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杨广第二次东征高句丽期间,隋朝楚国公、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造反。
这次造反很快被平定,随后,逃过隋朝追杀的杨玄感帐下的主要谋士、隋蒲山郡公李密上瓦岗寨当了山贼,并以此为根基,成了隋末反王之一。
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并迅速攻入关中,其后在隋炀帝死后,他建立了唐朝。
隋末造反起义的人实在太多,但上述三位的身份很不一般,他们及其家族都是所谓的关陇贵族集团成员。
普通老百姓造反,隋朝根本不会当回事,即使数量多,也不可能推翻隋朝,但本身就是隋朝核心执政团体之一的关陇贵族集团要造隋朝的反,意义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杨玄感、李渊起兵时,隋朝内部的贵族及其子弟争相投靠,显然早就看隋朝或隋炀帝不顺眼了。
可以说,几位贵族成员领衔造反,才是真正动摇了隋朝的根基。
他们为什么看隋朝或隋炀帝不爽?原因很多,但绝对不是因为隋炀帝修运河、建东都等所谓搞得民怨沸腾的这些事。
归根结底是隋炀帝在利益分配上和他们起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隋朝两代皇帝都想消除部分贵族团体在政治、军事上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
其中,土地之争是双方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简单来说,就是隋文帝杨坚大手笔赐予土地,隋炀帝杨广想收回去。
隋朝不是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是用禅让的方式相对和平的取代了北周,其实就是关陇贵族内部换了个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北周贵族们的利益大部分完整保存下来了,土地并没有进行再分配。
即使后来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但为了南方地区的长治久安,也没有过多剥夺南方士族的财富和土地。
这样一来,在人口没有多大变动的情况下,甚至于因为隋文帝执政时期的和平大环境,人口逐渐增多,土地就不够分配了。
而且,因为隋文帝是借助贵族们的帮助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就要大肆封赏他们,在农业社会时期,赐予土地是最好的奖赏了。
根据《隋书·食货志》中记载,隋文帝的手笔很大,他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赐予贵族们以及大部分都是贵族出身的官员们土地。
第一,直接赐予有爵位的贵族们大量永业田。
隋朝采取的是九等爵位制,拥有爵位的贵族有多少?没有具体数据,但肯定很多。
因为隋朝除了自己封赏的爵位外,还承认北周时期传承下来的爵位,两者叠加起来数量是惊人的。
第二,贵族们名下的奴隶也给永业田。
按照隋朝早先的分田数量,是男丁80亩,女丁40亩,乘以贵族名下的奴隶数量,总数也是惊人的。
第三,官员们分给职分田。
职分田虽然名义上不是官员自己的,卸任就要上交给国家,但官员的数量在隋文帝时期是逐渐增多的,因为隋朝打下了南陈嘛。
以上三种方式赐予的土地都是计划外的,是无法分配给百姓的。
另外,皇族和朝廷也需要有一定的土地储备,用以封赏之用。
比如,《隋书·杨素传》中就有记载,隋文帝两次给杨素赐田,数量多达130顷。
储备田和已经赐予出去的田,再加上从北周时期完整保存下来的贵族们本身拥有的大量土地,导致了隋朝虽然是新朝,却也无法倒腾出更多的土地。
隋文帝执政时期,他是想搞均田制的,想给予普通农民土地,但执行时却无法达到规定的分田数量,因为土地不够分。
隋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时,“时天下户口岁增,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众,衣食不给。”
隋文帝见此下达了均田令,但结果却很不如意,“帝乃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老小又少焉。”
土地不够分,贵族们除了自己拥有的土地外,还大肆搞兼并,失地农民就越来越多,至隋末,这些失地农民会成为造反起义队伍中源源不绝的兵员。
隋文帝执政时期,有没有人看出问题,是有的,如“太常卿苏威立议,以为户口滋多,民田不赡,欲减功臣之地以给民。”
但苏威建议遭到了贵族们的抵制,促使隋文帝否决了这个建议。
隋文帝想不想如苏威建议的这么做,他肯定想,但他暂时不能跟贵族们翻脸,他得位不正,需要贵族们的支持,就算要翻脸,也要等到隋朝江山稳固才行。
他其实是把麻烦留给了后代皇帝来解决,隋炀帝上位后就对土地问题下手了。
隋炀帝大业三年,隋炀帝杨广下了一道诏令:“废伯、子、男爵,唯留王、公、侯三等。”
隋炀帝把九等爵位减少了一大半,并且,要求爵位不能完整世袭,需要降等级继承。
他的目的很明显,想借此收回以爵位名义赐予的土地,然后再分配出去。
隋炀帝的这种明晃晃的要从贵族们手上抢土地的方式,激起了贵族们极大的不满,这是未来他们想要推翻隋炀帝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朝建立后,马上就把爵位又恢复到九等制。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不是蠢人,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制定爵位的坏处?而是唐朝也是在贵族们的支持下建立的,需要给他们交代。
而且,唐朝的建立跟隋朝还是有区别的,隋末大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唐朝能回收足够多的土地用来封赏给贵族们,以及分配给无地农民。
至于以后土地不够分怎么办?那是中、晚唐时期的皇帝们要去头疼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隋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