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毁灭盛唐的安史之乱中,有一个著名的战役。
睢阳之战。
我查了网上的一些资料,总结了一下,大概是这样介绍的。
“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判军为了打通睢阳南下江淮,派大将尹子奇率兵13万夺取睢阳。张巡、许远固守睢阳,兵力最多时也不满7000,前后400余战,歼灭叛军12万人。
其间,城中的战马、麻雀、老鼠、树皮、草根、纸、茶等能吃之物全部吃光,兵士仅余400人,终因饥饿、疲惫至极,无力再战,城池沦陷。
睢阳坚守10月之久。
在此其间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已完成了由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过程。 睢阳陷落的第三天,河南节度使张镐带兵赶到,打退了叛军。再七天后,郭子仪收复洛阳。
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阳坚守10月之久。
睢阳之战六忠烈: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贾贲、姚訚。”
我对历史知识不太了解,之所以把这个拿出来,是因为今天早上上厕所刷抖音的时候,听了一段唐朝历史故事,才知道这个睢阳之战。
故事讲的很详细,可能野史、正史都掺杂在里面,也让我听到了长这么大以来听到的最恐怖的故事。
而且很可能不是故事,而是史实!
大多数网站里面都有这么一句话,“城中的战马、麻雀、老鼠、树皮、草根、纸、茶等能吃之物全部吃光”。
这句话我想大多数人读完的感觉可能就是,这场战役太过艰苦,太过惨烈。而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那个“等”字里面包含了太多我们不可想象的东西。
后人也因此对此次战役,以及此战的主要领导者多有诟病。
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谈什么保家卫国、民族大义,也不是什么违背道德,丧失人性。所有后人的评说,都只不过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手画脚。真正身处其中,当时的环境,氛围、情绪、主导的思想、以及浓烟、鲜血、残肢、无助的哀嚎,都有可能令人做出一些激烈的反应。
而我们身处后世,去评说几千年前发生的历史事件,又何其的缥缈。
这些东西其实看后人的做法,就知道他们代表的究竟是正义还是魔鬼了。
据网络上介绍,张巡、许远历来受人尊敬,自唐代以来,睢阳人民多次建庙、祠纪念二人的功绩,现在商丘古城大隅首西街,还有纪念他们的“忠烈祠”。
这就足以说明一切。
英灵永驻,忠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