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夜不能寐,忧心忡忡。因为他知道商朝的根基还远远没有被摧毁,殷王朝的遗民和对广大东部地区的统治确实使武王大伤脑筋。
太公姜子牙 画像
于是周武王首先召见了他的尚父,太公姜子牙。问道:“现在虽然灭了商朝,但我们怎样处理商族的老百姓呢?”姜尚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他不假思索地说:“有一句古话叫做“爱屋及乌'。您如果喜欢一个人,就会连这个人屋子上的乌鸦都觉得顺眼。如果您憎恨一个人,一定对他一家老小都看不惯。依我看,既然罪恶深重的商纣王已经死了,对他治下的老百姓也不必客气,干脆来个快刀斩乱麻,全部杀掉!”姜子牙的原话说:“咸刈[yì]厥敌,使靡有余”。 这让人有点细思极恐,由此可见姜尚并不是仁德之人。武王摇了摇头说:“这样恐怕不行吧?”
接着又询问了召公,召公倒还不像太公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地主张大开杀戒,而是建议:“依我看哪,把那些曾经跟着商纣王反对过我们的人杀掉,只把那些没有表示过反对我们的人留下来!”召公的办法比太公望缓和得多了,但武王听了还是不敢贸然同意。
周公 姬姓名旦 画像
最后又询问了周公,周公深知人数不多的周族要想稳固地统治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殷族,就必须充分利用殷人内部原来的矛盾,实行分化瓦解的手段,把商族与周族的民族矛盾转化为殷族内部的斗争。因此,他向武王建议说:“依我看,还是让他们各自住在原来的地方,耕种原来的土地,也不必改变他们原来的地位。只要是这些人服从我们周朝,就可以提拔他们当官!”周武王听了周公的话,觉得正中下怀,十分高兴地说:“你讲的这个道理太深刻了!用你提出的办法治理殷人,又何愁他们不顺从我们,天下大治呢!”
武王采纳周公的建议,将殷墟一带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让他继续在这里管理商王朝的遗民。但对他并不放心,周武王还把自己的弟弟管叔鲜封在如今的郑州一带;蔡叔度封在殷墟以南的上蔡一带;霍叔封在殷墟以北的现山西霍县一带。武王让他们在暗中监视武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监”。其目的也是为了监视和防备商朝遗民而设置的。然而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这种方法显然有些过于简单化。
后来,周王朝灭商二年以后,周武王一病不起,不久人世。周王朝的大臣们深知周朝的统治地位并不十分巩固,而且当时成王年少,于是推举周公代替成王治理周国,历史上称为“周公摄政”(也有的学者考证,周公曾一度称王,君临周王朝,而不仅仅是摄行王政)。
周公东征和“保卣”铭文
随着周公权力的增大,引起了武王弟弟们,管叔、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独揽大权,将对成王不利!”一时欺骗了很多人,连与周公共事多年的燕召公也对周公产生了怀疑。周公向周王朝的重臣师尚父和召公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说:“经过我们的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的几代艰苦创业,周朝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一旦在我们这些人手里发生了叛乱,使周朝失地或亡国,又有什么脸面见这些先王于九泉之下呢?而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形势是: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年纪小,天下人心不服。我甘冒篡国的嫌疑,暂时代替年幼的君主管理国政,还不是为了能保住我们周王朝的江山!”姜尚和召公理解了周公的磊落用心,支持他辅佐成王并帮助他安顿了其他的姬氏兄弟。
周公东征路线图
周公东征
此时,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不甘心商朝的灭亡,利用了武王新死、成王年幼和管叔、蔡叔、霍叔与周公的矛盾,想乘机摆脱周王朝的控制。他与管叔、蔡叔、霍叔勾结起来,并纠合了东方的徐、奄、熊、盈、薄姑等过去殷王朝的属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与太公望、召公奭等带兵东征,首先打败了武庚和管叔、蔡叔等人,杀掉了武庚和管叔,把蔡叔等人流放。接着又挥师东进,对那些与武庚一起作乱的各国大加挞伐,一举灭掉了薄姑、熊、盈、徐、奄等东方各国。这次东征,前后共用去三年多时间。自此,周王朝消灭了东方诸国的反抗势力,开始深入东方,逐步实现了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历史将这段历史称为“周公东征”。
西周青铜器“保卣” 现藏上海博物馆
故事回到3000年后。在解放初期,1948年的河南洛阳,出土了一件西周的青铜器,盖内铭文46字,记载了西周初年成王时期,召公太保受王命伐殷东国五侯的重要史实,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郭沫若、陈梦家等专家对此器铭文均进行过探讨。这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就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青铜器“保卣”。其铭文如下:
西周青铜器“保卣” 盖内46字铭文
乙卯,王令保及殷东国五侯,延(诞)兄(贶)六品, 蔑历于保。易(赐)宾,用乍(作)文父癸宗宝尊彝。遘于四方,合(会)王大祀,祐于周。在二月既望。
这段铭文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说:“乙卯这一天,成王命令太保(召公奭)抓住了武庚以及跟随他作乱的薄姑、徐、奄、熊、盈等五国的首领,一举灭掉了这六个国家。成王慰劳并奖赏了太保。太保也很高兴,对其属下也进行了赏赐。太保的下属得到赏赐以后,觉得很是荣耀,为了纪念,在二月既望(即每月的十五六日至二十二三日)的这一段时间,作了个供祭父亲用的铜卣,而且还可以带着这个铜卣参加周天子与四方诸侯举行的盟会和助享天子的大典。”
西周宗室 召公 姬奭
这件铜器的铭文证明了周公东征时,身为太保的召公奭[shì]也立下了不少功劳。盖内虽然在周王朝的地位排在太公望和周公旦之下,但他在文王时就已地位显赫。武王死后,召公又协助周公安顿和团结了王室,对粉碎管叔、蔡叔等人的政治谣言起了不小的作用。正因为召公是周王朝的几代重臣,所以在武庚纠合薄姑、徐、奄、熊、盈等国叛乱时,召公才能被成王委以重任,把抓获殷东部叛乱的五国头目的重要任务交给了他。这与《史记·周本纪》记载的“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征淮夷,践奄,迁其君薄姑”是一致的。
周公辅成王 汉画像砖拓片
商朝灭亡后,殷人和殷人在东方同盟国中反周的势力还很强大。虽然武王初封了太公、周公、召公在齐、鲁、燕等地,但他们的力量还远远不能控制这些地区,所以迟迟不能到达他们的受封地区。周公第二次东征以后,由于打垮了东方的反周势力,才逐渐实现了对徐、奄、薄姑等地的控制。为了加强周王朝对这一广大地区的控制,成王在周公等人的建议下,又进一步“众建亲戚”,把大片的土地连同人民一起赏赐给自己的亲戚和功臣。这种分封行动,一直持续到康王的时候,这一批又一批新建立的诸侯国,实际是周王朝在东方建立的一个个据点。
西周青铜器“保卣”是西周朝,周成王初年的重器,是研究曾国封建、周初会同礼的第一手史料,对深入周初的礼制及相关史实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