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典籍,我们常常能看到“虞夏商周”这样的句式。
如《吕氏春秋》中用“今虞夏殷周无存者,皆不知反诸己也。” ,告诫我们反躬自省的重要性。
又或商鞅以“周不效法商,夏不效法虞。” , 来说明效法古人会落后于时代。
孔子同样把“虞”作为与夏、商、周并列的存在。
经其编辑而成的《尚书》便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对应虞、夏、商、周四个王朝。
良渚文化 玉神面纹琮
虞朝历史悠久,《韩非子》就言: “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两千余岁。”
按《竹书纪年》载,商496年,西周257年,正合“殷周七百余岁”一说。
而“虞夏两千余岁”,夏朝仅占471年,说明虞朝不只“虞舜”这一代。
从《左传》中的只言片语,可探得有虞氏世系一二。
“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寘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
“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
“浇使椒求之,(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
纵观虞国世系,在舜帝之前,有善于辨听和风的“虞幕”,在虞舜身后,有精通制陶技艺的“虞阏父”,甚至夏朝得以中兴,背后亦存在有虞氏的助力。
虞朝制度建设,已初具早期国家应有的规模。
《管子·轻重戊》言:“有虞之王....封土为社,置木为闻,始民知礼也。”
可见“礼”的源头便是“虞舜”,他修筑社庙,建造闾(lǘ)巷,让人们知晓礼节。
《礼记·明堂位》里对有虞氏的祭祀、教育、设官职数量有所描述。
“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
“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gǔ)宗,殷学也; 泮(pàn)宫,周学也。”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虞国祭祀用“首”,以“米廪”作为教育场所,设有官职“五十”个,进一步加强了政权建设。
虞朝在先秦文献中,只留下匆匆一瞥。或许在今后的考古工作中,能有新的发现,来掀开这段历史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