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疑臣则杀,臣疑主则反,主疑臣而不杀则臣必反,臣疑主而不反则主必杀之。
唐朝本身的政治军事体制已经出了问题。
军事上,府兵制的溃败,募兵制尚未成熟,连绵对外战争的失败,对唐朝的军事体制造成了极大打击。政治上,封建官僚统治下阶级固化基本形成,中小地主在通过科举加入统治阶层的路基本堵塞后,就会试图通过其他手段获取利益。
在唐朝所处的贵族政治的体制下,这些中小地主试图通过军事手段获取利益(对外战争),当对外战争难以获取利益后,他们就会试图通过这种手段来稳固获取利益,自然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这个集团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来获取政治利益,通过边贸来获取经济利益。
但再多的利益也有尽头,通往帝国顶层的道路似乎已经被堵塞,至少这个集团试图获取进一步的政治利益的诉求失败了,而经济利益在缺乏政治权力的保障又变得极为脆弱。
在政治利益难以得到满足,经济利益又没有较大的发展后,对集团上层可能只是野心受挫,他们仍然有富贵的生活;对集团中下层就可能是极度危险的征兆,他们的生活可能由小康变为温饱,由温饱变为饥寒,他们再努力奋斗也不会有一丝向上的希望。
集团下层积蓄的不满就会对整个集团战略走向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集团上层迟迟不能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那么安禄山就很可能成为历史上很多的无能将军。被他的军队抛弃,成为唐朝众多因为苛待士卒而引起兵变的无能将军之一,这个集团也势必会风流云散(以利益而结合,就势必会因利益而分裂)。
再说安禄山实力和野心膨胀的原因,唐王朝当时已经是外强中干,强肢弱干,体量太大活活被自己撑死。控制的地域太大,统治的民族太多,在统治技术并不发达的唐朝,中央不可能管理每一个县城,只能委托地方有实力又相对听话的大员、军头、豪强协理。
权力又不能给太少,中央官员不熟悉地方实际情况,难以推行管理,汇报一次工作要一年的时间旧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就堆成山,只能找熟悉地方的官员,也就只能提拔本地人,人事任免和监察考核权就只能下放了。
可以说,当安禄山所在军事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他已经坐在了一个火药桶上,和平解决的方法无非就是接鼓传花,把问题交给另一个人。但问题是,他身后的集团允许吗?他的政敌会因为他交出权力而放过他吗?
集团上层面对变得不稳定和危险的集团中下层,他们或者被自己的部下抛弃,失去所有的权力,终结自己的政治生命。或者尝试着做一些极度危险的事情来喂饱自己的手下,尝试获取更大的利益。
安禄山曾经带领这个利益集团获取利益,所以他是这个集团不容置疑的领袖,当他不能继续为这个集团获取利益后,他就可能面对被抛弃的命运,他在这种情况下能做的手段很少,造反不过就是这个新兴利益集团试图再次获取利益的手段而已。
当然,他在这种情况下,能下定决心造反,本身也具有过人的勇气和决心。在对唐朝中央进行种种试探后,安禄山和他背后的集团终于唐朝中央政府摊牌了。
看似繁华稳定的唐朝终于迎来了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乱,整个唐朝数十年来积累的矛盾瞬间随着这场动乱爆发开来,看似繁华煊赫的大唐在短短时间就丢失了自己的东都,随后又失去长安,战火降临在整个北中国的大地上,唐朝开始自衰弱走向灭亡。
安禄山的造反影响了中国后面近一千年,导致后世汉人严重不信任胡人,一方面保证了民族的纯粹性,另一方面也让中国对外政策一直很保守,错过了很多中外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