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说到岳飞的死,人们都会连连叹惜,觉得实在太冤。可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位将帅,他一心忠君爱国,明明和诸葛亮一样聪明,却死得比岳飞还惨,他就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袁崇焕。
袁崇焕曾先后取得过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最后击退后金入侵后,崇祯皇帝却信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将他凌迟处死,家人流放三千里,实在是惨到家了。
可是,相比于岳飞的千古奇冤,他的故事却并没有那么出名。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来看看明末最耀眼的将星袁崇焕的光芒吧。
崇祯皇帝和袁崇焕这对君臣的初见,也是一段难得的佳话。
崇祯元年七月,袁崇焕就任蓟辽督师,为打造全新的大明北方防线,他在“平台召对”中,提出了自己的复辽大计。
面对年轻的崇祯皇帝,袁崇焕侃侃而谈,提出平复辽东的三大战略:
“辽东恢复之计,在于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以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
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
如果说,诸葛亮的“隆中对”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那么袁崇焕的“平台召对”,就是大明中兴的一道曙光。
假如他的规划能够实施,五年时间恢复辽东,构筑大明北方防线,绝对不是梦想。崇祯皇帝听得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看到那种盛况。
“平台召对”堪称他们君臣关系的巅峰。袁崇焕展示了他不亚于诸葛亮的智慧,崇祯皇帝也拍着胸膛保证,只要能够收复辽东,满足袁崇焕的一切要求。
2、袁崇焕的勇,谈笑间, “强毛”灰飞烟灭
俗话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事实证明,男人激情澎湃时说的话都不可信,哪怕他是皇帝也一样。
志得意满的袁督师到了辽东,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那位声称会在钱粮、马甲、器械、人事上满足袁崇焕一切要求的皇帝,什么都没有做到,反而指责他统兵无方,御敌无术”,如果他能像张巡一样受到士兵爱戴,即使没有粮饷也能坚守城池。
说好的支持没有了,收复辽东的活袁崇焕还得干,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毛文龙。他占据东江,死活不肯挪窝,让袁崇焕“东西并进”的计划迟迟无法推进。
毛文龙是一品武将,袁崇焕却是科举考出来的文人,双岛又是毛文龙的老巢,袁崇焕孤身直入虎穴,只凭一队亲兵,谈笑间诛杀统兵大将,这份从容,将“勇”字诠释得异常风流倜傥,颇有几分周郎当年赤壁的感觉。
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为构建北方防线清除了最大的障碍,却在崇祯心中埋下了胆大妄为、专权横行的阴影,也成了他日后最大的罪状。
3、袁崇焕的忠,千里救驾敌不过一出“反间计”
岳飞的罪名是“莫须有”,而袁崇焕的罪名,崇祯皇帝固执地认为“一定有”。
双岛斩毛之后,袁崇焕早已从当日平台奏对的忠臣良将,变成了皇帝最大的心腹之患。
正因为这样,面对皇太极的反间计,崇祯皇帝才会深信不疑,反而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即使袁崇焕冒着“谋反”的罪名,千里驰援京师;即使袁崇焕身在狱中,依然修书给祖大寿,要他们奋勇杀敌,却依然改变不了他的命运。
崇祯三年,袁崇焕以“勾结朝臣,与敌谋款,意图谋逆”的罪名被判凌迟,家人流放三千里。
行刑时,不明真相的京师百姓,争相购买袁崇焕的肉,一边骂一边生吞。
至此,崇祯朝从“上升期”开始走向灭亡,大明陷入“外患”与“内乱”两线作战的死局。
4、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大明祭》用独特的视角,第一次将崇祯初年各方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
全书读下来,作者没有故设悬念来勾起读者的好奇,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渲染气氛,他只是用平实的语调,简简单单将那段历史缓缓讲给你听。
尘封在岁月长河中的故事就这样在你面前慢慢铺设开来,一点点占据你全部心神,让你陷入那段历史之中,为之痴迷,为之叹惋。
我对袁崇焕最早的记忆,来源于幼时看过的电视剧,他行刑之前,不明真相的京师百姓纷纷朝他扔菜叶、臭鸡蛋等秽物,看得人莫名心酸,他的心中只有大明江山,可他的大明已经不需要他了。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岁月会掩埋一切故事,历史却会重启一切真实。
袁崇焕,这位苟利国家,生死不避的大明督师,永远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