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千古奇冤洗不清——怕老婆的唐高宗李治,其实功业才干不亚于父祖

千古奇冤洗不清——怕老婆的唐高宗李治,其实功业才干不亚于父祖

有人说唐高宗李治软弱无能、优柔寡断。在某些时间、某些问题上,他确实是表现出优柔寡断。但可能是出于当时的权力结构和政治体制,或者出于夫妻情深。

能够把原来的皇后废掉,立父亲的妃子武则天做皇后,这是软弱吗?

他并不软弱。

李治,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4岁册封为晋王;16岁册封为太子;22岁即位称帝。在他几个人生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太子之争中上位

立武则天为皇后

做上皇帝后取得前无古人的成就

,这三个方面都说明他并不软弱无能,下面我们就来分别看一下。

太子之争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长孙皇后生的第三个儿子。他有两个亲哥哥,大哥李承乾比他大9岁,二哥李泰比他大7岁。

早在李治出生前,他的大哥李承乾就已经被确立为太子。而他的二哥魏王李泰,因为能力出众、颇受唐太宗喜爱,也对太子位置虎视眈眈。

这两个人为了太子之位,争夺得不可开交,最终在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迫于压力,竟然准备了谋反计划,可是事情败露,被人揭发,处理结果是李承乾被剥夺了太子身份,于谋反的当年被幽禁致死。

面对这种太子之争、兄弟相残的局面,年龄比较小的李治看起来完全置身事外。

在太子谋反这一年,李治只有16岁,而他的大哥李承乾25岁,二哥李泰23岁,与哥哥们相比,李治被当成是一个小孩子,当时的太子之争,谁也没有对他抱有太大希望。

可是这也让他安全地置身事外,谁也注意不到他的威胁。

随着太子谋反被告发,太子被废黜,谁来接替太子呢?这是当时朝廷的头等大事。

看起来,

魏王李泰

是最热门的人选,因为他在皇子中年龄最大,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应该是他;而且李泰聪明、能干、博学,李世民说这个儿子最像自己,一直很喜欢他。

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提出了反对的声音,,他就是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

关陇集团

的成员(这个关陇集团我们下个部分会重点讲到,涉及到李治与朝廷大臣的权力争夺),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跟李世民私交一直不错,又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拥有这么多的头衔,让他在朝廷里的地位举足轻重。长孙无忌反对让李泰当太子,理由是:

李泰让哥哥李承乾走投无路,甚至甘愿冒死谋反,以他对兄弟们的态度,如果他当了皇帝,其他的皇子们就难保平安了。

长孙无忌给唐太宗提出的人选是,他的妹妹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

晋王李治

可是,唐太宗对这个儿子是有保留意见的,因为他觉得李治性格上比较软,但是长孙无忌说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即使有什么胆识,也没有用武之地,立一个守成之君就行了。而且李治比较仁慈,能够让其他皇子们平安。

最后,唐太宗决定,为了让后人记得,太子之位不是谋划、经营得来的,不能想尽办法谋取这个位子,要安分守己、兄弟和睦,要让子子孙孙都记住、坚持这一点,所以

立了李治为太子

看起来在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都是长孙无忌的功劳,李泰一点努力都没有吗?也不是,

他跟李泰有过一次直接交锋。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有过这样的记载:

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

李治他们这些皇子们,有一个叔叔叫李元昌,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七子,当时也就20多岁,跟太子李承乾、李治的关系很好,总在一起玩。可是李元昌仗着自己的亲王身份,时常为非作歹、触犯国法,所以屡屡被太宗李世民谴责。总是被李世民训斥,非常不满,一气之下,他也参与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计划,结果被赐死。

李泰提起这件事的用意,是想借李元昌给李治施压,迫使李治低头让位:

你跟谋反的汉王李元昌关系密切,他已经暴露,你也不能没事。

可是事情的发展出乎李泰的预料。

唐太宗经过反复询问,了解了真相。唐太宗认为在这件事情中,李治表现得很好,理由是:

虽然哥哥李泰在威胁他,但是他却有保护哥哥不告发的意图。

这事,对于李泰而言,增加了一个失败的因素。

那么,李治的做法,究竟是自然表现还是成功表演呢?

对于李泰的言论,李治可以有好几种选择,他可以与李泰互怼、可以选择完全沉默、也可以给父亲李世民打小报告。

最后,他采取了最有利的一种方法,既没有让自己受到怀疑,又取得了父亲的好感,甚至让太宗觉得,李治用心良苦,是在保护哥哥,这十分符合唐太宗的心思。

说明李治的这个表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于是,这成了李泰失败而李治成功的一个因素。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六日,唐太宗废黜太子承乾。第二天,宣布李治为新的太子。

有人说,在李治当上太子的过程中,他什么也没干,都是长孙无忌的功劳。李治当时还只是一个孩子,长孙无忌要拥立他,就是看中了他的年幼无知。

可是所有人都没有看到李治在认真经营,看起来没有努力,却让所有人都越来越看好他,李治真正达到了老子所说的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

的境界。

权力之争

公元649年,随着李世民去世,李治正式登基。这一年,李治仅仅只有二十二岁。

在唐太宗去世之前交代遗嘱,身边只有三个人陪着,分别是太子

李治

长孙无忌

褚遂良

,其中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是

关陇贵族集团

的重要成员。唐太宗担心李治年纪轻轻,处事不周,让这两个人尽心辅佐小皇帝,不过唐太宗还安排了一支制衡长孙无忌的力量,那就是李勣。

什么是关陇集团呢?在这里简单交代一下:

当初鲜卑族的拓拔圭创建北魏,随后北魏因为内乱而一分为二,分为东魏和西魏,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看到实力不如东魏,于是进行对内改革。

因为宇文泰是鲜卑化匈奴人,他模仿鲜卑旧制,将军队分为八部,各设“柱国大将军”,称为“

八柱国

”。唐高祖李渊的爷爷李虎就是这“八柱国”之一。

在显赫的八柱国之下,还设有

十二大将军

,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一员。

这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家族共同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成为西魏王朝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

。这个在西魏宇文泰时期形成,并且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军事贵族集团,

被陈寅恪先生命名为“关陇贵族集团”

。此后北周、隋、唐的皇室和大贵族,很多都出身于这一军事集团。

在李治登基之初的这六年里,他基本上什么政绩都没有。在这六年里,李治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

争权

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格局是这样的:在大臣中,李勣负责尚书省,是左仆射,但是,在他的上面有更大的官,就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太尉,负责中书省、门下省的事情。

褚遂良是中书令,当然拥戴长孙无忌。于志宁为门下侍中,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简单地说,

大臣中长孙无忌是领袖。

唐高宗李治上台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朝廷里都是这种“

二元结构

”的状态,

李治有名无权,长孙无忌有权无名。

当时按照法律规定,皇帝想下达什么命令,是需要经过中书省、门下省审核的,审核不通过是可以原路打发回去的。当时掌管中书省、门下省的正是长孙无忌。所以唐高宗想下达什么政令,都需要经过国舅长孙无忌的同意。

所以说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势力非常强大,他们也开始无视皇帝,打击异己,还策划了一场政治清洗案,这就是“

房遗爱谋反案

”。

事件的处理结果是,唐高宗的叔叔李元景、哥哥李恪及妹妹高阳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有大功的宗室亲王李道宗被流放,房玄龄、杜如晦的儿子都牵涉其中。

这起房遗爱案件,标志着长孙无忌的权力已经进入巅峰状态

。此时朝廷的大局,完全掌握在关陇贵族集团的手中。

此后这个集团越发不可收拾,从永徽元年到三年,先后把宇文节、柳奭、韩瑗、来济等关陇贵族官僚提拔为宰相,并迫使与关陇集团格格不入的李勣,这也是一位开国功臣,辞去了尚书左仆射的职务,让他做挂名宰相。

关陇集团在朝堂上这些肆无忌惮的举动,使得唐高宗李治心里产生了不安,

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事件。

面对关陇集团的强势,李治为了收回权力,一开始做了很多尝试,只是他的努力,结果往往是泥牛入海,无声无息。

为了夺回权力,在朝廷里自己说得算,李治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他选择的是“立后”,给自己选媳妇,总要多听听我的意见了吧?你们不能过多插手了吧?

立武则天为皇后,是唐高宗时期一件重要的事件,也是唐朝历史上的大事。

这个事件的背后,有深厚的社会背景,那就是唐高宗与长孙无忌的权力争夺。

在长孙无忌,是要保住现有的权力和权力结构,在高宗皇帝,是打破长孙无忌的垄断,夺回法理上属于自己的权力。

立后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经过了非常多的坎坷,但是唐高宗在与关陇贵族集团的交手中,一点点占据了上风。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十九日,百官上表,请求立武则天为皇后。在百官的强烈要求下,皇帝只好尊重大家的意愿,下诏命令

立武则天为皇后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长孙无忌卷入了一场朋党案,唐高宗借机下令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把他流放到了黔州,三个月后,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长孙无忌自杀,标志着这个曾垄断了西魏、北周、隋以及初唐朝廷大权达200年之久的庞大利益集团倒台了。

从此以后,是另外一些人物登上历史舞台。

正如陈寅恪先生说:

“武曌则以关陇集团外之山东寒族,一旦攫取政权,久居洛阳,转移全国重心于山东,中进士词科之选举,拔取人才,遂破南北朝之贵族阶级。”

武则天当皇后,表面上是出于唐高宗对武则天的爱情,背后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第一,

让唐高宗掌权了

。我们说

玄武门之变对于唐太宗有多大的意义,立武则天为皇后就对唐高宗有多大意义。

因为没有立武则天为皇后,就没有唐高宗的真正掌权,就没有唐高宗的一切。

第二,武则天当上皇后,是唐高宗跟关陇贵族集团进行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从此之后,这个活跃了200多年的集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更多寒门子弟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唐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

一、文治:

1.改进科举制

唐高宗时期,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举措是在科举考试中加入一个新项目,那就是“杂文”。

“杂文”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写诗,所有备考的学子都要在平时练习写诗,这样就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都是在此影响下涌现出来的。

2.唐律

唐朝留给后世最重要的法律文本,就是唐高宗时期完成的《唐律疏议》。

有了《唐律疏议》以后,让各地官员和百姓能够有法可依。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同时也让唐朝的社会环境,变得更加法制化。

《唐律疏议》的体系完备,是中国古典法律的代表。宋朝的《宋刑统》继承了唐朝的法律,加上一些调整的条目。一直到清朝的时候,就律方面的法典而言,依然是根据《唐律疏议》制定的。所以唐朝的法律体系,对后世影响巨大。

二、武功:

1.平定西突厥的叛乱

有一个西突厥人,名字叫阿史那贺鲁,他聚集起了十万多人的一支队伍,自号为沙钵罗可汗,实力不断壮大。

西域各国看到这种情形,纷纷背叛唐朝,归附阿史那贺鲁。

为了夺回对西域诸国的控制权和打击阿史那贺鲁,唐高宗决定派兵攻打。

唐军前后三次进行征讨,终于在永徽七年(公元656年),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联合回纥等骑兵,一同前去征讨。当年年底,生擒阿史那贺鲁,消灭了西突厥。

唐高宗灭西突厥后,将西突厥故地划为东、西二部,东部置崑陵都护府,西部置濛池都护府。

这也意味着唐朝的势力正式进入中亚。在中亚,那些归附唐朝的国家都接受唐朝的官职,他们的国王或者成为唐朝的都督,或者成为唐朝的刺史。

2.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唐高宗派遣三十五万大军,水陆并进,征讨高丽。可是在次年初,大军抵达高丽首都平壤城下后,由于罕见的大雪,唐军缺乏足够的御寒物资,只能遗憾地撤退了。

四年之后,也就是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朝等到了一个机会。高丽莫离支(相当于唐朝的宰相)泉盖苏文去世,他的儿子泉男生继承了他的职位。可是当泉男生外出视察时,他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发动了政变,篡夺了高丽政权。泉男生向唐朝求救,唐高宗借此良机,以救援泉男生为名,再度进攻高丽。最终在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军在元帅李勣的统率下,攻克了平壤。泉男建等人被俘,平定了高丽。

拿下高丽后。唐高宗在高丽境内设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在平壤城内置安东都护府,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安东都护,率领唐军二万人,驻防高丽。

朝鲜半岛,特别是高丽问题,长期困扰隋唐的皇帝,隋炀帝、唐太宗都没能解决,到高宗这里终于解决了。

随着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唐朝的领土也在不断扩大。

唐朝的领土最广阔的时候,就在唐高宗的时代。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唐朝的国土东到朝鲜半岛,西到今天的中亚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南到中南半岛,北到西伯利亚,连贝加尔湖也在边界以内。

其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公里。

总之,唐高宗时期的国家领土,取得的外战成果,是可以比肩甚至超过父辈的。

唐高宗时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封禅礼仪的成功举行。

封禅礼,是中国古代皇帝举行的最隆重的礼仪。按照儒家的说法,作为天子的皇帝,在治理天下成功之后,要告功于天。

对于古代帝王们来说,能够去泰山封禅,那是至高的成就。

在整个中国古代,真正封禅泰山的皇帝,一共就只有六位。

在李治之前,则是有三位,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以及汉光武帝刘秀。自刘秀之后,整整六百年之内,都没人能再次封禅泰山。包括唐太宗李世民,都没有进行过封禅。但是在唐高宗时期却做到了。

公元665年十月,李治正式封禅泰山。同行的,还有唐朝的文武百官,以及唐朝周围所有国家的使臣或者酋长。这次封禅,可以说是万国来朝。这一天,唐高宗李治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这是李治的骄傲,更是整个大唐的骄傲。

总结:

李治作为皇帝,在历史上存在感不强,主要是因为他前面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后面有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夹在这两位中间,让他显得有些暗淡。

更何况李治的老婆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留下的一个“无字碑”就足以让后人评说不尽。

可以说,也许李治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但作为一个守成之主还是相当合格的。甚至他完成了很多前无古人的成就,他改革科举,颁布《唐律疏议》,平定边境,开疆扩土。在他的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时社会也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功业,李治,李世民,奇冤,唐太宗,才干,唐高宗,太子,李承,李泰,消息资讯,李治,孙无忌,唐太宗,唐高宗,李泰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功业,李治,李世民,奇冤,唐太宗,才干,唐高宗,太子,李承,李泰,消息资讯,李治,孙无忌,唐太宗,唐高宗,李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功业,李治,李世民,奇冤,唐太宗,才干,唐高宗,太子,李承,李泰,消息资讯,李治,孙无忌,唐太宗,唐高宗,李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