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起历史人物在中国民间的知名度,包拯肯定属于知名度最高的那一群人之一。由于戏曲、公案小说、民间传说等文艺形式的加持,包拯变身成为奎星下凡,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穿梭于阳间与阴间两界,日断阳夜断阴的“包青天”。在正史上,包拯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多次直言进谏,颇有魏征之风,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包拯任三司使期间,有一年五月的一天,因府衙院内的牡丹花盛开,明艳动人,包公一时兴起,下班后请同僚喝酒。于是,官府后院内,桌案排开,美酒佳肴罗列,包公言笑晏晏,频频举杯向属下劝酒,一时间觥筹交错,“哥俩好、五魁首、八匹马”,众人嗨翻了天,一会儿就喝趴下好几个。
包公注意到角落里桌上的两个人埋着头,光吃菜,不喝酒,这两个人一个叫王安石,一个叫司马光。包公心里有些不爽,站起来,端着酒过去了。先到了司马光身边,包公说:“君实,今儿黑大伙儿高兴,你咋不喝啊?”司马光连忙站起来,说:“不中啊,包大人,我不管喝。”包公说:“咦!年轻轻的,咋不管喝,我倒酒你还不喝?来怼一杯,都怼一杯!”司马光:“那中,我都只怼这一杯了。”司马光喝完,包公也喝了杯中酒,点点头,然后走到王安石身边,王安石也忙站起来。包公说:“介甫弟儿,你也弄一杯。”王安石说:“不中啊,包大人,我不喝酒。”“你看君实都喝了,你也弄一杯。”“我真不喝酒。”旁边的人一看要冷场,连忙劝解:“介甫,怼一杯,都怼一杯,包大人倒哩,你咋弄也得喝一杯。”王安石连酒杯也不碰。包公一看这确实是个倔脾气,实在搞不定,闹大了传出去自己面子上也不好看,就笑笑说:“那中啊,不喝都不喝吧。不喝酒,多吃点菜。”
上面这个小故事中,三个有名的倔脾气遇到了一起,包公仗着年纪大、官大,压服了“司马牛”,却没能压服“拗相公”。
这个故事的另一版本中说当时包拯任群牧司使,王安石司马光任群牧司判官。笔者经过考证,群牧司使需枢密使级别才能任职,而包拯1061年才任枢密副使,也并未有任群牧司使的记载。1058年十月,王安石任三司判官;1059年司马光度支员外郎;1059年包拯任三司使。所以,“群牧司”应为三司使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