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支柱业务仍处在失速当中。
曾经的“社交平台王者” ,似乎渐渐被人遗忘了。过去一年减收又减利,不仅广告业务不景气,的其他业务也是负重前行,只能再次勒紧裤腰带,将希望寄托在降本增效上。
3月1日,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4.48亿美元,虽然略高于市场预期的4.46亿美元,但仍同比下降27.31%;归属股东净利润为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2.62%,但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1.78亿美元,同比下降8.7%。
2022财年全年净收入18.36亿美元,同比下降19%,归属股东净利润为8555.5万美元,同比下降80.03%,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5.4亿美元,同比下降24.79%。
财报一出,美股港股双双失守,3月1日美股下跌7.54%报收19.12美元/ADS,3月2日港股大跌逾12%报151港元/股。更令人担忧的是,自2018年来,股价就一蹶不振,虽略有起伏,但再也没回到过2018年初的历史最高点,进入2023年以来,股价还在向着上市之初不断逼近,这意味着辛辛苦苦近十年,结果“回到解放前”。
有观点认为,社交平台后浪推前浪的当下,作为昔日的社交平台王者已经被拍在沙滩上。真的没有了新故事可讲吗?
降本增效并没有稳住利润
2022年,仅在第一季度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增幅也不大,仅为5.61%,但随后三个季度相继下跌,且跌幅不断增大,分别为22%、25%、27%。
事实上,自2019年第四季度出现首次营收下跌后,的营收状况一直处在波动状态,时有下滑发生,这也导致的净利润表现也不稳定。
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出现了亏损,分别为-6752万美元和-1714万美元,同比下滑幅度高达235.54%、109.43%。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虽然为正的2830万美元,但盈利微弱,且同比增速依然出现了65.07%的下滑。第四季度的归母净利润虽然实现了22.62%的增长,但总体而言,全年归母净利润总体下滑高达80.03%。
具体到业务来看,主要为两大块业务——广告及营销收入、增值服务收入。历年来,广告及营销收入一直是最大的营收支柱,占比在九成以上。
纵观2022全年,广告及营销收入仅在第一季度实现了同比10%的增长,达4.27亿美元,之后三个季度均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的广告及营销收入分别为3.856亿美元、3.934亿美元及3.91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23%、27%及29%,降幅在不断扩大。
增值服务收入也没有给出亮眼表现,2022年全年四个季度均出现了同比下降,收入分别为5750万美元、6460万美元、6010万美元、5750万美元,分别同比下降17%、10%、14%、12%。
全年来看,2022年微博广告及营销收入为16.0亿美元,同比下降19%;增值服务收入为2.397亿美元,同比下降13%。
与此同时,微博自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在成本费用上进行了大幅压缩。
市场营销费用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为1.253亿美元,第二季度降至1.155亿美元,环比下降7.8%,同比下降25.2%;第三季度继续降至1.136亿美元,环比下降1.65%,同比下降19.3%;第四季度环比略有上升,为1.227亿美元,但同比依然下滑了19.54%。
研发费用也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收缩,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同比下降了18.32%、12.79%,导致全年研发费用较2021年下降了3.6%。
一般及行政费用缩减得更加明显,2022年仅为5281万美元,相较于2021年的1.335亿美元大幅减少了60.44%。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还传出了裁员风波。2月,“裁员”戏剧性地登上了热搜第一,有员工透露在“大面积裁员”,被优化的员工组建了多个微信群,最大的群里有200多人。不过,对此予以了否认,声称公司只是在“调整部分组织架构”。
不可否认的是,的运营重心已经转向了“降本增效”。据CEO王高飞透露,过去五年的运营成本都控制在60%左右,但2022年有时超过了70%,2023年公司的运营效率要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然而目前来看,2022年降本增效策略并没有稳住微博的盈利情况,全年净利润断崖式下滑,支柱业务仍处在失速当中。那么,抛开新冠疫情的影响,2023年会好起来吗?
用户增长的故事还能讲吗
2022年的营收利润虽然表现不佳,但在用户规模上仍获得了一定的增长。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月活为5.86亿,同比净增约1300万用户,其中移动端用户占月活跃用户的95%。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可知,202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月活规模为12.03亿,的月活跃用户数能够达到将近一半,总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5.86亿尽管创下了月活新高,但拉长时间轴来看,2021年月活用户已达到5.73亿,2020年第一季度为5.5亿,2022年的月活用户增长并不显著。全年来看,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的环比增幅也相当微弱,分别为1.57%、0%、0.35%、0.34%,几乎没有太大的波动,而且第四季度的月活用户量同比还下降了75%。
从整体大盘来看,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2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可知,2022年末,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规模虽然首次超过12亿,但同比增长仅为2.47%,可见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天花板正在不断逼近。这对于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市场已经几近饱和,难有大幅的增量,只能在存量中争夺更多用户和流量。
然而,在这场流量之战中并不具备优势。
字节跳动横空出世,“图文+短视频”的信息流迅速抢占了用户的注意力。也曾是这个风口的参与者。2017年,收购了一下科技,旗下的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等产品火爆一时,可惜的是没能够长久,快手、抖音却趁势而起,成为了超强流量收割机。秒拍、小咖秀等这些产品随之沉寂。
自己也想过扶持短视频业务。2020年7月,正式公布“视频号计划”,声称将在未来一年里给予海量的资源扶持,包括且不限于10亿元精准广告投放资源、5亿元视频号广告分成、300亿元顶级曝光资源、扶持30家视频MCN机构达到年收入1亿元,并于2021年3月,全面开放视频号开通权限。截至目前,视频号的开通规模已经超千万个。但是,收效甚微,并没能够撼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的市场地位。
更重要的是,广告主也随着流量流向了新的平台。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媒介行业广告收入中,短视频占比高达42.6%,其中抖音30.2%位列第一,而的占比下滑到仅有1.7%,只是略微高于小红书(1.2%)、抖音火山版及QQ。2022年第三季度,快手的广告收入115.9亿元,同比增长6.24%;B站同期的广告收入13.55亿元,同比增长16%,均表现优于,且这两家的营收并不完全依赖于广告。
据赴港上市的招股书披露可知,其广告主也确实在逐年减少。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广告主分别为290万个、240万个、160万个,但到了2021年上半年,只剩下60万个。其中,阿里巴巴作为最大的广告主,全年为贡献了约7%的广告及营销收入。
因此,流量是的生存关键。流量增长,广告主增多,营利增加,反之则步步失守。
在2020年之前,随着娱乐产业开启了偶像流量时代,凭借明星的影响力吃下了不少粉丝带来的流量红利,通过热搜、打榜、转赞评等方式赚得盆满钵满。但2020年8月开启了“去饭圈化”的清朗行动之后,不得不关停了多个明星榜单,粉丝活跃度有所下降,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会员业务下滑。
为此,微博开始加大了其他垂直领域的投入,比如游戏和体育赛事,以期守住流量阵地。据方面透露,游戏领域已实现国内外影响力赛事、国内俱乐部在的全面运营覆盖,选手的入驻率达到90%;体育领域,借助东京奥运会和世界杯的热度,运动员在流量和互动量较2021年12月提升超过一倍。对此,王高飞认为,凭借这样的差异化平台定位,长期来看仍有足够的商业化机会。
目前来看,还算稳住了流量的第一阵地,但是用户增长的故事一旦讲不下去,以此为基础的广告商业化变现模式将面临崩塌,还能有其他的出路吗?
社交电商会带来新增长吗
其实很早就开始过社交电商的尝试,但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只停留在跳转链接这样的浅层次上,使得的流量反而为他人做了嫁衣。
如今,各大平台都在尝试电商业务,也没有放下,最近还传出了新的动态。
3月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斥资21.6亿元增持天下秀,交易完成后,总计持有后者26.57%的股权。
据了解,天下秀是新浪的一家间接子公司,2009年成立,2020年8月借壳ST慧球登陆上交所,被誉为“红人经济第一股”,是一家立足于红人新经济领域的平台型企业,主要基于红人营销交易平台WEIQ,撮合红人和商家的交易,从而实现平台、商家、红人三方共赢。
天下秀2022年半年报显示,WEIQ红人营销平台累计注册红人账户数累积达到 203.9万,其中具有接单能力的职业化红人账户数有65万;平台注册商家数18.49万个,活跃商家客户数为4052个;平台入驻的MCN机构的数量达到11617家。
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腰尾部红人获得收入占比83.2%,而头部红人占比14.4%,相对2021年年底的17.3%出现了占比下降。虽然天下秀对此表示,这是因为公司给了很多新晋红人机会,符合平台模式下红人去中心化的趋势,但从财报业绩来看结果并不理想。
天下秀财报显示,虽然处于盈利状态,但是2022年每个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都较2021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1.06亿元,同比下降4.46%,净利润为2.04亿元,同比下降20%。
曾是“网红”的发源地,在科技、美妆、娱乐、美食等垂直领域培育出了诸多网络红人。增持天下秀,有望调动起这部分的资源优势,从而实现社交电商业务的深化。王高飞在财报上也表示,的社交电商业务2023年还是以提高规模和商业化效率为目标,通过“红人直播”,扩大商品匹配的方式,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以目前天下秀的能量,能否将的社交电商业务变成比肩广告及营销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从而改变单腿走路的局面呢?答案并不明朗。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能将下单交易这一行为内化在自身平台上,其社交电商最终还是会沦为流量和用户的中转站,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
,还是没能讲出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