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历朝历代都有一个秘密机构,这个机构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直接向皇帝负责,所以在朝廷都是拥有非常大的权力。
从秦始皇开始,就存在这样的现象,只是每个朝代的秘密机构所负责的工作有些不一样,例如在秦朝有秘密军队“黑冰台”;汉武帝时期有“绣衣”,在王莽手里变成“绣衣执法”;
三国时期的曹操设有“校事”;包括后面的唐朝的“丽竞门”和武则天时期的“察事”;至于更往后的明朝“锦衣卫”和清朝“粘杆处”,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今天主要探究一下北宋时期探事机构—皇城司。
北宋为什么会诞生皇城司
1,宋太祖赵匡胤的“心虚”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取代自己效忠的后周政权,登基称帝,国号大宋。
关于赵匡胤能成功建立新的政权,首先是因为赵匡胤手中掌握着后周的军权,其次是后周政权的统治阶层和文官没有及时收到准确的消息,而把赵匡胤等人派了出去。
当时后周的宰相范质收到消息说辽国联合北汉政权要南下进攻后周,但是这个消息的真假没有去验证,直接安排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御敌。
因而给了赵匡胤的机会,赵匡胤所部在达到陈桥驿之时,并没有再往前行军,反而被自己的手下劝说穿上了龙袍,然后带着麾下大军掉头回后周的都城,最后在比较平静的状态下完成篡权夺位之事。
通过这个事情可以推测所谓辽国犯边的消息十之八九是赵匡胤所部的计谋,否则赵匡胤只能去抵御外敌,没有机会夺权!
同时这个事情让赵匡胤吸取教训,不希望自己当皇帝也被臣子们蒙蔽,因而建立一个秘密机构-武德司(皇城司前身)。
2,宋太宗赵光义依然“心虚”
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虽然是得到一个金匮盟约的证明是法定的,但是在很多外人看来是存在问题的,包括赵匡胤的死都被别人认为有问题,而且有一次赵光义在发动对辽的战争中与大部队走散,宋朝大臣们以为赵光义出了事故,于是合议准备扶持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继位。
但是赵光义在关键时刻安全归来,因而这个计划就自动取消,但是赵光义知道后心中极为气愤,所以一句话把赵德昭给吓得自杀了!
虽然赵德昭不是赵光义所杀,但是赵光义也是要承担责任,而且有了这一次的大臣们合议,赵光义心中难免会担心大臣们会不会下一次又有新的想法;
除此之外,赵光义的皇位继承从史料来看,更多是赵匡胤生前对赵光义的重用以及赵光义本身实力所致,金匮盟约是赵光义登基很久之后由赵普拿出来的一个证明,所以赵光义在金匮盟约出现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一些人眼里肯定属于有问题的,这一点赵光义自己也非常清楚。
因此赵光义进一步加强对文武百官的监察,从而把武德司重组,改为—皇城司。
北宋探事机构皇城司的发展
1,前身武德司的发展情况
赵匡胤设立的武德司,其实是继承五代十国时期的特务机构,在北宋之前的武德司只是一个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秘密机构,总体来说不够完善,起到的作用比较弱,在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武德司。
赵匡胤先从军队里面挑选一批精英骨干充实到武德司,而且武德司的高层人员都必须由赵匡胤亲自挑选和任命;独立于其他朝廷部门之外,直接听命于皇帝,由赵匡胤亲自安排工作。
工作职责:一是掌管皇城的出入禁令,也就是说出入皇城需要得到这个机构的确认;二是充当皇帝的耳目,帮助皇帝搜集情报,监察官员信息和朝廷上下的舆情。
通过这个机构的工作,可以看出这个机构的人员需要深入到宋朝国境的各个地方,他们当中的成员所针对的对象可以是官员、可以是商人、可以是军人,总之发现一切危害宋朝皇族统治的事情一概要探查清楚,所以在宋太祖时期的武德司更多只是“探事”,没有像明朝锦衣卫可以直接逮捕等职权。
武德司在宋太祖时期的工作表现;武德司最高长官是武德使,北宋武德司第一任武德使叫做王仁赡,此人在上位以后做得非常好,对北宋朝廷上下的官员信息都了如指掌。
所以在很快的时间内成为北宋文武百官害怕的一个特务部门,包括赵匡胤的第一助手,即宰相赵普对王仁赡都保持敬畏之态,甚至还为此向赵匡胤谏言说王仁赡乃奸佞之人不可重用,但是被赵匡胤敲打了一番,最后赵普见到王仁赡也只能退避三舍!
2,从武德司到皇城司
第一,公元981年,赵光义把武德司改组成为“皇城司”,把武德使改为“勾当皇城司”,而且不再是一人独掌,而是安排三位勾当皇城司,同时还把皇城司的职权给无限扩大,从一个单纯的特务情报机构变成一个综合情报侦查、疑犯缉捕、司法审讯、收监为一体的特务部门。
第二,在皇城司内部分为两种职务,一是亲从官,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身边的保卫工作,因而亲从官都是从宋朝军队中精挑细选的骁勇军士;二是亲事官,又称皇城卒,这个职务的工作人员都是要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去探查,而且无论何时都要及时汇报,这一刻开始类似明星好的锦衣卫。
例如在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寇准被罢官,寇准在离开开封前,找另一位宰相王旦告别,然后王旦留他在家吃饭,没想到王旦第二天的早朝时被宋真宗赵去单独谈话,其实就是宋真宗提醒王旦,自己知道你的一举一动!
第三,皇城司具有查汉奸和查外国间谍的职责,并且为了以防万一,宋朝的皇城司会安排亲事官假扮普通保卫人员监视出国的外交官。
第四,皇城司到后期的权力越来越大,连皇族内部事务都能得到皇帝的信任,直接插手查办,在宋哲宗时期,当时的孟皇后因为自己女儿生病迟迟未见好转,就用迷信的方式救治女儿,被他人诬陷是诅咒宋哲宗。
于是宋哲宗亲自要求皇城司负责探查清楚,最后孟皇后被皇城司刑讯人员的严刑逼供,在忍受不了的情况下选择“认罪”,实际上是屈打成招!
北宋皇城司与明朝锦衣卫相比较
1,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一,相同之处: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长官都是由皇帝亲自任命;都是具备收集情报、缉拿和审讯、收监的权力;都是具有拱卫皇帝的职能;都是挑选军人精英担当工作人员。
第二,不同之处:官员级别不一样,北宋皇城司最高的时候是四品,一般都是五、六品,而明朝的锦衣卫是正三品;
官员身份不一样,北宋的皇城司长官都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但是明朝锦衣卫的长官是正常的男性军人;
工作职责的侧重对象不一样,北宋时期的皇城司虽然是针对文武百官,但是实际上因为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缘故,对武将是极为提防的,皇帝都经常性地打压,所以皇城司的侧重点在武将集团;
而明朝的锦衣卫是真的面向文武百官,文武百官都惧怕锦衣卫!实际权力还是有所差距,北宋皇城司基本上没有太多直接逮捕官员的权力,主要看皇帝的许可;而明朝的锦衣卫虽然也要听从皇帝指挥,但是可以自由操作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2、皇城司和锦衣卫为何会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宋朝从赵匡胤开始,为了防止军队造反,就以文官集团为宋朝主要行政力量,对武将进行打压,因而形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同时赵匡胤还在皇族祖训中标明“不杀士大夫”,此后宋朝皇帝都谨守这一项祖训,对文官集团都特别的宽容。
既然皇帝都是这样的态度,作为皇帝的亲信部门不可能跟皇帝去唱反调,而且也无法做到,只能听命,毕竟皇城司的权力是皇帝给予的,不听从皇帝随时就会被废掉!
至于明朝则不是宋朝这样的做法,明朝皇帝对文官、武将都是同一个态度,并没有因为是文官而特殊照顾,明朝时期因为锦衣卫而死的官员数不胜数!
是皇城司的起点和锦衣卫的起点不同,北宋的皇城司起点是皇城的禁卫军,直白一点是为皇帝的所住的皇城看大门,属于拱卫皇帝的最外围,只能通过在皇城的外围盘查中收集信息,无法真正地接触到朝廷核心;
而锦衣卫的前身是皇帝的仪鸾司,这个是皇帝身边的仪仗队,还负责最后一道警卫防线,因而不管是与皇帝的亲密程度以及信任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接触的朝廷信息也不一样。
结语:
北宋的探事机构皇城司,实际上在宋朝时期起到了一个监视和抵御武将集团的作用,所以北宋整个时期都没有发生武将出格的举动,因为武将被宋朝皇帝限制的死死地,所以总体来说,皇城司在北宋皇帝手里尽到了该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