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热映,进一步激发观众的爱国之情、对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敬仰之情。你知道吗?咱们南阳与岳飞有着一段名载史册、传颂至今的历史——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统军过南阳到武侯祠敬拜诸葛亮,雨夜含泪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为南阳留下了千古绝唱“三绝碑”。
途经南阳雨夜留宿武侯祠 岳飞挥泪手书《出师表》
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副秘书长、市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李远介绍,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碑廊碑刻由21块石刻组成,共1300余字,刻工精良,宛如手书,贯通长廊,蔚为壮观,历经800多年风雨沧桑,始终拱卫在南阳武侯祠大拜殿之侧,表达着一代名将岳飞对一代名相诸葛亮深深的敬意,成为中外游客游览卧龙岗时竞相瞻仰的著名景观。
《出师表》碑房里有一组蜡像,再现了当年岳飞挥泪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历史场景。跋文记载:“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出师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身材中抑郁尔。岳飞并识。”
李远介绍,绍兴戊午即公元1138年,当时正值南宋与金议和,爱国与卖国、主战与媾和之间的矛盾达到顶峰。地方危难当头,岳飞作为一位爱国将领,竭力主战,以维护地方的主权和尊严。当岳飞夜宿南阳武侯祠时,细读“鞠躬尽瘁、伤而后已”的诸葛亮所书的前后《出师表》,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那身材怀国事、一心报国的忠贞之情,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岳飞在书法上造诣极深,其书法以行、草为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端庄严谨、气势磅礴,龙飞凤舞、潇洒飘逸,墨韵飞动、酣畅淋漓,整篇书法犹如快马掠阵、剑锋狂飙,大开大合、收放自如,纵观如雷掣电奔,细看如铁画银钩,岳飞当时壮怀激烈的激动之情力透纸背。
李远说,岳飞借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表达抗金壮志,凛然正气尽显笔端、充盈字间,倾吐了对朝廷屈辱议和的愤慨之情。前后《出师表》的大忠大义与岳飞书法的大气磅礴一气贯通。
名相撰文名将恭书名匠书丹 卧龙岗上立存“三绝碑”
李远介绍,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能够立存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清朝南阳知府任恺功不可没。
任恺,字乐如,甘肃宁夏(今宁夏)人,清同治六年(1867年)任南阳县知县,转任汝州知府,后升为南阳知府。
据碑刻后任恺所做跋文记载,他从彭城(今徐州)购回岳飞在南阳武侯祠所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拓本,并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刻石并立碑于卧龙岗上。任恺在跋文中盛赞岳飞:“书法之健拔雄伟,尤见忠武郁勃之气流露于笔端。夫以少保之勋烈,固与武侯后先辉映,同为千古传人,岂必其文其书以传耶!而其文其书亦自有不可磨灭者。”任恺请南阳著名雕刻家李发祥把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拓片遗墨镌刻于石,存其精髓,留其神韵。闻名于世的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终于物归原地,成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一大景观。
此后,全国多处诸葛亮纪念地和武侯祠争相刻制,但仅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有岳飞的题跋,成为这组碑刻的源头。此碑刻因名相撰文、名将恭书、名匠书丹,被誉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三绝碑”。
李远说,在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与岳飞犹如两颗耀眼的星辰。这两位流芳百世的历史名人跨越千年时空,“相识”于卧龙岗,“结缘”于武侯祠,成就千古绝唱,他们的品德和精神光照日月、千古流芳,是激励后人为地方、为民族奋力拼搏的巨大精神源泉。
全媒体记者 王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