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如何看待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夏日绝句》提出的不同观点?

如何看待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夏日绝句》提出的不同观点?

历代以来,描写项羽的诗词非常多,而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两首,诗中对项羽的看法,也是流传比较广的两个观点。应该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呢?

先让我们分别看看,两首诗都讲了什么内容,提出了什么观点。

一、杜牧的《题乌江亭》

先来看杜牧的这首《题乌江亭》,诗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简单解释一下这首诗:杜牧是写咏怀诗的高手,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也体现了高手的水平,诗一开头,便跳出项羽这一人物,而是从兵家胜败为常事这一“常识”入手,紧接着提出忍辱负重,也不失为好男子。后面两句,是杜牧的假设,认为,假如当年项羽没有在此地自尽而死,而是听从乌江亭长的话,回到江东之后,振臂一呼,必然会有无数江东子弟愿意同他再战,那么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杜牧这首诗,影响很大,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历史假设”论。我们知道,历史不能假设,可是杜牧却异想天开,提供了讨论历史的另一种方案,此论一开,后世无人人都跟着学,只要有那些文人墨客惋惜的历史事件,就会拿来假设。这种风气好不好?我不敢说,但对历史爱好者而言,确实提供了一种争论不休的思路。这是在议论上的影响力。

杜牧生活的时代,正逢晚唐时期,朝廷暗弱,牛李党争严重,杜牧空有一身抱负,却无法施展,只能以“十年一觉扬州梦”来自嘲,他曾注解过《孙子兵法》,可见他对兵法有一定的研究,可是无用武之地的他,却只能徜徉在历史的假设中,对现实毫无办法。

杜牧此诗的观点,对项羽流露出的,是一种英雄惜英雄,甚至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情感。无疑这与杜牧自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当然,无论杜牧的观点正确与否,都提出了一种让后世讨论了千年的热门话题:“倘若项羽不死,是否能东山再起”?仅凭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了。

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李清照的这首诗,也是咏项羽的名作,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却观点鲜明,读起来有振聋发聩的感觉,诗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说,

项羽生的时候,是杰出的英雄,等他死了以后,依然不失为鬼中之雄。所以人们至今还思念着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李清照的这首诗,读来铿锵有力,对项羽宁死不过江东的行为,是热烈的、奔放的,是崇拜的、赞美的。

之所以李清照会提出这样的观点,与她的经历也不无关系。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靖康之耻,成为每一个宋人心中的痛,李清照是靖康之耻的受害者,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态度,更让她感到羞愧、感到悲愤,所以她对有骨气的项羽,充满了热烈的赞扬,既是对古人的向往,又是对现实的鞭挞。

李清照的这首诗,影响也非常大,当我们提到项羽时,往往会引用此诗来论证项羽的英雄气概,即便是兵败也宁死不屈,保留着那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傲,对人们很有激励意义。但我们也应该看出,李清照的这一观点,也与她的经历有关。

三、两者观点的不同

两首诗对项羽的态度,是不同的,甚至说有相反的味道,杜牧为项羽不过乌江而感到惋惜,而李清照却认为项羽不过乌江是一种少有的英雄气概、高尚品格。两人之所以会提出这样不同的观点,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时代不同。

两首诗的创作手法,都是大师之笔,可是思想的不同,只能用他们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经历来解释。杜牧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晚唐,郁郁不得志,他想力挽狂澜却无门路,所以只好借古人来惋惜;李清照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她痛恨那些当权的“朝廷命官”们毫无骨气、不思进取,致使她家破人亡,但作为封建时代的女子,却又无能为力,只好以诗明志,痛骂那些软骨头!

因此,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遭遇,这样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诗中的情感。诗以言情,诗以咏志,无论哪种,都是诗人的思想体现罢了。

四、王安石的《乌江亭》

关于咏项羽的诗歌,还有一种影响很大的观点,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提出的,这首诗便是他的《乌江亭》,或者称为《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

卷土来?

其实这首诗,可以算是对杜牧诗的隔空“回应”,因为他几乎是在“打脸”杜牧。他认为,经过几年的反秦战争、楚汉争霸,人口锐减、百姓涂炭,无论是人民还是军士,都非常疲惫了,这个时候,人们想要的,是休养生息,所以项羽一败之后,其势难回,即便是江东子弟还有不少,也很难说愿意陪项羽卷土重来了。

这无疑是在说,杜牧错了。其实我们仔细想想,杜牧的观点,更偏感性,而王安石的观点,更偏理性。他们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才得出了这样不同的观点。王安石无疑是以政治家的观点来看问题的,他跳出了对项羽个人的情感,而是从天下、百姓的角度来看,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

王安石有这样的观点,无疑也和他大力提倡改革的想法有关。当然,王安石的变法究竟该如何评价,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此处不做评价,留给大家仁者见仁了!

其实,对项羽,贬也好,爱也罢,都说明了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关注,而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时代的烙印,必然都会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在讨论前贤的议论时,切不可断章取义,忽略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江东,李清照,历史,观点,项羽,杜牧,绝句,乌江,假设,夏日,消息资讯,江东,李清照,项羽,杜牧,王安石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江东,李清照,历史,观点,项羽,杜牧,绝句,乌江,假设,夏日,消息资讯,江东,李清照,项羽,杜牧,王安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江东,李清照,历史,观点,项羽,杜牧,绝句,乌江,假设,夏日,消息资讯,江东,李清照,项羽,杜牧,王安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