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它是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灭了元,又被清给灭了,是不是因果轮回的宿命,历史从来不会正面回答。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对权力非常在意的人,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自然不想拱手让人。
所以他比较忌讳一个人的权力一家独大,历史上的“胡惟庸”案件,让由来已久的宰相制度没有了身影。
虽然这样的行为让皇权集中了,任务量也随之增多,朱元璋是个狠人,但不代表他的孩子、孙子跟他一样,是熬几个通宵也能神采奕奕的人。所以相应地代替宰相制度的内阁出现了。
一开始内阁的权力并不是很大,但随着皇帝对内阁人员越来越依赖,内阁官员的权力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大。
内阁中的老大就是内阁首辅,权力甚至影响到皇帝的决策和下一任继承人的选择。
历史上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内阁首辅,比如著名的“三杨”、张居正、徐阶、高拱等人,这些人有功有过,但是大抵上能力都是值得说道的。
然而笔者想要说的这位内阁首辅叫魏藻德,名字倒不是很出名,因为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但是临阵倒戈、卖主求荣的能力确实不错。
到底是怎么回事?且由笔者慢慢说来。
另有图谋
古代有多少人寒窗苦读数十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入仕途。
但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为百姓,为苍生,只是少数派,很多人入仕,为的就是衣锦还乡,做个人上人。
那么本篇文章的主人公魏藻德就是这样的人,些许有些才华,有些小聪明,也有些幸运,所以别人可能几十年都没办法考中的进士,这个人轻而易举地中了进士。
所以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魏藻德中了进士,入了翰林院,当了个编修的官。
本是可以专心钻研文学,毕竟身边的人都是能人,随便一个讨教,那都是上升到哲学层面。
可以当个“雅”人,却始终想做个“俗”人,在他心里,天天和文字打交道,那都是书呆子干的事。
以前没有选择,只能走读书这条路吗,现在入了这个权力的门槛,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
没错,魏藻德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苍生来的,入朝堂就是另有所谋,他要做那个塔尖尖上面的人,除了皇上,谁都没办法拿他怎样。
当然他也不是想想而已,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他,他确实是个行动上的巨人。
凭着自己那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力,破五关斩六将,一路冲到了当时的皇帝——崇祯皇帝的面前。
崇祯皇帝是好皇帝,但是大明的柱子烂了,更何况还有像魏藻德这样的大臣,看上去人模狗样,其实坏到骨子里。
刚上位的崇祯皇帝迫切需要自己的智囊团,伪善的魏藻德得到了崇祯皇帝的信任,被提拔为了内阁大学士,后来也很快当上了内阁首辅。
卖主求荣
当一个坏人坐上了高位,也不指望他能做一些事情有利于百姓,事情按照正常的顺序发展,魏藻德利用职务之便,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和之前的严嵩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好日子也是会到头的,本来大明就撑不了多久了,再有了像魏藻德这样的权臣,朝堂下面,平民百姓处处怨声载道。
一旦这个时候,农民起义就少不了了,这个时候出来一个人,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队无人能敌,一路打到了京城。
眼看这京城就保不住了,崇祯皇帝也是没有办法,从当上了皇帝就没有休息过,甚至打破了他祖宗朱元璋的加班纪录,身上的衣服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是努力错方向,结局也是失败。
他信任江南士大夫阶级的这群人,而这群人拼命压在农民的利益,农民被压迫,实在没办法,没有东西交税了,还一再加重赋税,横竖都是一刀,反了得了。
崇祯认识到问题了,但也来不及了,只能保住自己作为皇帝的最后尊严,自挂东南枝。
皇帝死得有尊严,但是魏藻德就有些没皮没脸了,直接加快脚步跑到李自成那里,生怕跑得比别人慢了,没自己表现的机会。
接着他干了一件让李自成吃惊又厌恶的事情,魏藻德跪在李自成的面前,直接喊万岁。
这样的卖主求荣的场景,让被抓起来的明朝大臣和李自成手下的人,都见识到一个人能无耻到什么地步。
前主子尸骨未寒,就迫不及待迎接新主子,况且之前崇祯是那么信任他,所以还没等魏藻德多说一句话,李自成就叫人把他关进了大牢。
这种人,根本不放心把他放到自己手底下,谁知道以后李自成大势已去,他魏藻德也会对下一个主子这样的态度。
罪有应得
魏藻德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么识时务,应该是作为俊杰成为李自成的座上宾的,怎么就沦落到吃牢饭的地步。
像魏藻德这种人,肯定是想破脑子也想不到自己的问题,李自成虽然是造反的人,但是基本的识人尝试也是有的。
前主子刚死,就迫不及待搭上新主子,这样忘恩负义的人,根本没有忠诚,眼里只有利益,放在身边永远是个炸弹。
就算魏藻德想明白了,也为时已晚,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风光一时的内阁首辅,在牢房里享受着种种酷刑,这样的场景是尤为的讽刺,也是给了后世人的警示,人的欲望是有的,但是别让欲望毁了自己。
最终魏藻德经受不住酷刑的折磨,赴了黄泉,不知道在黄泉路上遇到崇祯皇帝,他又有什么脸面对着曾经的主子喊“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