开始膨胀的李密,便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导致自己的形势愈加窘迫,不得已之下,只能选择低声下气的去投靠李渊。

为何李密会走到这一步呢?很简单,他做错了几件事。

首先,他不该弄死翟让。

说起来,翟让也是李密的前任老板,当初在杨玄感兵败身亡后,李密侥幸逃脱,结果隐居不成又被人举报,只得四处东躲西藏。

而在当时,没有一家势力愿意收留李密,为啥?因为一旦收留了李密,就会成为隋朝大军的重点打击对象。

所以,当时李密的处境极其尴尬。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翟让收留了李密,并且,在当时有人建议翟让杀掉李密,以免引火上身时,翟让并没有这么做。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翟让对李密是有再造之恩的。

并且,在瓦岗军壮大之后,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及李密的翟让,还主动推举了李密当首领,尊其为魏公。

当然,瓦岗军的壮大,确实是有李密的很大功劳,他也应得如此,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在之后十分干脆的弄死了翟让。

就算是有人建议翟让夺取李密的大权,但李密大可以用更温和的方式,或是软禁,或是孤立,来采取应对措施,而不是直接将翟让杀了。

毕竟在当时,瓦岗军看似人多势众,但麾下势力的成分相当复杂,并不全是李密的心腹,更不是铁板一块的唯李密效忠。

所以,李密杀了翟让的举动,看似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实则失去了人心,毕竟当时瓦岗军的其他将领,谁也不想将来落一个和翟让一样的结局。

其次,不该与宇文化及火并。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李密正加大对洛阳的攻势,谁料局势突变,宇文化及在江都缢杀了隋炀帝,随后自率十万大军北上。

而他要北上,就得向李密借道以及借粮食,与此同时,洛阳的隋炀帝之孙杨侗(当时已被拥立为帝),也提出了要和李密暂时停战的请求。

并且,杨侗还派人送信说,只要李密能剿灭宇文化及,那么就授予其高官,让其来洛阳辅政。

在这种情况下,摆在李密面前的,有三个选择,第一,是借道借粮给宇文化及,在安抚住他们的同时,自己先赶紧占领洛阳再说。

第二,就是和宇文化及合作,双方一起打下洛阳。

而最后一个,就是接受杨侗的封赏,给已经奄奄一息的隋朝当挡箭牌,来剿灭来势汹汹的宇文化及。

任谁都能看出,最后一个选择,即剿灭宇文化及,是一个出力且没啥好处的选择,但李密偏偏选了这个。

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李密认为宇文化及麾下的十万兵卒不值一提,加上自己之前的屡屡胜利,让他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

于是,他开始与宇文化及火并。

此战,虽说李密占据上风,并击败宇文化及,但是其自身也受到了重创,毕竟宇文化及的十万大军,也是有相当战力的。

而就在李密和宇文化及恶战的同时,洛阳城内的局势又发生变化,王世充控制了朝政,并开始与李密敌对。

这么一来,就意味着李密忙活一场,打败了宇文化及,结果并没有实现他入主洛阳,成为辅政大臣的梦想。

不仅没实现,反而还折损了不少兵马。

更要命的是,王世充又趁着李密大军疲惫之际,突然发动袭击,在李密的嫡系部队骁军不敌王世充兵败后,李密彻底完了。

除了部分大将被王世充所擒,另外像单雄信等原翟让系统的将领,本身就对李密不满,因此当即就投降了王世充。

这么一来,李密的势力,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倒塌败亡,而至此,李密也陷入了穷途末路之中。

正是在这种窘迫的情况下,无奈的李密,才决定投奔李渊。

而对于李密的投奔,李渊心里乐坏了。

他之所以乐,倒不是因为得到了李密这个人才,而是这意味着,曾经看不上自己,且实力强横的李密,如今居然也混到了如此凄惨的一步。

看到李密的惨状,让李渊抑制不住的开心。

而在开心之余,李渊就不得不考虑该如何处理和安置李密,而严格来讲,从一开始,李渊就没打算让李密活下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对于李渊来讲,李密是个巨大的隐患。

李密的综合能力,作为同时代的李渊,是深有体会的。

从李密帮助杨玄感起兵,后又两次逃脱隋朝的追捕而保住性命,到他加入瓦岗军大败张须陀,再到他成功让瓦岗军成为当时天下起义的中心,都充分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李密这个人,真的很厉害。

就连李渊自己,在当时想招抚李密,结果却遭到李密的拒绝后,不仅不敢给李密脸色看,反而还得捏着鼻子对其巴结,表示愿推李密为天下之主。

真理,永远建立在谁的拳头更硬这个基础上,若是当时李渊实力强横,哪里会忍得下这口气?

更何况,他十分清楚,李密前来投奔,只不过是因为他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而并非真的是想效忠自己。

对于这样的人,李渊敢放心留在自己身边吗?

假若留在身边,日后一旦有机会,李密绝对会反手搞掉李渊,自己趁势东山再起,到那个时候,李渊哭都没地方哭去。

别以为不可能,李密投奔李渊时,翟让也不过才死了一年多点而已。

因此,李渊不想当翟让第二,更不愿意给李密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必须弄死李密才行。

也许有人会说,李渊怎么可能这么心狠呢?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数年后的“玄武门之变”中,被迫退位的李渊给迷惑了,认为李渊只不过是一个没啥本事的人,但实际上,李渊从来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看看李渊是如何处置那些曾经称王称帝的隋末群雄的。

窦建德,兵败被俘后斩于长安,萧铣,兵败被俘后斩于长安,薛仁杲,同样是兵败被俘后斩于长安。

另外,还有王世充,他在被俘时,李世民曾承诺不杀他,但到了长安没多久,他就被所谓的复仇者所杀,而杀掉王世充的独孤修德,在事后,居然官至滕国公。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均是出自李渊的授意。

因此,李渊对这些曾经与他为敌,或者说有可能会给新生大唐政权造成威胁的人,奉行的宗旨就是统统消灭,不管其之前的出身是什么,总之就是必须消灭掉。

而再说李密,对于这么一个要能力有能力,野心也还不小的人,李渊怎么可能会让他继续活下去呢?

当然,李渊是想杀了李密不假,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动手,而是持续慢待和冷淡,比如不给其实权,从而逼着李密主动跳出来。

等到了一定时候,李渊认为时机成熟之际,又安排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结果李密刚走,李渊就下令让其火速返回。

这就给李密造成了一种感觉,李渊不信任他,甚至当时他还觉得,一旦自己回去,怕是活不成了。

所以,李密决定谋反,而李渊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最终,打出谋反旗号的李密,还没干出来成绩,就被早已有所准备的李渊派兵截杀,至此,一代枭雄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所以,不是李渊处心积虑的非要除掉李密,而是李密投奔李渊本身目的就不单纯,加上他的能力和野心,都让李渊寝食难安,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弄死李密,因此,李渊才会设下计策,来达到除掉李密的目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隋朝,杨玄感,的结果,隋军,李密,洛阳,势力,翟让,隋炀帝,知识科普,李渊,王世充,宇文化,李密,翟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隋朝,杨玄感,的结果,隋军,李密,洛阳,势力,翟让,隋炀帝,知识科普,李渊,王世充,宇文化,李密,翟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隋朝,杨玄感,的结果,隋军,李密,洛阳,势力,翟让,隋炀帝,知识科普,李渊,王世充,宇文化,李密,翟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