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画像
明成祖朱棣成功发动“靖难之役”后,有鉴于其父朱元璋大批株连功臣的惨剧,朱棣首先对拥戴他夺得江山的功臣们进行思想教育,告诫他们“当思自保”,并颇为恳切地说:“凡人致富贵难,保富贵尤难,尔等从朕数年,万死一生,今皆身有封爵,可谓难矣,但当思保之。”最后并以强烈的语气进行警示说:“有功则赏,有罪则罚……朕不敢曲宥”《太宗实录》。
类似如此的反复说教,朱棣不下几十次,从而在整体上避免了其父晚年大批诛杀功臣的震荡案件。但是朱棣除了性格继承朱元璋最多外,加之一生多在行伍之间,作风雷厉严酷。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准备第三次亲征漠北,户部尚书夏原吉和兵部尚书方宾明确表示反对,一个主管后方钱粮和主管出兵的最高级官员反对,可想朱棣的被动。结果盛怒之下,朱棣将夏元吉抓捕入狱,兵部尚书自杀,为了统一事权,朱棣决定由吕震出任户部尚书并兼任兵部尚书。吕震感到十分害怕,朱棣命令十名护卫对吕震进行看护,并对他们说:“若吕震自尽,尔十人皆死”《明史》。
在用人上,朱棣注重恩威并用,赏罚分明,甚至很大程度上,要求文官也以武官军纪一般标准重新夯实官僚队伍。
靖难之役
有一次,朱棣在看臣下的奏章,桌子上有一个镇纸的狮子被碰到桌旁,险些掉到了地上。站在一旁的侍臣赶忙将狮子往里面移动一下,朱棣这才发现。他把这件小事联系到国家和人才的位置大发感慨说:“一器之微,置于危处则危,置于安处则安。”而天下为“大器”,“尤须安之”,而且要安不忘危,否则“小不改而积之,将至大坏”《明政要》。为此朱棣总结只有选好一批良吏,这个帝国才会稳如泰山。
朱棣认为人无完人,所以在用人上要扬长避短,量才使用。早在永乐二年(1404)时,第一次开科取士就多达472人,几年后,朱棣认为这样取士难免鱼龙混杂“数科取士颇多,不免玉石杂进。尽取毋过百人,其务精择。收散木累百,不若良才一株也”《太宗实录》。
除此之外,朱棣用人还有一个特点,即犯过一点小错误,在关键时刻不因小过废大才。永乐四年的五月,都督程达守边有过,按常律应与处死。朱棣认为他“其才足当一面”,偶然犯错给予宽待,并对大臣解释说:“人孰无过?论小过而废大善,则为善者怠。”就是因为小错而将过度惩处,今后还有谁能卖力呢?
宦官影视形象
有时朱棣能够破除门槛用人,当时有个叫金实的人,是浙江金华的普通生员,给他上书大谈王道,朱棣读了非常高兴,认为其人有实在学问,遂把他叫到京城,当面对其进行考试,结果也很满意,于是叫他参与改修《明太祖实录》,后来又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一个地方生员没有任何资历和学历,去嗯呢该与杨士奇、解缙等大学士名臣平等办公,可见朱棣用人的魄力。
对于那些严重失职的人员,轻则降级或免职外,也有许多官员被朱棣处死。例如刑部和锦衣卫再一次处死囚犯却误杀无罪四人时,朱棣得报十分震怒,立即命令刑部将这些人逮捕,第二天“四人皆弃世”。
锦衣卫影视形象
然而明成祖朱棣让所有人最怕的还是其设置的东厂特务技工,许多臣下都处在其严密的监视之中,并一改朱元璋吸取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对许多宦官予以重用,甚至在靖难之役时还有一个名叫“狗儿”的宦官随同朱棣冲锋陷阵,最后成为其得力干将。此后在内政和军事领域,掀起了宦官专权遍布的恐怖局面,这如同一把最厉害的软刀子,层层对大明王朝进行无缝隙监控。东厂有设置监狱权力,“稍南有狱一处,凡重犯皆系之,轻犯干连则在署外之店也”《酌中志》,自此朱棣全面开启了自朱元璋晚年的恐怖政治,虽然其未曾大面积诛杀官吏,但在其广泛布置的东厂特务监控下,朱棣一朝官员终日战战兢兢,因为悬在他们头上的是一把看不见的软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