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穿越回南宋,看我们古代足球小将的一天怎么过

穿越回南宋,看我们古代足球小将的一天怎么过

我们古代的足球叫啥?

嘿,就是蹴鞠,还出了一个大球星叫高俅。那么,南宋足球小将的一天是怎样的呢?

本文首刊在《浙江画报》

原创小哥,抄袭必究。

————

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的一天,寺院头陀沿街报晓的木鱼声唤醒了租住在临安城内西北保和坊的黄如意和他的父母亲。保和坊,俗称砖街巷,又因为坊内开着许多售卖泥孩儿的商铺,也被老百姓叫作孩儿巷。

今日是寒食的第三天,也就是节日。古时候,寒食是一个节日而清明只是一个节气,宋室南渡以后,原本在北方流行的寒食节也传到了临安。唐宋时期的人们在寒食禁火、在清明取新火,此后清明逐渐取代寒食,成为一个礼敬祖先的节日。

寒食期间,临安百姓禁烟火、吃冷食,家家户户都要在门窗和屋檐上插柳条,即使是小坊幽曲,也是青青可爱。有的人家还会将一种嵌有枣的燕形面食——“子推燕”串在柳条上,以纪念介子推。不论官民,假如家里有到了十五岁及笄之年的女儿,大多在这天束发插笄,行家庭礼。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

到了节日,皇宫里照例要安排小宦官在阁门里用榆木“钻木取火”,先取到新火的可获得金碗和绢布的赏赐。这一天,临安的官僚士庶都要到郊外去扫墓祭奠,顺便沿路游玩一场。每当这时,往来的车马会将城门堵得水泄不通,城南城北的山里到处是游人。有设宴在郊野的,沉醉在名园芳圃的奇花异木中;有摆席在湖上的,栖身在随处行乐的彩舟画舫里。

年方二十的黄如意戴好直脚幞头,换上了他新做的一件圆领袍衫,这也是宋时男子常见的服装式样。而黄如意的父母早已收拾好了今日祭拜所需的物件,正佩戴着四周垂挂丝网的席帽,准备出门。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一家三口出了孩儿巷就各自行路了——这一回,黄如意没有跟着父母去郊外扫墓,他另有要事。“蹴踘屡过飞鸟上”,黄如意是临安瓦子勾栏里的一名蹴鞠艺人,平日里就靠着表演蹴鞠来养家糊口。

蹴鞠,也叫蹋鞠、蹴球、蹴圆、筑球等,是一种古老的球类运动,早在战国时期就在齐国的临淄流行,到了宋代更是风靡社会各阶层。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乡野村民都喜欢在闲时蹴鞠,就连皇帝中都有好几位球迷,比如宋太祖、宋太宗、宋徽宗。

宋末元初钱选临摹《宋太祖蹴鞠图》

在临安,人们只要花钱买票,就能在各大瓦子勾栏里欣赏精彩的蹴鞠演出,而这些演艺场所也捧红了好几位响当当的蹴鞠明星——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还有黄如意!

今日,黄如意特地告了假,未曾去勾栏里蹴鞠,而是要出城办一件要紧事。他出了孩儿巷,往钱塘门走去,只见一路上有许多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在街头的空地上蹴鞠。这并不奇怪,宋朝人延续着唐朝的风俗,尤其喜欢在寒食清明时节蹴鞠、荡秋千,好暖和身体。

穿过大街小巷,黄如意在清河湖边的一个桥市上停住了脚步,这种沿河近桥的街市里常常开着许多日用品商店和酒楼客舍。这会儿,桥边还有一家纸马铺,门口摆着几座用纸堆成的精巧阁楼。宋朝盛行烧纸钱的习俗,不仅有专门售卖纸明器和香烛的“纸马铺”,还出现了凿纸钱的职业。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王家纸马铺”

眼下,纸马铺前的空地上围了一圈人,喧呼不断。原来是几个穿戴华贵的少年人弄新了一座纸楼阁,非要让铺子里凿纸钱的小伙计蹴鞠赢了他们,才肯赔钱。黄如意凑热闹,见小伙计哭丧着一张脸,便仗义地说要替他比赛。

如何比法?两方人商议,要来个“一人场户”。

南宋·(传)马远《蹴鞠图》:展现“白打”场景

宋朝的蹴鞠,主要有两种玩法,一种是不设球门、讲究技巧性的“白打”,一种是设置球门、注重对抗性的“筑球”。所谓“白打”,是用足、腿、膝、腰、背、身材、肩、头等部位接球和顶球,做出种种被称为“解数”的高难度技巧动作,双手不能碰球,假如球落地便要扣分。“白打”又有多种形式:单人独踢叫“一人场户”,两人对踢叫“二人场户”,三人角踢叫“三人场户”……甚至可以十个人轮流踢球,这叫“十人场户”。

黄如意与市井少年比赛“一人场户”,便是双方各派一人出来展示球技,由在场的看客来评判技艺高下,谁技高一筹,谁得胜。

宋-蹴鞠纹铜镜

只见两方人各拿着球,都使出了看家本领,有“大过桥”“燕归巢”“斜插花”“巧膝蹬”“下珠帘”“凤衔珠”“鹅插食”“满叠脚”等名目的“解数”。黄如意早就是蹴鞠场上的老手,专有一项绝活——可以让球在身上旋转纵横,一整天都不掉下来。这些少年人哪是他的对手?他也就毫无悬念地赢了。

“多谢小员外相助,只怕那几位衙内不是好惹的,小员外可要小心!”凿纸钱的小伙计千恩万谢又再三叮嘱道。宋朝人将权贵的子弟称为“衙内”,又把富人尊称为“员外”。

“只管放心,我可是……糟了!”黄如意话说一半,忽然拔腿就跑,只因他想起:自己还要赶去钱塘门外相亲呢!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虽说节日是个追念祖先的肃穆节日,但宋朝人却将它过出了一种欢快的气息,临安百姓会在这一天到城西踏青游赏,店家也会趁热闹凑到西湖上卖东卖西。

出了钱塘门,黄如意远远望见西湖桥上有人在放风筝。当时民间盛行风筝,街市上有很多制作风筝的匠人,临安勾栏里还有技艺高超的风筝艺人,名叫吕偏头、周三。人们喜欢在街头赛风筝,以绞断对手的风筝线为赢,风筝也成了货郎担上常见的玩具。

黄如意穿过放风筝的人群,忐忑地来到西湖边的一艘小船前,那里早有媒人在等他来相媳妇。小船上坐着一个俏丽的少女,黄如意只瞧了她两三眼便拿出一支金钗插到她的发冠上。

这是当时相亲的风俗,如果相看中意,就用金钗插冠髻,叫“插钗”;如果不如意,就送两匹彩缎给女方“压惊”,这亲事就算是不成了。

了却要紧事,黄如意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下了,他送别媒人与少女,孤身一人悠哉地沿湖踱步,到丰豫门前参加一场早早约下的蹴鞠赛。

《西湖清趣图》中丰豫门外的蹴鞠场,即足球场

在丰豫门前的丰乐楼边,有一座宽阔的蹴鞠场。场地2023立着一座球门,两根门柱高三丈二尺,门柱之间宽九尺五寸,在门柱上端挂着一张彩带结成的网,网中间开了一个直径二尺八寸的圆孔,这圆孔名叫“潇洒眼”。

此刻,蹴鞠场边桃红柳绿,里里外外站了好些人,都等着看“筑球”比赛。筑球,便是设置球门的一种蹴鞠玩法。比赛时,双方至少各派出七人,分别穿绯红和青绿的球衣,组成左军和右军进行对抗赛。每一方都有被称为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名目的球员,按各自职能站在蹴鞠场的不同位置。最后,击球过潇洒眼最多的一方胜出。

黄如意换上左军的绯红球衣,将衣角往腰间一扎,便抛球开始热身。宋朝蹴鞠用的球是一种空心的充气球,一般用牛或猪的膀胱做内芯,再包上软牛皮制作的外壳。这种球可以踢得又高又远,眨眼间黄如意就送了好几个球进潇洒眼。

期间,一群小孩在场边叫闹着:“六锭银、人月圆、锁子菊、曲水万字、云台月、香烟篆、叶底桃、鹁鸰头、一瓶花……”这些都是品牌球的名字。

比赛开始了,抓阄决定由左军先开球。

左军的“球头”开球,用脚踢给“跷球”,本队的其他球员按规则踢球数次,再传给“球头”,由“球头”踢球过潇洒眼。射门中了,顿时鼓乐齐鸣以示庆贺。球过了潇洒眼后,穿青绿球衣的右军球员接了球,也在队伍里传球,再由“球头”射门。如此反复,最后左军进球多于右军,获胜!

黄如意赢了球,喜不自胜,他满心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教坊乐部下属“筑球队”的一员。宋朝皇家的筑球队,左右军各十六人,共有三十二人,常常在宫廷宴会上参加蹴鞠表演赛。获胜的一方可以获得皇帝赏赐的银碗和彩缎,所有球员会一起披着锦缎拜谢恩典,而落败的一方不仅要挨受鞭打,还要在脸上涂抹白粉作为羞辱。

时尚扬湖海,齐云冠古今

“四海齐云社,当场蹴气毬。作家偏著所,圆社最潇洒。”

“这个黄如意,真是踢得一脚好球!”

“别看他年轻,早就是齐云社里的老前辈了~”

蹴鞠场边议论声不断。人群中的一个白衣少年早就看痴了,听了这些议论更是对黄如意钦佩不已,眼巴巴地逮着机会要拜师学习蹴鞠技艺。

在南宋临安,民间出现了很多志趣相同的用来切磋诗文、技艺和武艺的团体,称为“社会”,其中专门从事蹴鞠活动的有齐云社、蹴鞠打球社。齐云社,也叫圆社,社内球员互称为“圆友”。想要加入齐云社拜师学艺,必须举行正式的拜师礼:筹备酒席礼物赠予师父,师父带着全部弟子出席,祭奠齐云社的祖师爷和前辈,行师徒之礼,此后才能开始蹴鞠。

宋·白釉黑彩蹴鞠图瓷枕

黄如意本不想收徒,但看这白衣少年诚恳,便说:“收你为徒,可以。但齐云社有诸多社规,你可要听仔细了。我们有‘十禁戒’——戒多言、戒玩耍、戒争斗、戒是非、戒傲慢、戒诡诈、戒猖狂、戒词讼、戒轻薄、戒酒色,还有‘十不踢’‘十紧要’等等,你能做到?”

白衣少年名叫高飞,听了这话当即点头。

“走,带你去黄尖嘴蹴球茶坊见见世面。”黄如意说完便领着高飞从丰豫门进城,往宝佑坊去了。

黄尖嘴蹴球茶坊坐落在宝佑坊张卖面店隔壁,常有蹴鞠艺人驻场演出。类似这样以蹴鞠为卖点的角球店,临安有好几家。

宋-抱鞠童子彩陶俑

一路上,黄如意和高飞聊起了齐云社每年都要举办的山岳正赛:

“这山岳正赛,是江湖圆友们切磋球艺、评定高下的大型赛事,因在山上比赛而得名。每年到了日子,齐云社便要广发帖子,邀请湖海高朋来参赛。各地的圆友须得交纳‘香金’,也就是报名费方可参赛。”

“你问都比试些什么?哦,既比‘筑球’,也赛‘白打’。尤其是这‘白打’,很要紧。到时候,圆友们将通过‘白打’来决出蹴鞠技艺的高下,赢的人可以拿着象征荣誉的‘名旗’下山,一些‘名旗’上还写着联语:‘时尚扬湖海,齐云冠古今’,真是威风啊!”

“到了蹴鞠场上,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庶民百姓,都可以其乐融融地并肩蹴鞠,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不多时,师徒两人已经到了黄尖嘴蹴球茶坊。茶坊里正有几名艺人在表演蹴鞠,黄如意一看,其中一名不正是自己的老朋友范老儿吗!

两人寒暄了几句,忍不住一起表演了一个“日月过宫”。这是“白打”中“二人场户”的一种花样踢法,大概是两人对立站开,各自抛起一个球传给对方,这样蹴鞠场上就会同时有两个球往来穿梭,如同日月交替一般,因而被称为“日月过宫”,是高手过招的技艺。

寒食笙歌鼎沸,清明鼓吹喧天

清明这一日,仿佛全临安的百姓都倾城而出了,城郊原野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如同街市一般,哪怕是当年东京开封的金明池都没有这样热闹。

日色渐晚,可郊外的歌乐声并没有断绝。男子骑着高头骏马,女子坐着插花轿子,正陆陆续续回城。在堆簇着鲜花和柳枝的轿子后面,跟着一群仆人,他们都挑着木鱼、龙船、花篮、闹竿等物件,这些是主人家买来馈赠给亲朋邻里的土特产,当时叫“城外土仪”“土宜”。临安清明的风俗,大抵如此。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插着柳枝的鲜花的轿子

黄如意在暮色中送走了老友和新徒,又在暮色中迎回了出城祭拜的父母亲。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回到孩儿巷的家中,吃了寒食清明的节令食物——稠饧、麦糕、乳酪等,结束了这一天。

他们不知道的是,许多年后,老迈的大诗人陆游也曾住在孩儿巷,并写下“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的诗句。

我是

@文史有意思

,浙大中文系本科、古代文学硕士毕业生,出版图书作者、签约作者,分享靠谱有趣的文史知识,欢迎关注我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父母亲,穿越,古代,纸钱,白打,宋朝,纸马,临安,黄如意,足球小将,见闻记录,孩儿巷,蹴鞠场,临安,蹴鞠,齐云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父母亲,穿越,古代,纸钱,白打,宋朝,纸马,临安,黄如意,足球小将,见闻记录,孩儿巷,蹴鞠场,临安,蹴鞠,齐云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父母亲,穿越,古代,纸钱,白打,宋朝,纸马,临安,黄如意,足球小将,见闻记录,孩儿巷,蹴鞠场,临安,蹴鞠,齐云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