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一个盛极一时的王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非常发达。西夏的繁荣,得益于历代皇帝的智慧,他们审时度势,谁强大就依靠谁。
这种委曲求全的策略,让西夏一直在夹缝中生存,投靠辽国和金国,让西夏得到了和平和发展,可是,西夏为何偏偏不愿投靠成吉思汗,落得一个亡国灭种的凄惨下场呢?
当一个处于安逸生活中的人或者王朝,不去顺应潮流和时代的时候,就必须被淘汰。真相很残酷,但没有人会同情。西夏的灭亡,会给我们留下很多启示。
我们先来看西夏不愿意投靠成吉思汗的原因:
一是西夏朝廷发生内讧。
在成吉思汗攻打西夏的时候,西夏的朝廷刚刚发生内讧。李安全采取发动政变的方式,夺取了皇位,成为西夏历史上的第七位皇帝。
在历史上,采取篡位取得皇位的统治者,往往都有两种极端,他们要么是一个有胆识有谋略的皇帝,要么是一个昏聩少谋的皇帝。
李安全就属于最后一种,他成为皇帝后,昏庸无能,尤其在外交上非常失败,甚至派兵去攻打宗主国金国,因此,金国根本不认可李安全这位皇帝。
金国是当时当之无愧的霸主,李安全连金国都不放在眼中,又怎会将成吉思汗这个草原上的人物放在眼中呢?
二是西夏是一个非常富庶的王朝。
西夏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控制着丝绸之路,来往的客商非常多,商贸十分发达,因此,比较富庶。
自西夏建国以来,李安全前面的六位皇帝都善于和周围的国家搞好关系,辽国强大的时候,西夏就依附辽国,对其纳贡称臣,每年都会给予辽国大量金银财宝。辽国被金国消灭后,西夏又审时度势,立即就认下金国这个宗主国。
战争中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你愿意投降,没有人想大动干戈,毕竟,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很多情况下,投降虽然无奈,但至少可以苟活。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人口增多,需要的物资也开始增多,因此,对贸易的需求也提上了日程。成吉思汗多次试探性攻打西夏,不仅是试探西夏的武力,也是希望西夏能和草原上有贸易来往。
可是,西夏作为文明国家,长期以来,都认为草原上的人是野蛮人,根本不懂如何做生意,因此,将成吉思汗希望和西夏开展贸易的道路阻断。
正是以上这两个原因,让西夏不愿投靠成吉思汗,也让成吉思汗不得不采取武力的方式,迫使西夏和自己合作。
成吉思汗消灭西夏前,已经给予西夏一个生存机会了,可惜,西夏未能抓住。
成吉思汗两次试探性攻打西夏后,于公元1202年第三次攻打西夏,一直攻到西夏都城中兴府(宁夏银川),迫使西夏投降,并将一个公主嫁给成吉思汗。
此时的西夏,已经被成吉思汗抢掠一空,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向成吉思汗称臣纳贡,卧薪尝胆,暗中发展自己的实力。
西夏本就是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国家,投靠成吉思汗,也就是换一个宗主国罢了,可是,西夏朝廷内讧不断,内部政权不断更替,最终被一个大臣掌握了实权。
该大臣也是一个没有眼光的人,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时,不仅不服从成吉思汗的命令,未派一兵一卒协助,还对成吉思汗出言不逊。
成吉思汗对此大为不满,认为西夏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国家,留下就是一个祸患,于是,在西征回程途中,将西夏消灭了。
启示:从西夏灭亡的过程来看,他们虽然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但还是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否则,就不会公然反对成吉思汗了。在实力不如对方的时候,承受委屈,卧薪尝胆是最明智的选择。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成吉思汗的子孙攻打到中亚、欧洲,所建立的钦察汗国、伊儿汗国等等,不都是昙花一现,最终反被消灭吗?如果西夏能忍耐,能承受委屈,那么,就不会亡国灭种了。
历史不可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和总结一些教训罢了。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元史》、《西夏书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文史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