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财经 金融观察/中国推动双循环 利全球经济

金融观察/中国推动双循环 利全球经济

金融观察/中国推动双循环 利全球经济

全球化新阶段,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具有深远意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顺应经济转型和增强内生性增长动能的关键举措,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则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最优路径。

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消费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均在70%至80%左右,远高于中国。可见,扩内需和促消费战略对提升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十分关键,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加快形成支撑,预计新一轮改革将发挥引领作用。

同时,为破解国际循环出现的堵点和难点,中国提出高水平制度型开发战略,以此释放积极信心,加快推进再全球化,不仅以外贸出口和对外投资维系全球化发展,而且通过扩大双向开放和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会。作为占全球GDP达18%、外贸出口占全球15%的大型经济体,中国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路径选择,将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能,而且将通过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转型提供成功样本,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国内国际双循环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一方面,畅通国内大循环亟待国内启动新一轮改革。10年来,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发展,而且为解决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和城乡融合战略等,激活全要素生产效率。同时应看到,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产业转型处于阵痛期,传统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地方土地财政模式等亟待变革。总体来看,过去以基建为核心的投资拉动作用在下降,新旧动能转换仍存在难点,迫切需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周期,将投资重心转移到现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领域。过去5年国家围绕区域、城乡、产业和金融等作出顶层设计,未来亟待通过启动新一轮改革,将顶层设计规划传导到地方和市场。作为超大型经济体,经济改革既要按循序渐进、地方先行先试等模式积累经验,也能够将试点经验尽快推广,形成系统性改革方案,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精准有力的宏观指导,增强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扩大对外开放 吸引外资

另一方面,促进国际循环有赖于扩大新一轮开放。中国经济起飞的关键在于融入全球化,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在发展制造业和现代产业上缺乏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正是依托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亚洲制造中心和全球贸易中心。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2000至2021年间,中国货物出口全球占比从3.9%上升至15.1%。

近年中国的经贸发展形势出现新挑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涌现,贸易争端增多,对国际循环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中国仍具有很强吸引力,经济增长韧劲强,吸引外资规模连年保持较快增长。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许多外资仍依赖中国市场。长远来看,促进国际循环还有赖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政策,以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并结合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优化对外投资结构。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趋势:其一,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和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双向并进。中国经济总量达到新的高度后,不仅具备双向开放的有利条件,而且推进引外资和扩大对外投资相结合,展现更加开放的姿态,畅通国际循环。据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88.2亿美元,连续十年位列全球前三。目前,中国吸引外资的来源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地不断扩大,除了发达国家外,还加大对新兴国家的投资,一方面是抓住新兴国家发展机遇,增强投资多元化,为当地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等支持,实现互利共赢,扩大中国对外投资影响力;二是以投资促进贸易发展,充分利用其他新兴国家比较优势,建立海外产业链体系,助力更多中国企业“出海”,提升国际份额。

其二,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调整与全球价值链新布局。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加快,而且进口规模也扩大,并加快向贸易价值链中高端前移。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的货物出口和进口规模分别达到3.59万亿美元、2.72万亿美元,其中进口货物全球占比达到12%,中国既是世界贸易大国,也是世界市场。预计未来中国的进口规模将继续增长,成为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伙伴。

从出口结构上来看,中国在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方面表现突出,2022年机电出口的占货物总出口额达57.1%。除此以外,中间品出口规模和占比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预计未来中国在制造业中高端商品出口将加快增长。

内需发展提速 促进增长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政策新机遇:一是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扩内需战略助力国内大循环。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消费内需市场的发展将提速。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一方面需要解决物流、交通运输等硬件设施;另方面需要解决人才、信息和资金等软环境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则着眼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目前,围绕要素市场、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医疗等基础性改革工作已陆续启动试点,随着新一轮改革方案落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扩内需战略紧密融合,将为扩内需、促消费和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促进国际循环创造空间。面对全球“逆流”,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进程。中国陆续发布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中国外商投资指引》,推出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政策举措,为外商投资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中国在扩大金融开放层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陆续推出包括取消外资持股金融机构比例限制等多项金融开放政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将为中国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提供契机,在吸引国际机构扩大中国市场布局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便利化,进一步促进双向开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未来发展前景:全球化步入新的历史周期,伴随而来的是发达国家推动的“去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主力的“再全球化”的角力。在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发生转变的重要窗口期,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是基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包括消费内需的贡献度提升、人口老龄化以及要素市场改革等;另一方面是基于国际形势判断,强调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来引领新一轮全球化发展,中国将不仅仅是世界工厂和亚洲贸易价值链中心,而是转型为世界市场以及贸易强国。虽然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却并未完全改变国际分工体系和贸易格局。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脱鈎论”并非主流,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不降反升,中国仍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中国凭借迅速扩大的消费内需市场和韧劲较强的制造产业链体系,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循环两个发力点形成合力。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扩大内需,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经济增长的韧劲基础,另方面以双向开放之势,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和供应链重组带来的新机遇,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球化时代,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互动更加紧密,虽然“脱鈎”论调不绝于耳,但全球产业链体系不稳定,一旦“脱鈎”,欧美日发达国家将难以承受巨大的成本代价。全球变局下,将更加凸显中国的独特发展优势,并有望开启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未来世界经济对中国的依存度将持续上升,而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将日益紧密。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金融观察/中国推动双循环,利全球经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金融观察/中国推动双循环,利全球经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金融观察/中国推动双循环,利全球经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