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辛弃疾丨男儿心如铁,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丨男儿心如铁,试手补天裂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家人希望他无病无灾顺利长大,于是给他取名弃疾。

在他出生时,山东早已成了沦陷区,处于金国的管辖范围。

辛弃疾小时候,他的祖父经常带他登高望远,并坚定地对他说:“长大后,一定要赶走金人,收复山河。

辛弃疾十四岁时考中了金国举人,并在十五岁和十八岁时两次前往金朝的中都参加进士考试,但都没有考上。

公元1161年,金朝皇帝完颜亮撕毁合约,亲率大军南下进攻南宋。辛弃疾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散尽家财,拉起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正式投入了抗金斗争中。

一天晚上,义端悄悄溜进辛弃疾的房间,神不知鬼不觉地盗走了帅印。

耿京得知帅印被盗后,便欲拿辛弃疾问罪,此时的辛弃疾既不愤怒,也不辩驳,他只是当即立下军令状:“三天内若讨不回帅印,任凭发落。”

说罢,辛弃疾便上马而去。

耿京看着义正严辞的辛弃疾,选择了相信他。

三天后,辛弃疾单马而回,他不仅斩杀了叛徒,还夺回了帅印。

金国一方面开始收买民心,施行“怀柔政策”,企图瓦解义军的意志;一方面集中力量准备对义军施行猛烈打击。

敌人步步紧逼,众人都没了主意。

唯有辛弃疾站了出来,说道:起义军本为抗金而生,只有在朝廷的支持下才有可能收复失地。

耿京立马赞同这个建议,并且派辛弃疾去江南面圣。

不料,就在辛弃疾离开的这段时间,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而张安国则拿着耿京的首级到金人那里换得了高官厚禄。

有人说:要不,散了吧!各回各家。

可辛弃疾坚持要让张安国这个叛徒付出代价。他挑选了50名精兵,趁着夜色千里奇袭,孤胆闯敌营,竟以迅雷之势,在万军中捆走了正在享乐的张安国。

辛弃疾凭借着惊人的勇气,逆天的智慧和强大的感召力,实现了绝地反杀。

皇帝不放心把兵权交给他,因此授予他一个“江阴签判”的闲职。

初归朝廷时,辛弃疾就赶上了宋高宗禅让,宋孝宗上台搞北伐。

辛弃疾提笔写下了《美芹十论》和《九仪》等北伐攻略,希望朝廷能够出师北伐。

宋朝“重文抑武”的执念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辛弃疾曾写过一首《满江红》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

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

白羽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猩鼯泣。

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

三万卷,龙韬客。浑未得,文章力。

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

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

待刻公、勋业到□云浯溪石。

这里的貂蝉指的不是美女,而是文官帽子上的装饰品,而兜黎则是士兵的头盔。

辛弃疾是在夸王佐,可被夸的王佐却不高兴。

状元出身的王佐怀疑辛弃疾是在讽刺他,说:"我们王家正经书香门第,我怎么就有军功了?这不是凭空污人清白吗?读书人的事,怎么能算军功呢?你才有军功呢,你们全家都有军功!"

这就是南宋官场的主流价值观,光动嘴不动手的文人老爷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至于什么整军备武啊,救灾备荒啊,抗击敌寇,谁干地位低。

文武百官皆无收复故土之心,辛弃疾一个人的北伐豪情自然掀不起任何风浪。

辛弃疾不仅会打仗,他治理民生也是一把好手。

辛弃疾33岁那年,被朝廷派任滁州,总管一洲大小事宜。

他把百姓历年来所欠的赋税一律免除,同时奖励农耕,鼓励经商,使得流亡在外的游子得以回家复农。

经历了战乱的滁州在辛弃疾手中,一年间便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辛弃疾欢喜之下,建起一座高楼一一奠枕楼。楼落成,辛弃疾登楼与民同乐。

登高四望,踌躇满志,随后写下了这首豪迈壮阔又略带一丝温柔的《声声慢》。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指点檐牙高处 浪拥云浮。

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公元1175年,36岁的辛弃疾被派到江西剿匪。

他步步为营,围追堵截,用了短短三个月,把叛军逼得只能投降。

后来,辛弃疾二话不说,直接把叛军全宰了,彻底平定了这次叛乱。但他被弹劾了,理由是“杀人太多”。

据统计,在辛弃疾二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中,竟然被频繁调动三十七次,简直就是“不是被调任,就是在被调任的路上”。跟苏东坡有得一拼。

各地民生在他的整治下变得面貌一新,但尽管政绩不错,受到很多百姓的爱戴。

但他心中想的自始至终只有一个——赶走金人,收复故土,还我河山。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苏轼有言:“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多人联名上书诋毁辛弃疾,说他:“在长沙建飞虎军用钱如泥沙,在江西办荒政杀人如草芥。”

他只是南宋的一个工具人,用完就被一脚踢开,还被加上各种罪名。

在此期间,他经常和好友陈亮以词作往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即便辛弃疾闲居在家,他也时刻想着自己的使命。再豪迈的将军,再豪情的壮志,在现实面前,却也只剩下悲伤和遗憾。

等到宋宁宗即位,辛弃疾终于有了一次被启用的机会,可不料谏官们为了刷存在感,纷纷把矛头对准辛弃疾,就这样他又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辛弃疾又在家闲居了八年,此时的他已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他不知道使命还有没有实现的可能,但他依然在坚持。

当时韩侂胄掌权,他想通过北伐军功稳住自己的宰相地位,而北伐是需要文武兼备的人才的,所以辛弃疾又回到了朝廷的视野。

无论高位者的出发点是什么,只要能北伐,辛弃疾便愿意追随!

可正当他满怀期待时,却突然又被降职了,原因是他曾经推荐的一个人犯了法,辛弃疾遭到了牵连。

辛弃疾65岁那年在临北固亭,登高望远,抚今追昔,感叹自己壮志难酬,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后来,朝廷风向转变,北伐提上日程,有人举荐辛弃疾才堪重任,可这次辛弃疾却坚定地拒绝了,因为他早已不复当年,虽有心杀贼,却久病缠身。

公元1207年的一天夜里,悲伤的气氛弥漫在稼轩居的周围。

一位病重的老人躺在床上,呼吸急促,未完成的使命盘旋在老人心头,久久不能释怀。

喊完便重重倒下,随即郁郁而终,溘然长逝。辛弃疾走完了生不逢时、事与愿违的一生。

正是因为这种使命感,他才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正是因为这种使命感,才让他的词作充满了力量,以至于能从无声处炸响惊雷。

而辛弃疾想要的圆满却是:以身报国,收复山河。

这世间从来不缺光芒闪耀的人,而宋朝根本配不上辛弃疾这样的热血男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帅印,辛弃疾,耿京,北伐,张安国,朝廷,男儿,义军,金国,军功,辛弃疾,耿京,张安国,王佐,军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帅印,辛弃疾,耿京,北伐,张安国,朝廷,男儿,义军,金国,军功,辛弃疾,耿京,张安国,王佐,军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帅印,辛弃疾,耿京,北伐,张安国,朝廷,男儿,义军,金国,军功,辛弃疾,耿京,张安国,王佐,军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