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历史,最窝囊的一个朝代就是宋朝,偌大的中原不可能没有出色的武将,但最后仍然出了“靖康之耻”事件,为了报仇血恨,岳飞脱颖而出,打得金人落花流水,但在关键时刻,赵构却下令撤军,最后岳飞惨死,宋朝也是岌岌可危。如果赵构继续支持岳飞北伐的话,岳飞能恢复中原直捣黄龙吗?
当年赵匡胤吸取前朝功高盖主的教训,登基之后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从此宋朝步入重文轻武时代。宋朝的经济与文学在历史上达到一个巅峰时期,从经济上来看,“人均GDP”在当时居世界之首,诗词更不用多说,流传到现在的词牌大多都出于宋朝,青楼随处可见,成为了一时的潮流风气,用现代话来讲,宋朝当时就属于一个小资社会。
宋朝人安于享乐,这是重文轻武的必然发展趋势,他们忽略了外面虎视眈眈的外敌。士族大夫们拒绝战争,皇帝们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去和谈,各种让步和贿赂的情况下,换来一时的安宁,到了宋徽宗时期表面上一片祥和,其实早就喂肥了金人。
金人养得兵强马壮时,宋人还在青楼里流连忘返,于是就有了“靖康之耻”,徽、钦二帝成为了金人的俘虏,整个皇宫被洗劫一空。那时的赵构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皇子,为了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主动提出要去找金人和谈,结果去和谈的路上,家里就被端了老窝,赵构就这样侥幸生存下来,还在旧部的支持下建起了南宋。
南宋的暖风熏得游人醉,同时也熏醉了赵构,赵构无心恋战,更不想报仇,只想偏安一隅过着安逸的生活,一边与金人乞和,一边打压抗金武装,这时军职只是武翼郎的岳飞写给赵构一篇主战的谏言,结果他一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就把岳飞开除了军籍。
岳飞的背上早已刺上了“尽忠报国”明志,岂会因开除军籍而放弃追求,他投奔其他抗金前线继续战斗,每到一处都是战无不胜,岳家军的名号也越来越响,以至于超出了赵构的掌控,也不是赵构不管,而是鞭长莫及。
赵构屈己求和,而岳飞力反和议,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赵构知道岳飞有本事,也不想得罪太死,万一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他得给自己留后手。当赵构奉表对金称臣时,为了安抚岳飞,还加封岳飞从一品的官职,结果岳飞拒而不授,再三好言相劝,岳飞才勉为其难的接了旨。
从这时可以看出,赵构不想打仗,又管理不了朝臣,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若不是被金人端了老窝,皇子皇女都丢了性命,怎样也轮不到赵构做皇帝,奈何人家好命就坐上了龙椅,他没有太大追求,与岳飞的“臣子恨,何时灭”完全是背道而驰,注定二人矛盾越结越深。
当岳飞挺进中原不断收复失地时,赵构慌了神,连发12道金牌逼他回京,岳飞无奈之下只能回朝,临行前还心有不甘地说“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赵构慌的不是怕金人报复,而是怕收拾不了岳飞,他太了解岳飞的作战指挥能力了,龙榻旁边怎能容得下别人酣睡,所以岳飞回京之后,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
如果赵构不勒令岳飞撤军,他面对的就是强大的岳家军威胁,金人可以用钱收买、贿赂,换来短暂和平,可岳飞不行。而且赵构想得比较深远,从士族角度考虑,直捣黄龙之后需要的是大笔的军费与安置费等支出,这些都要从他们身上出,赵构作为士族阶层之首,不想花钱买个巨大的隐患在身边,所以怎样算都不划算,不如杀了岳飞来得痛快。
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宋朝早晚会被异族灭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