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在离开越国后,给大夫种书写了一封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事实上,这句话就是历朝历代许多属下臣子的真实写照,许多能臣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大唐的名将秦琼那么骁勇善战,却在李世民登基后就一病不起就解释得通了。
01
秦琼,字叔宝,在隋末唐初之时跟随李渊、李世民父子东征西讨,骁勇善战的他立下了赫赫功勋,成为了大唐的开国名将之一,官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甚至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后更是和尉迟恭成为了千百年来为世人看家护院的“门神”。
然而,就是秦叔宝这样一位剽悍善战的猛将,却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参与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帮助唐太宗李世民称帝之后突然屡屡抱恙称病,多年不曾上朝。同僚们听闻此事觉得不可思议,如此威猛的一位将军,怎么会一病不起?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十分关心爱将秦琼的身体状况,亲自带上御医到秦琼府上为他诊治并询问缘由。
对于这些疑问,秦琼一律回答道:“我戎马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二百多场战斗,经常受到重创,前前后后流的血加起来甚至有几斛之多,现在怎么可能会不生病呢!”虽然秦琼此言不无道理,但是如果结合当时朝中的情况来看,他的暴病便十分可疑。事实上,秦琼突然时常身怀恶疾还得从尉迟恭身上找原因。
02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后世与秦琼一起成为“门神”的尉迟恭参加唐太宗李世民的酒宴。当尉迟恭入座之时,赫然发现有人的座位排在他前面,这让他心里十分不满,于是愤怒地问道:“你有什么功劳,怎么配坐在我的前面?”随后对其大打出手。尉迟恭此举让唐太宗李世民十分不满,以汉高祖时期韩信的下场警告了他。
那么,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是什么下场呢?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韩信因为被汉高祖刘邦猜忌最后被将军柴武斩杀。这让尉迟恭诚惶诚恐,连忙下跪请罪。没过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又当面质问尉迟恭:“听说你要造反?”尉迟恭吓得连忙跪在地上,脱下衣服,露出身上刀锋箭头的疤痕,说道:“臣此前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身上全是刀锋箭头的疤痕才创下了现在大唐的基业,现在天下已经安定,陛下便开始怀疑我要谋反了吗?”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尉迟恭身上的累累伤疤,便没有再追究。
此后,尉迟恭明白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对自己动了杀心,于是只得辞官归隐,一心修道养老,不再过问朝廷之事。倘若不是如此,或许尉迟恭早就不得善终。因此,秦琼的“屡屡称病”正是他比尉迟恭要高明的地方。他早就看明白了当时的形势,毕竟天下已经被统一了,他们这些武将已经没有用武之地,想到前朝各代被屠戮的那些功臣,秦琼只能装病,以此暗示唐太宗李世民:我再也不复当年勇,对于大唐并没有任何威胁。
为了确定秦琼是否确实没有了威胁,才有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那次探病。《旧唐书》中记载他亲自看着御医把药煎好、秦琼喝下之后才离开,不过秦琼却紧跟着把剩下的药全部倒掉了。由此可见,秦琼真的只是装病。后来在尉迟恭身上发生的事情验证了秦琼的先见之明。
不论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还是为了给自己的子孙上位铺平道路,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容不得他们这些有可能功高震主的开国元勋。尉迟恭是因为露出伤痕累累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恻隐之心,运气好逃过了一劫,但如果秦琼运气不够好那就是良弓藏、走狗烹了,对此专家表示,秦琼不是一病不起,而是这样做才能得善终,这正是他高明的保命手段。
结语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于《赠善相程杰》一诗中曰:“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能如秦琼一般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急流勇退者又有几人?对于如今的我们而言也是如此,在得意之时千万不可忘形,反而越要小心行事,否则一定会引来祸患。
参考资料: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旧唐书》
《赠善相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