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再次与宋提出议和,以秦桧为首的宋朝廷开始极力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岳飞首当其冲。
十一月,议和达成。经过了几个月的诬陷和严刑逼供,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万俟卨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定为死罪,岳飞长子岳云徒刑三年,岳飞属下张宪绞刑。
秦桧对此判决并不满意,建议宋高宗赵构情重奏裁。当日,赵构就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三人均被定为死罪,岳飞三人的命运就此一锤定音。
有些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监斩岳飞父子和张宪的,竟然是满门忠勇的杨家将的后人,同时也是以为身经百战的名将。这个人就是杨存中,他祖父的祖父,就是家喻户晓的杨业。
杨存中完美继承了杨家武将的优良基因,从小性格机敏,力气过人。他长大之后不仅身材魁梧,武艺高超,更是熟读兵法。
宋徽宗宣和末年,山东、河北等地群盗四起,杨存中应募参军。靖康元年,杨存中跟随张俊入京勤王。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召见了他,从此,杨存中便受到了赵构的信任,昼夜护卫赵构的寝帐。
杨存中
赵构继位后,在那些投降派的支持下,打算放弃中原难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日子。逃亡途中,赵构宠信康履等宦官,导致他们骄奢作乱、作威作福,强占民宅,滥杀无辜。
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随军的有一个叫苗傅的将领,愤恨地说:“皇上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 他的手下张逵也激怒军士:“若能杀死王渊及那群宦官,则大家都可以过好日子,朝廷又怎么会加罪于我们呢?”
建炎三年3月,苗傅与刘正彦密谋叛乱,发动兵变,将赵构软禁,大肆捕杀宦官,并杀死了与宦官勾结的王渊。至此,苗刘二人仍不满意,甚至想逼迫赵构退位,让两岁的皇太子赵旉继位。
几十天后,得到消息的各地将领出兵勤王,其中就有跟随张俊出兵的杨存中。兵变平息后,杨存中被封为贵州团练使,不久又升任御前右军统领。
既然说到了苗刘之变,就顺便说一下这次兵变的影响。虽然此次兵变对赵构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甚至还有一些好的影响,不仅打击了那些投降派,还让宋朝廷下决心整顿政治,制定了一些整改措施。
但更多的是不好的影响,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赵构的个人原因。
这件事对赵构造成的心理阴影不可谓不大,也为岳飞、韩世忠等武将的凄惨命运埋下了祸根。苗刘之变之后,赵构至死不信任武将,导致了严重的重文轻武。
宋高宗赵构剧照
赵构被软禁期间,还曾经被苗刘二人质疑过正统地位,导致赵构对北伐更加排斥,怕迎回徽钦二帝后,自己的帝位受到威胁。宋朝皇帝有了这种心理,金人做梦恐怕都能笑醒。
虽然赵构从此不信任武将,但杨存中是个例外,甚至这个名字都是他赐给的,杨存中本名叫杨沂中。
同年,杨存中随张俊等人击退金人,再次立下大功,调任文州防御使、御前中军统制。 绍兴二年(1132年)春,高宗赵构封他为神武中军统制,宰相吕颐浩亲手将敕令给他。张俊不想让他走,杨存中也坚决推辞。高宗只好让宦官压着他上任。
当时的神武中军只有不到五千人,其中老弱病残占了一半,但他上任不久,军政就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绍兴六年(1136年),杨存中协助韩世忠攻打伪齐皇帝刘豫,在藕塘同刘猊展开激战,大败刘猊。收到捷报之后,高宗一边派宦官赏赐慰问,一边对宰相得意地说:
“你们现在才知道我所任的人吧”。
藕塘一战让杨存中真正名震四方。随后,高宗任命杨沂中为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不久兼领马步军帅。
宋高宗剧照
杨存中一生经历二百余战,胜多败少,在掌管宿卫期间,很少犯错。他对宋高宗非常忠诚,高宗曾宰相说:
“杨存中唯命是从,忠贞不二,是我的郭子仪。”
可见高宗赵构对他是多么信任。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杨存中进封同安郡王,赐玉带,朔望时入朝。就连宋孝宗也对他非常尊敬,不敢直呼他的名字,而是尊称为郡王。
至于监斩岳飞父子,或许并非杨存中本意,因为杨存中也多次反对主和,并且与岳飞同为武将,多少有点惺惺相惜。但是君命难违,他对赵构又那么忠心,赵构的命令他不能反抗。就算监斩的不是他,也是别人。
有人说这是杨存中一生中的污点,我并不这么认为。古人多少有点忠君思想,而且他也不得不听命于皇帝。杨存中身为一个武将,能在风雨飘摇,奸臣当道的南宋得以善终,没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是万万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