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中国历代历史经典战争合集中的第十七期《大禹与夏启谁才是家天下的创立者?世袭制的根本内核~朕即天下》
新体系替代旧体系时,总会面对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如何解释自己的正当性。
制度的更替更是如此。夏朝之前的君王靠的是自身的德行和功绩,而且这些君王都是黄帝的直系血亲,按后世理论,本就有继承权的,只是选择面更大,择其中有德者居之,君王在世时即选好接班人,直接让位,史称禅让制。
到大禹时,论武功真正解决共工、三苗的问题,以至此后南北方数千年再无大的威胁。论文治一句“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更是把大禹抬升到了救世主的位置。加上大禹刻意不培养接班人,以至大禹之后能继位的也只能是有圣人光环的大禹子孙。所以哪怕只剩一个遗孤,依旧可以凭借这个光环复国(少康中兴)。
很多人对从三皇五帝的禅让制到大禹的家天下,理解的较为浅薄,并非大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就是家天下,禅让制可以禅让给远房亲戚,自然也可以禅让给自己的儿子,前人没这么做只是因为功业不足,必须以私德来弥补,所以哪怕儿子德行最高,也会刻意回避。其实这个并不关键。
禅让制转变为家天下世袭制的和核心区别在于让和袭。本质上来说就是君王由一个职务变成了身份。
禅让制之下,君王只是一个职务,当前任君王把君王这一职务让给继承人,前任君王就自动丧失了原有的一切权柄。也就是说整个天下听命的其实是君王这个职务而非君王这个人。
而家天下则不然,君王至死都是君王,甚至可以说死后依旧是君王,君王的职权与君王个人合二为一了,也就是“朕即天下”。
家天下体系下的传承所有正当性只来源于先祖的功德,与个人是否有德并无直接关联。
而之所以大禹能实现家天下,一个是大禹的功业足以遗泽子孙。第二个也很关键,就是群众基础,当然这个群众指的是当时的贵族及部族首领。
有人会很迷惑,从都有继承权,到只能大禹家做君王,为什么还会得到当时贵族们的支持呢。这是因为当时的贵族们本身早就实行家天下的世袭制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像禅让制这种贵族都世袭而君王却禅让的情况本就是一种过渡时期的妥协而已,从上到下清一色的家天下才是王朝的本色。
所以即使到了末代君主夏桀时,面众叛亲离,依旧可以自比太阳“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乃亡矣。”
以当时而论,论王权的正当性,还真就没有比夏桀更高的存在,人家可是继承了十六位君王遗泽的存在。所以虽然商族论实力早就高于夏王族了,可总不能谁的拳头大谁就当君王吧!如果真这样,那就是动摇了所有部落首领的自身世袭的正当性,在与所有的贵族阶层为敌。更重要的是也在威胁自身,毕竟商侯也是统治阶层的一员。类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言论是绝不可能从统治阶层自己嘴里说出来的。他们要的就是子子孙孙永远高高在上,从某种视角来看,维护夏王的权威本就是维护自己的权威。
遇到如此困境,商族蛰伏了整整五代人,最终在商汤时期得到破解。
读史可以知兴替,明事理,鉴人心。此为中国历代经典战争系列合集第十七期, 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一下。
史料节选:《逸周书》、《竹书纪年》、《孟子》、《国语》、《吕氏春秋》、《墨子》、《吕氏春秋》、《孙子》、《说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