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美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正式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 ,亦为蒙古大汗,即是蒙古帝国的开端。成吉思汗遂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贵族民主为基础的蒙古贵族共和政体制度。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召集拥护自己的蒙古宗王,在开平府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位大汗,建号“中统”,意即“中原正统”。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取《周易》“乾元”之语,公布《建国号诏》,建立汉语国号为大元,史称元朝,忽必烈即元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元世祖。
国号的变更和大元朝的真正建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重用了刘秉忠。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原名侃,任官后,敕赐名秉忠,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祖籍金国瑞州(今辽宁省绥中县前卫镇)。
刘秉忠出身世家大族,也曾在金朝做官,适逢乱世,不忍百姓疾苦,又因为怀才不遇,云游天下,后被武安山天宁寺虚照禅师招至该寺内为僧,授法名子聪。
海云禅师奉召,路至云中时,听闻刘秉忠博学多才,便邀之同行,随后推荐给尚未即位的忽必烈,成为其重要谋臣。时人更以他才能卓著,称其“聪书记”,位列“邢州五杰”之首。
刘秉忠在建筑方面也是一位大师,1256年,刘秉忠受忽必烈命,于桓州东面滦水北面,设计修建一座新的城池。修建三年完成,取名为开平,于忽必烈称帝时升为上都。至元三年(1266年),刘秉忠受命,在原金中都燕京城东北设计兴建新的都城(即后来的大都),并修建宗庙宫室。
刘秉忠曾两次跟随忽必烈征伐大理,1253年和1254年,两次征伐战中,都劝说忽必烈不要妄杀一人,在1259年出征南宋时,更是对忽必烈说“王者之神武不杀”,故破城后未妄加屠戮一人。
1260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更改年号为“中统”,意为“中原正统”,《中统建元诏》——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
至元八年,秉忠上书忽必烈,建议根据《易经》中“大哉乾元”,将政权名为“大元”,同时他向忽必烈进言“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更成为经典,主张参照汉人法律,改善法度、革除弊政。
此后,中华一统翻开了新的一页,元朝的中外观念是合一体内的中外为“中华一体”的观念。绝大部分地区设行省、路、府、州、县,变“蛮夷之乡”为“内地”,即纳入“中华一体”之中,中国包括中原、边疆各民族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