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他是明朝大学士,生前被儿子反驳,伤后皇帝曾亲临祭奠

他是明朝大学士,生前被儿子反驳,伤后皇帝曾亲临祭奠

古代讲究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等都有一定的规矩,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也,而仁、义、礼、智、信即为五常。两千多年来,三纲五常一直被儒家用来维护社会人生道德和政治制度,特别注重意志、气节、品德和自我。

汉代董仲舒直接将君臣、父子的联系定格为”君要臣伤,臣不伤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可见,儿子反驳老子,皇帝为臣子祭奠实在与过去儒家的人生道德所不容,何况明清时代特别重视儒家封建思想的教化作用。

但反过来讲,既然能够接受儿子的驳斥,伤后得到皇上的驾临,则证明这个人的人品一定非常了得,在家里,推行纯正、和谐的家风;在朝廷,不卑不亢,尽职尽责,清者自清。

那么这位明朝大学士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明代武宗时的靳贵。

靳贵其人

靳贵出生于明英宗天顺八年、明宪宗成化元年(1464年),字充道,号戒庵,原籍庐州(安徽合肥),后迁徙镇江丹阳(江苏丹徒)。

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年仅26岁的靳贵先后参加乡试,会试和殿试,分别夺得第一、第二和第三,足见他才学过人,才思敏捷,由此受到朝廷的重视,被授予翰林院编修。

武宗出阁后,被选入东宫,掌管太子宫中图书(司经局校书),后升左谕德兼侍讲。

明孝宗退位后,武宗即位,靳贵被委以重任,升为太常少卿兼侍读。不久,靳贵辞去官职,回到老家为母亲奔丧,三年后官复原职,很快晋升为正三品礼部侍郎。

明朝宦官专权,当时正值大宦官刘瑾把持朝政,就向靳贵讨教管理朝政事,靳贵打心眼里瞧不上他,便拒绝与其为伍,这遭到刘瑾的忌恨,此后,经常找茬,为难靳贵,暗中将其官职降为光禄卿,掌管祭祀、朝会、宴乡等次要事务。

武宗得知后,坚决要求恢复靳贵的原来职务,不久又让其改任吏部右侍郎兼学士,辅佐吏部尚书管理本部事务,由于干的出色,又被擢升为礼部尚书。

正德九年(1514年),年满50岁的靳贵成了文渊阁大学士,掌管文学著作,并对朝政事务参与管理,还身兼太子太保(从一品)、户部尚书(正二品)及武英殿大学士(正一品)。

那时,武宗还没有皇子,这样皇储便迟迟难以确定,靳贵为安抚海内人心,便劝说武宗从宗藩中挑选贤惠之人置于宫中,等到皇子降生再让其回到藩王处,足见靳贵的胆识和忠心。

正是靳贵行事简重静默,对他人不轻易置评,在内阁侃侃正言,毫不矫揉造作,故而深得武宗赏识和信任。

被儿子反驳

靳贵在朝廷履职尽职,严格要求自己,回到家里还不忘督促子女努力用功,他常常勉励他们要珍惜时光,力争学有所成,成为地方栋梁。

然而每个人的智商是不一样的,就像手指长短参差不齐,虽然靳贵用心教导,奈何儿子的学业总不见长,才学平平,出息不大。

与靳贵儿子相反的是,靳贵的孙子却因勤学好问,一举考中了进士,这使得靳贵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孙子为祖宗争了光,气的是自己的儿子反倒不咋的,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儿子还不如老子,这不免让靳贵郁闷得慌。

看来,不是什么智商问题,而是功夫问题,古人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想必是儿子功夫不到家,”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才使得学问停滞不前。

所以,靳贵每每看到不长进的儿子,总要没好气地数落几句,称其为不肖之子,想通过激将法激发他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天,靳贵再一次对老大不小的儿子提出了批评,说他不用功,心思没花在读书上,没有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下儿子终于被激怒了,脸气的通红,忍不住顶嘴道,“你总是批评我,指责我不肖,其实,你的父亲比不上我的父亲,你的儿子比不上我的儿子,两代人没有一代比得上我,我到底不肖在哪里?你说,你说!”

靳贵一听儿子说的气话,觉得也在理,便不由自主地大笑起来,自此以后再也不去数落他了,在其看来,父亲靳瑜只做过隶属于温州府的小官,每个人的才能不一样,尽力就好。

郁闷而伤

正德六年(1511年)和正德十二年(1517年),靳贵作为翰林编修,曾主持过两次全国举人考试,也称会试。第一次会试结束后,有人举报说,靳贵家童收受贿赂,出卖考题,但靳贵默不作声,没有申诉辩解。

等到正德十二年会试时,靳贵已经身体有恙,但为了证明清白之身,他决定抱病主持考试,未曾想,对他的怀疑更大了。

那些负责监督与上谏的言官们,对他极尽嘲讽、丑化和攻击之能事,人言可畏,靳贵压力山大,万般束手无措之下,便告老还乡。

回乡两年间,靳贵饱受精神折磨,加上疾病缠身,很快体力不支,抱憾而去。惊悉靳贵离世,武宗极为伤感,便停止临朝听政,派遣大臣给予安抚厚葬。

武宗想到靳贵在世时对朝廷的贡献,决定利用南巡的机会参加他的入葬仪式。他率领一些文武官员来到靳贵住所,亲自抚摸装有他遗体的灵柩,哀痛之情溢于言表,当即要求随行大臣为靳贵撰写祭文,然而武宗左看右看,总是不如意,索性自己写了一首诗聊以祭奠,众大臣看后,自惭形秽,自叹弗如。诗曰:“朕居东宫,先生为傅;朕登大宝,先生为辅;朕今南巡,先生已矣。呜呼哀哉!”

武宗之诗,全是肺腑之言,字字表达了君臣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意,对靳贵的敬重之情尽在不言中。

除了主考两次会试,靳贵还曾主持过多次其他类型的科举考试,他倡导典雅而非浮华的文风,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纵观靳贵一生,他不摆架子,平稳静谧,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从不随波逐流,有着高度的责任心;是非分明,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无论对皇上、对权贵,都本着一颗良心;他俭朴节约,身体力行,所作《师俭堂》,对后世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难怪他在皇帝、在家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这是他一生人格的写照,也是其为官清廉的真实反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靳贵,大学士,朝廷,皇帝,正德,管理,儿子,武宗,儒家,事务,见闻记录,靳贵,大学士,儿子,刘瑾,武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靳贵,大学士,朝廷,皇帝,正德,管理,儿子,武宗,儒家,事务,见闻记录,靳贵,大学士,儿子,刘瑾,武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靳贵,大学士,朝廷,皇帝,正德,管理,儿子,武宗,儒家,事务,见闻记录,靳贵,大学士,儿子,刘瑾,武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