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死于崇祯皇帝死要面子,因为崇祯皇帝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永远不会错的人,皇帝是不会错的。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当初,崇祯皇帝非常器重和信任袁崇焕,当袁崇焕声称“五年平辽”,这可以说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崇祯皇帝却非常相信,还大力进行人员、物资的支持。然后袁崇焕为了确立并坚持这条平辽路线,又擅自斩杀毛文龙,致使满清无后顾之忧,让皇太极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这岂不是在打崇祯的脸吗?于是就将袁崇焕逮捕入狱。
这个时候,魏忠贤的旧党,毛文龙的部下,以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就开始弹劾攻击袁崇焕,他们开始伪造证据,颠倒黑白,加上袁崇焕平时也不检点。而这些黑料都让崇祯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结党营私、迫害异己、残害忠良的奸臣形象。本来,满清打到北京城下,崇祯就已经动了杀心,在加上这些黑料,所以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虽然袁崇焕死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但这也反映了明末时期政治的黑暗和腐败。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