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吕后和武则天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二人都曾成为一个国家的实际掌控者,将皇帝当做傀儡,擅行废立,豢养男宠,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王,而且都得以善终,但两人家族的结局却大不相同,武则天死后武家得以保全,而吕后死后吕家却被杀光,这是为何呢?

01,武则天死后,武家为何得以保全?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成为李世民的妃子,二十五岁入感业寺为尼,二十七岁因为怀上李治的孩子而被重新接入宫中,她的人生由此改变,后来她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最终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成为皇后。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在政治上给了李治很大的帮助,二人一同打压了长孙无忌等人,李治由此大权在握,而武则天也因此威望日盛,在朝中党羽众多。

恰在此时,李治的头痛病又犯了,武则天便果断介入朝政,一度到了李治在前面与百官商议国事,而她则“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其权势之大,已经完全无法遏制了。

到武则天五十岁的时候,她就与李治并称二圣了,李治称天皇,她称天后,她参与朝政的合法性得以稳固,这对她来说是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她日后掌权而群臣无法阻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了,李治之所以容忍武则天参政,不仅仅是因为爱情,还在于武则天有十分出色的政治才能,李治的功绩有一大半跟她有关,这让李治完全不能没有她。

683年,李治因病去世了,儿子李显继位为帝,这一年武则天五十九岁,由于她身为皇太后,支持者又多,因此成为朝政的实际掌控者,李弘只不过是个傀儡。

在随后数年时间里,武则天先后废掉李显及李旦,最终在六十七岁的时候称帝。

而在武则天称帝之前,除了徐敬业等少数人曾反抗过之外,大多数人都不敢、也没能力站出来她称帝,因此武则天的地位是十分稳固的,这是她敢踏出这历史性一步的关键所在。

不过,在成为皇帝之后,武则天陷入了两难境地,她认为自己作为武氏子孙,花了大半辈子建立的武周王朝,怎么着都应该交给同姓之人吧?

但是,武则天也是有儿子的,把皇位交给儿子似乎更加天经地义,但问题是不论是李显还是李旦,都是优柔寡断的庸庸之辈,不是当皇帝的材料,怎么办呢?

起初,武则天偏向传位给同姓之人,也就是侄子武三思或者武承嗣,阻力主要来自于大臣们,这些人虽然支持她称帝,但大多数人不支持她传位给侄子。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大臣们认为武则天只是个过渡皇帝,他们作为李唐忠臣,还是要让李唐子孙继承皇位的;二是不论武三思还是武承嗣,也都不是善茬,如果他们继位,大臣们的日子不会好过。

为了达到让武氏子孙继承皇位这个目的,武则天来了个障眼法,她在称帝的同时让儿子李旦成为皇太子,让他改姓武,赐名武轮。

有了李旦这个“假太子”在,武则天可以堂而皇之地干其他事情了,比如立武氏七庙,再比如重用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让他们打怪升级,在确立威望和势力之后,再考虑让他们之中一人取代李旦成为皇太子。

当然了,也有些聪明人看出了武则天的真实意图,武则天采取的措施很简单,那就是予以坚决打击,比如宰相岑长倩一党,他们就是支持武则天称帝,但并不支持武则天传位给侄子,武则天借武承嗣之手将其铲除了。

在打倒反对派之后,武则天的地位日益稳固,她需要关注的唯一问题就是,武三思或者武承嗣,究竟是不是可以治理一个国家之人?

这个要重点说一下的是,武则天虽然很想让侄子继承皇位,从而开创武氏江山,但她并不是个昏庸的皇帝,她给自己定下的原则是,侄子们必须达到符合君王的标准,她才会考虑立他们之中一人为太子!

但结果让武则天很失望,不论是武三思还是武承嗣,都逐渐被证明是无才无德之辈,更让武则天头疼的是,这两个侄子看不出她的良苦用心,竟然拉帮结派,公然谋求太子之位,既打破了朝堂平衡,也打乱了武则天的计划!

尤其是武承嗣,他为了成为太子,竟然指使亲信在朝堂上撒泼打滚,逼迫武则天改立他为太子,武则天烦不胜烦,就将他给踢出局了。

就这样,只剩下一个武三思了,他虽然也很不堪,但好歹是个聪明人,没有明着争夺太子之位,而是巴结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等人,让他们不停给武则天吹枕边风,武则天由此对他再生好感。

693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先是在祭天大典中,武三思取代李旦,成为站在武则天身后之人;紧接着,在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的构陷下,李旦的妃子刘氏、德妃窦氏等人被武则天杀掉,他本人也差点遭殃。

一时间,关于武则天要改立武三思为太子的传言开始流传开来,但武则天明察秋毫,后来查出李旦是被陷害的,因此没有再为难李旦。

然而,武则天对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想法,却开始变得越发急切。

698年,武则天打算立武三思为太子,为此他专门征求了她最信任的好朋友、也就是大臣狄仁杰的意见。

狄仁杰与很多人一样,不反对武则天称帝,但也不支持她传位给侄子,因此他对武则天说了一句很有份量的话,如果立儿子,那么死后享有盛名,还可以配享太庙,子孙后代承继无穷;但如果立侄子,谁听说过有侄子将姑姑放在太庙祭祀的先例吗?

“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狄仁杰一语惊醒梦中人,武则天的思想开始动摇,后来她觉得侄子们确实不成器,儿子李显虽然没什么才能,但好歹不是个搞事情的人,且有一帮忠于李唐的大臣们辅佐,也算是个合适的人选。

于是,武则天偷偷将李显从房县给接回来,不久后宣布立他为太子,与此同时她也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保住武氏家族不在她去世之后遭到清算?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武则天确定将李家和武家深度捆绑,那就是进行广泛联姻,她很快就下令让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魏王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安乐公主嫁给梁王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新都公主嫁给武承嗣弟弟武承业的儿子武延晖。

武则天还觉得不够,后来又让她最心疼的小女儿安乐公主嫁给堂侄武攸暨,为此她不惜杀掉武攸暨原来的老婆,并封给武攸暨一个郡王头衔。

武三思见大势已去,便果断对李显表达忠心,与李显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并与李显的老婆韦氏(安乐公主的母亲,也是武三思的亲家母)偷偷搞到了一起,这一步也是武家得以保全的重要原因所在。

李显之所以接纳武三思,其实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知道武则天心中所想,所以刻意与武氏族人搞好关系,因此来让武则天放心,从而稳固自己的地位,不再出什么变故。

到武则天人生最后几年,李氏与武氏关系和睦,武三思等人也全力支持李显,武则天感到十分满意,觉得自己可以安度晚年了。

对于大臣们来说,这个结果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所以他们不容有半点闪失,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和张宗昌却不甘寂寞,在武则天生病期间到处搞事情,不但将魏元忠这样的忠臣给陷害了,还挑拨武则天和李显的母子关系。

眼看着李显的地位变得不稳固了,一些大臣开始着急了,以宰相张柬之等五位大臣为首之人,联合效忠李唐的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军方人士发动了神龙政权,让武则天提前将皇位让给了李显。

关于神龙政变,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张柬之等人的目的其实不是诛杀武氏,而是逼迫武则天让位给李显,实际上他们也没能力诛杀武氏,因为当时武氏与李氏早就已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了,随便杀人的后果很严重。

而武则天在退位的时候,也做了一些特别安排,比如她对儿子李显哭诉,说自己本就打算传位给李显,张柬之等人却为了建立功劳而发动政变,这话在李显心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导致他后来在武三思等人的帮助下干掉了张柬之等五人,武三思也因此得到重用。

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

并且,为了进一步修复武氏与李氏的关系,武则天在去世前去掉帝号,改称皇后,并要求李显以皇后礼将她与李显合葬。

总之,武则天在被迫退位之后很识时务,不断强调自己早就打算传位给儿子李显,从而成功唤醒了母子亲情,让李显对她感到愧疚,并将怒气发泄到张柬之等人头上,并对武氏一族的怨恨大为降低。

武则天去世之后,武氏一族并未恐慌,因为武则天生前的安排很好,让武氏一族与李氏深度捆绑在一起了,尤其是武三思,他深得李显及韦皇后、上官婉儿喜欢,武氏一族因此继续显贵,完全没有性命之忧。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武三思(死于景龙政变)等深度参与权力斗争之人相继去世,武氏一族与李氏的恩怨逐渐淡化,虽然后来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争权,杀掉了太平公主及其与武攸暨生所生的几个儿子,但这几个人也仅仅是被李氏内斗所牵连罢了,并不是被刻意针对的对象。

并且,李隆基还对奶奶武则天十分敬佩,并没有否定武则天的功绩,甚至还娶了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可见武氏一族与李氏一族的关系,确实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修复。

02,吕后死后,为何吕氏一族被屠杀殆尽?

相比于武则天,吕后的前半生也十分坎坷,大权在握后也将儿子当成傀儡,并大肆铲除异己,甚至分封兄弟子侄为异姓诸侯王,但武则天最后安全着陆了,而吕后则在死后遭到清算,这是为何?

只不过,吕后在一些问题上做得不够好,那就是继承人,以及与刘姓宗室、功臣的关系处理。

我们都知道,吕后只有一个儿子刘盈,虽然刘盈很小就被立为太子,但他继位的时候只有十六岁,吕后趁此机会掌握大权,将他变成傀儡。

刘盈刚即位不久,吕后就把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骗到京城杀死,然后将戚夫人残忍地做成人彘,扔到茅厕里,再把刘盈带过去看,借故刘盈被吓得不行,一下子就病倒了,虽然后来病好了,但因为对吕后不满,开始沉迷酒色,身体也越来越差。

眼看着儿子自暴自弃,吕后决定将重点放在第三代人身上,于是将女儿鲁元公主与赵王张敖所生的长女张嫣立为皇后,希望张嫣能生下一个儿子,以亲上加亲的方式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只不过,当时张嫣只有十一岁,根本不具备生育能力,再加上刘盈不愿意与自己的亲外甥女有夫妻关系,所以并不亲近张嫣,这就导致张嫣一直没法怀孕。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吕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听说刘盈临幸的一个宫女怀孕了,便让张嫣假装怀孕,等到宫女生下儿子之后,吕后便强行将孩子抱走,并将宫女杀死,然后对外说是张嫣生的。

而宫女所生的这个孩子就是刘恭,刘恭出生后不久就被吕后立为皇太子,但当时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他是张嫣生的,甚至不是刘盈的亲生儿子,而是吕后从别处抱来的孩子。

后来,刘盈的嫔妃们又给他生下了好几个儿子,但他并未就此转运,而是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刘盈死后,吕后让年幼的刘恭继位,是为前少帝。

刘恭不知怎么得知自己亲生母亲被吕后杀了,便对宫人说他长大了要找吕后报仇,吕后为了杜绝隐患,就将他给废黜并暗中杀掉,然后立刘盈另一儿子刘弘为帝,是为后少帝。

刘弘继位的时候年纪更小,但吕后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她便产生了一些恐慌,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功臣们会对吕氏一族不利,怎么办呢?

吕后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个是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异姓诸侯王,并将南北军让自家人掌管;第二个是对诸侯王进行残杀,刘邦的几个儿子,除了人畜无害的刘恒,早就去世的刘肥,以及吕后抚养长大的儿子刘长之外,其他几个都被吕后直接或间接害死了。

至于那些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们,比如周勃、陈平、夏侯婴等人,吕后以为这些人是自己的亲信,但实际上他们对吕后很不满,只是隐忍待发罢了。

那么,吕后与功臣的矛盾在哪里?

主要有两点,一是吕后剥夺了功臣们的权力,让吕氏一族取代自己,这让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也看不到未来,安全感也大为降低;

二是功臣们有护国之心,并与刘邦有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可吕后大肆分封吕氏一族为诸侯,这就让功臣们坐不住了。

前180年,吕后病重即将去世,他将兄弟子侄们叫过来,说他违背了先帝与功臣们的誓言,功臣们可能不会善罢甘休,要牢牢掌握军权,不能给功臣们机会,后来吕后又赏赐给功臣们许多金银作为拉拢,然后就撒手人员了。

我们可以发现,吕后生前虽然将吕氏一族给封为诸侯了,还让自家人掌握了军权,但她同时留下两个很大的隐患,一是留下一个年幼的皇帝,皇权无人因此无人行使;二是将功臣们都推向了刘姓宗室,吕氏一族因此被孤立起来。

这就是吕后的失策之处了,当初她将吕氏一族的女儿嫁给刘姓诸王,偏偏漏掉了功臣及其子弟们,后来她还将刘姓诸王杀得一干二净,这就导致她去世之后,吕氏一族就只能孤军奋战了,没有其他人作为帮手。

果不其然,吕后死后不久,以周勃、陈平等人为首的功臣,就联合齐王刘襄等人发起了诛吕行动。

吕氏一族虽然掌握着南北军,但南北军的将领们大多都是功臣之后,而实际掌握南北军的吕产、吕禄也不是干大事的人,他们很快就被平定,吕氏一族男女老少也都被杀死。

再说后少帝刘弘,他作为吕后的亲孙子,如果年纪再大点,可以行使皇权的话,那功臣们就不敢轻易发动政变了。

或者说,吕后如果能善待刘盈,让刘盈好好活下去,那吕后死后吕氏一族也会有所依靠,功臣们也不敢贸然行事。

但真实情况是,由于吕后曾使用借腹生子之计,让刘恭成为张嫣的儿子,功臣们便在发动政变之后,对外说刘盈的所有儿子都不是亲生,都是吕后抱来的别人的儿子,是帮助吕氏夺取天下的傀儡罢了。

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

并且,为了防患于未然,功臣们将包括后少帝在内的所有刘盈的儿子给杀掉了,刘邦的嫡孙因此被杀得一干二净,反而没什么势力的刘恒,被功臣们拥立为新的皇帝,也就是汉文帝,他继位之后为了稳固皇位,再次对吕氏一族余党进行了大清洗。

总而言之,与武则天相比,吕后败在继承人没得选,只能选择年幼的刘弘,并且她采取了与刘姓宗室分割的措施,而不是进行深度捆绑,吕氏一族因此失去了最强大的盟友和保护伞;更要命的是,吕后还没完成对功臣们的拉拢就去世了,这就又留下了隐患。

因为吕后的布局还未完成,导致吕氏一族只能孤军奋战,其结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亡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治,李旦,侄子,武承嗣,皇太子,武三思,皇帝,武则天,武家,清算,消息资讯,吕氏,吕后,武三思,武则天,李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治,李旦,侄子,武承嗣,皇太子,武三思,皇帝,武则天,武家,清算,消息资讯,吕氏,吕后,武三思,武则天,李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治,李旦,侄子,武承嗣,皇太子,武三思,皇帝,武则天,武家,清算,消息资讯,吕氏,吕后,武三思,武则天,李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