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最早的人才抢夺战:大宋“科举扩招”与西夏“人才引进计划”

最早的人才抢夺战:大宋“科举扩招”与西夏“人才引进计划”

嘉佑二年春天,仁宗皇帝作出一项重大决定。

亲试举人,凡与殿试者始免黜落。

只要参加科举考试,入围殿试的学生,不再实行淘汰,全部赐予进士身份。

仁宗皇帝金口一开,天地的读书人彻底沸腾了,朝着东京汴梁城的方向磕头拜谢龙恩。

大宋的此次考试调整,相当于大大地降低了科举考试上岸的难度,只要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环节,即可获得进士及第的身份,进而拿到做官的敲门砖。

在古代社会,大多数人读书是为了升官发财,只要拥有做官的进士身份,至于殿试环节,谁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榜眼、探花并不重要。

一、

殿试淘汰制是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规矩,相当于是祖制,而祖制在封建社会是不能够随便更改的。

很难想象迫使宋仁宗鼓起勇气废除祖制,扩大进士录取比例,竟是因为一位大宋的叛国者。

这位叛国者到底有什么天大的能耐,直接影响皇帝大刀阔斧更改国策。

仁宗时期,大宋华阴县有位读书人叫张元。

张元自以为才华横溢,应该辅佐明君圣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一类的贤者。

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大宋,张元跟所有读书人一样,头悬梁、锥刺股般刻苦学习,但始终没有考取进士。

张元常常因此愤恨不平。他不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思路,反而把自己的挫败感归咎为朝廷的科举考试有问题。

经过多次殿试屡试不第后,张元对朝廷彻底绝望了。

整天与知己吴昊厮混在一起,一个同样科举不第的读书人,两人在一起喝酒赋诗、批判时事。

久而久之,张元萌生一个想法。既然大宋国内没有慧眼识才的伯乐,不如出国寻求发展的机会。

景祐五年,张元跟吴昊相约出逃西夏,并得到西夏国主李元昊的赏识。

此时的西夏,刚刚由部落向城邦文明过渡,人才缺口很大。

能读书识字的人并不多,像张元那样通晓四书五经的士人更是屈指可数。

李元昊得到张元,如获至宝。上马金,下马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甚至跟张元同起居共饮食,只是为了方便向张元请教治国安邦的大策。

张元在受到西夏的热情款待后,铁了心要跟着西夏混到底,从此积极投身西夏,替李元昊谋划反宋大业。

二、

张元读书考试不在行,但出谋划策确实不白给,李元昊在位期间,发动的多次侵宋战争,都是在张元的指导下进行的。

最著名的是好水川和定川寨两大战役。

大宋宝元二年,李元昊终于不再甘心做大宋的节度使,直接送还大宋的委任状,自称大夏皇帝登基称帝。

宋夏持续三年的战争,也因此拉开帷幕。

张元凭借熟悉大宋地理概况的优势,指导李元昊挫败宋军,并在好水川大战中,对宋军造成惨痛的打击。

张元跟李元昊分析,现在的大夏已经公然与宋朝翻脸,宋朝肯定会派大军讨伐大夏,替自己找回颜面。

宋军是远道而来,必然师劳兵疲,他们的战线拉得很长,粮草辎重供应是最大的问题。

大夏只要以逸待劳,切断宋军的粮道,宋朝不战自败。到宋军粮草困乏后,大夏再对宋军发动攻击,何愁大业不成。

李元昊听后,拍案叫绝。

果不其然,这支大宋的远征军,在好水川遭到全军覆没的重创。

宋史记载:

好水之败。诸将力战以死。噫!趋利以违节度,固失计矣。然秉义不屈,庶几烈士者哉。

上万宋军被西夏军队当场屠杀,所有将领全部阵亡。包括平民在内,大宋折损军民高达七万多人,战场上尸骨堆积成山。

战报送回汴梁城,仁宗皇帝趴在龙椅上失声痛哭。

三、

经过此战,李元昊的西夏成功从大宋分离出去。由过去大宋的节度使,变成大夏国皇帝,而且每年可以拿到一部分大宋资助的岁币。

张元对西夏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他帮助西夏奠定“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直至女真崛起,灭掉辽朝和北宋以前,西夏一直都是大宋最大的劲敌。因为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一百多年里没有发生战事,宋朝百分之九十九的外患来自西夏。

张元的到来,给西夏带来如此大的贡献,李元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于是,西夏启动一场大规模人才引进计划,史书记载说:

元昊早蓄奸险,务收豪杰,故不第举子数人自投于彼,元昊或授以将帅,或任之公卿,倚为谋主。

那些在大宋科举不第的读书人,只要他们肯来投靠西夏,李元昊直接赏赐他们官爵,依靠他们出谋划策敲诈勒索大宋。

宋朝也是有间谍的,他们刺探到这一消息后,立刻上报朝廷。

仁宗皇帝和满朝文武意识到一股危机正在来临。

人才不一定都善于考试,有的人才华横溢,但未必文章写得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被挤掉的读书人中,不排除有头脑灵活但口才和文笔差劲的人。

所以,大宋要调整人才选拔机制,尽可能地留住每一个潜力股。

四、

宋夏战争结束,双方签订“庆历和议”的停战约定后,仁宗皇帝把内心的想法跟大臣分享,是不是可以重新制定科举规则,给读书人更多的路,也给大宋减少一些隐患。

大宋一不缺钱,二不缺人才。与其把那些读书人“逼”到绝路远走他国跟大宋作对,不如花点钱养着他们,让他们不要生事。

经过几番廷议后,科举历史上首次改革开始了。

张元到底有多大的才华,历史上没有记载。因为宋史是由元朝人写的,元朝奉大宋为正统,并没有把西夏视为一个正统王朝,所以没有给西夏写史。

但野史中,留下一首署名为张元的诗,名为《咏雪》,内容是这样的: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这首诗写得确实很大气,但是没有两句是押韵的。

一首好的诗词,韵律是基本功,显然张元的这首咏雪有点另类。

不知道是有人故意抹黑张元,还是张元的真实水平就是如此。

假如此诗确系张元所作,只能说张元读书实在不怎么样,并不是宋朝的科举有问题,也不是宋仁宗识人不察。

五、

以张元的“丰功伟业”,无论是在哪朝哪代,都应该被收入史书传记,但因为他叛宋投夏,没有一个文人愿意将他收录史书。

历史上,生活中,像张元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尤其是读书人居多,生活稍微遭遇不顺,往往容易钻牛角尖走极端。把自己的“点背”,认为是社会的不公;把自己的不幸,看成人性的灰暗所致。

从而,误入歧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西夏,科举,大夏,张元,皇帝,读书人,人才,李元昊,殿试,仁宗,消息资讯,张元,读书人,宋军,李元昊,仁宗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西夏,科举,大夏,张元,皇帝,读书人,人才,李元昊,殿试,仁宗,消息资讯,张元,读书人,宋军,李元昊,仁宗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西夏,科举,大夏,张元,皇帝,读书人,人才,李元昊,殿试,仁宗,消息资讯,张元,读书人,宋军,李元昊,仁宗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