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在唐朝,秦叔宝到底是什么地位?

在唐朝,秦叔宝到底是什么地位?

秦叔宝私交上属于李世民的生死战友,但他后来的表现太拉胯,以至于掉出了大唐顶级武将的行列。

如果谈起唐朝的演义,那绝对离不开李世民,而只要提到李世民,就绝对有程咬金、尉迟敬德、秦叔宝三人,他们被视为“大唐四人组”,不论是南征北战还是加官晋爵,这四个人都在一起,然而演义很多时候虽然有讲故事的成分,可核心的背景,往往是真实的。

秦叔宝是李世民崛起路上最大的收获之一。

武德二年,大唐已经建立了半年的时间了,作为继承大隋在长安立都的唐朝,乃是当时的中原正朔,虽然大唐称不上是最强的政权,可合法性依然能吸引很多的人才投靠,秦琼秦叔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武德二年二月,秦叔宝不满王世充的为人,离开“王郑”政权,与秦叔宝一同离开的,还有程咬金。

秦叔宝和程咬金的行为看似有些“背叛”特征,但李渊却对秦叔宝十分欢迎,因为秦叔宝早就是隋朝的“猛将”,虽然还只是声名鹊起,可秦叔宝一样是非常年轻,他的潜力不可限量,其次也是因为在隋末乱世,投换阵营并不算是很罕见的事情,君主一般都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宽容态度。

与此同时,大唐的秦王李世民素有“广纳贤才”的名声,他既是大唐的秦王、皇子,也还是大唐的第一武将,所以李世民想得到秦叔宝,李渊也想着将秦叔宝交给李世民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秦叔宝由此开始就跟着李世民。

这里需要特地提一下的是:秦叔宝最初其实还属于是李渊的人。

跟后来的尉迟敬德完全属于李世民阵营不同的是,尉迟敬德是被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的时候俘获的,没有经过李渊的程序,直接被李世民纳为心腹,所以尉迟敬德明明比秦叔宝晚来,而且还曾是和李世民生死相对的敌人,却还是要比秦叔宝的地位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大唐初立,天下大局动荡,长安的大唐在风中飘摇,山西的大本营也被突厥虎视眈眈,因此大唐内部根本没有太多的权力斗争,或者严格来说是不敢有太多的权力斗争,内部矛盾固然存在,其矛盾面积不大,主要矛盾仍然是外部矛盾。

吸纳了秦叔宝后,李世民封秦叔宝为马军总管,不久后,刘武周借助着突厥的力量南侵攻打山西,山西的局势一度达到失控的地步,而李渊前后派出的人都无法拿下刘武周,反而被刘武周打得狼狈逃窜,李渊已经无计可施,在绝望之中声称放弃山西,这个决定遭到了李世民的反对。

因为山西大本营是李唐的老巢,天下诸侯并起,如果长安守不住,那么李唐就会退出关中平原,回到山西之地,借助着山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山西如果丢了,这不仅失去了退路,反而还会被人借用山西攻往长安的路线进攻大唐。

所以李世民自告奋勇,带领手下的将士出兵山西。

在李世民的计划中,秦叔宝和程咬金是很重要的一环,李世民出兵山西,既有保卫大本营的想法,也有培养自己战斗嫡系的想法,而相处这么久下来,李世民知道秦叔宝和程咬金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下定决心培养二人。

武德三年,李世民发动柏壁之战,在这一战中,李世民跟秦叔宝当起了“侦察兵”,于寒冷的冬月躲在山头里观察敌人的动向,严谨的战略、精明的布局让李世民在各个节点都安排了恰到好处的兵力以及进攻路线。

分兵之际,李世民让秦琼在美良川埋伏“大胜而归”的尉迟敬德,因为尉迟敬德是刘武周阵营中战斗力、地位堪比宋金刚的人物,所以李世民很大胆地想着,他既要尉迟敬德这个人才,也要打击刘武周的实力。

美良川战役中,秦叔宝成功击败尉迟敬德部队,重创刘武周势力,唯一可惜的是尉迟敬德逃跑了,而秦叔宝同样没想到的是,这个被他亲手打败的敌方大将,未来的地位会超过他。

擒获尉迟敬德,秦琼立下大功,而在不久之后,李世民对刘武周发动总攻,在柏壁大战中以步步为营的战术击败了刘武周,逼得刘武周只能逃亡突厥,当刘武周逃跑后,他手下的将领自然是树倒猢狲散,尉迟敬德知道自己打不过李世民,也也知道李世民是个明主,便献出介休、永安两座城投降。

得到了尉迟敬德后,李世民如虎添翼,在不久之后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确定了自己的“心腹团队”。

武德三年七月,携带着击败刘武周的威势,李世民东进准备收复洛阳,而盘踞在洛阳的乃是秦叔宝的旧主王世充,说起王世充,他这个人虽然脾气不好,可能力也是顶尖的,加上河南之地的战略地位和山西几乎是平级,所以打王世充,很重要也很艰难。

为了拿下王世充,人数比不上王世充部队的李世民只能在士兵的质量上想办法,而士兵的质量,既来自于优质的兵员,也关乎领兵武将的风格,最重要的是,装备的精良与否、铠甲的厚度,很多时候直接能决定冷兵器时代的胜负。

于是李世民打造了“玄甲军”,玄甲军在那个时代是一个“拉风”的军团,因为玄甲军外面穿着银光闪闪的玄甲,内里和外披风又是清一色的黑衣服,这种单色调组成的锐利感,对敌人的士气本就是极大的挫伤。

但玄甲价值不菲,李世民也不可能让大唐全部武装,砸锅卖铁也只有核心部队能用,更夸张的是这核心部队的人数仅仅是一千多人,而这支部队的“将领”,也自然而然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

也不出秦叔宝所料,李世民将他和程咬金任命为其中两路的将领,但让尉迟敬德也担任一路将领,这是秦叔宝始料未及的,尉迟敬德虽然来得晚,而且还是投降,但他少了李渊那一道关系,让李世民在潜意识上就更加信任尉迟敬德。

因为在柏壁之战后,李渊对秦叔宝大肆封赏,给秦叔宝赐下黄金百斤,而且册封最高军功的“十二转”上柱国之位,秦叔宝的地位一下子得到极大的攀升。

但这种攀升也让李世民内心隐隐有些不满,有一句话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虽然秦叔宝也不是刻意讨好李渊才得到这些,可随着李世民和李渊的矛盾开始变大,秦叔宝自然会受影响。

如果秦叔宝是个忠诚的人,他拿了李渊的好处,以后李世民和李渊闹翻了,秦叔宝就应该站在李渊这一边,因为李渊才是君,而如果秦叔宝帮了李世民,那么秦叔宝就处在一个受争议的处境,帮助皇子对付皇帝,这是忠臣之举吗?

当然不是。

所以残酷地讲,李世民虽然和秦琼是生死战友,但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分权制衡了,尉迟敬德显然就是最好的人选。

确立了玄甲军四路的将领人选:秦琼、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李世民就要创造人生的最高光时刻:虎牢关大战。

武德四年,李世民东进的脚步越来越快,王世充的大军人数虽然多,但在李世民的大军面前却是乌合之众,所以当李世民达到了洛阳的时候,王世充慌了,他只能求援于窦建德,希望窦建德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从河北发兵救援洛阳。

窦建德自然知道李世民难搞,于是带着大军从河北出发,途经荥州(今郑州)的虎牢关进入洛阳,而即便窦建德不入关,都能把李世民卡在中间,让李世民的军队被困死,只要打消耗战,失去补给的李世民不攻自溃。

这一招在实际情况上来说确实对李世民的威胁极大,所以严格来说,虎牢关之战也同样是李世民的生死之战,如果军心弱一点的部队,此时或许都已经哗变,但李世民迎难而上,与秦琼等人商讨战术,最终决定“诱敌出击”。

李世民先是将自己的马匹安排到黄河边放牧,以这个举动来麻痹窦建德,令窦建德以为李世民这一方已经弹尽粮绝了,而窦建德人数众多,本来就缺乏敬畏之心,如今一看李世民果真没粮食了,就觉得自己神机妙算,便派出军队挑衅李世民。

他以为李世民怕冲突,事实上,李世民最喜欢的就是速战速决。

于是大战打响,李世民派出玄甲军迅速凿穿窦建德的中军,而这个“凿头”,正是秦琼。

秦琼带着数十玄甲军像一柄尖刀直直插入窦建德的核心营帐,最终擒获窦建德,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拿下了窦建德,夏军自然是人心涣散,所以秦琼也立下了虎牢关之战最大的功劳,回到了长安后,李渊又给秦琼加封了翼国公,此时的秦琼,在明面上的地位已经远远高于尉迟敬德了。

但皇帝不可能一直都是李渊来当的,如果一直都是李渊掌权,那么李世民和尉迟敬德之间更亲近、更信任的关系并不会为尉迟敬德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是被李渊明面上册封的秦琼有着极大的好处。

随着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窦建德,河南河北的大部分地区被大唐圈入囊中,而这些地区,也间接成为了李世民的基本盘,因为李世民除了能打仗以外,他行政也是一把好手,他迅速恢复洛阳等地的经济,让洛阳百姓很快便认同了大唐,这种做法对大唐的整体利益来说是好的,但对李渊来说,却不是好事。

理由也很简单,李世民如此经略洛阳,岂不就是等于割据了洛阳?

所以李世民和李渊的父子矛盾加重,还有太子李建成百般针对李世民,这让李世民的处境很是艰难,武德九年,李世民及其团队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劣势局面,谋划发动玄武门事变,在非正面力量的前提下,解决李建成和李渊问题,所以玄武门之变,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宫廷政变。

也是在玄武门事变中,秦叔宝在后世出现了“争议”。

因为秦叔宝具体做了什么,史书并没有记载,对于秦叔宝在这件事上的功劳,史书也只是一笔带过,反而是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人又是动手又是动脑子,所以这些人后来在凌烟阁的排位都比秦琼高得多,这也侧面反映了史书的“寥寥记载”,本质上就是秦叔宝的贡献极少。

而为什么贡献少,根本原因还是前面提到的,如果秦叔宝真的参与逼宫,那么他在李渊那里得到的好处,又该如何对待,他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这是价值观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问题,所以有着复杂背景的秦叔宝,他在李世民的团队里并不纯粹,比起纯粹到不行的尉迟敬德,秦叔宝弱了一头。

但秦叔宝终究是李世民的生死战友,李世民一生为别人挡过箭,吸吮过伤口,与秦叔宝之间自然是更加贴近,这就是生死战友、从龙之功,因此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被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还给了他七百户的实封食邑。

也是自此开始,秦叔宝开始“拉胯”了。

因为秦叔宝早年经历的战争太多,据他而言,大小战争高达两百多场,所以秦叔宝受的伤很多,流的血也很多,这导致他的身体已经变得很弱了,在贞观年间,所有武将都纷纷建立灭国大功、扩张之功时,秦叔宝反而在长安养老,这让秦叔宝出现了断代。

所以秦叔宝在大唐的历史中,他并没有灭国之功,可没人敢说他没有灭国的能力,这一切都是时也命也。

但有能力没有成果也是枉然,秦叔宝在凌烟阁功臣榜中排最后一名,这其实都是李世民照顾他了,所以秦叔宝在这个大唐,都是李世民生死战友这个概念的存在,但除了这个身份以外,其余的功绩后人还真的不好说。

不得不说秦叔宝的尴尬处境,也是他的一种悲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李渊,什么,王世充,大唐,李世民,山西,唐朝,地位,秦叔宝,故事传记,李渊,李世民,秦琼,秦叔宝,尉迟敬德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李渊,什么,王世充,大唐,李世民,山西,唐朝,地位,秦叔宝,故事传记,李渊,李世民,秦琼,秦叔宝,尉迟敬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李渊,什么,王世充,大唐,李世民,山西,唐朝,地位,秦叔宝,故事传记,李渊,李世民,秦琼,秦叔宝,尉迟敬德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