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应归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香港电影,即《少林寺》。在这部影片上映之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民间传说已经开始流传,只是受众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宣扬和追溯少林寺武术的著作中。这个传说的雏形应该是从明朝就开始了,但直到近代,这个传说才终于成熟,并被搬到了荧幕上。传说很精彩,但是这是不是真实的历史呢?
其实,史书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有关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记载,唯一有点资料只是少林寺中碑碣的铭文。铭文有三:其一、《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其二、《少林寺碟》,其三、《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其中《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的碑文原件已不在,流传至今的都是转录与北宋金石大家赵明诚的《金石录》。
在三块石碑中并没有任何“唐王”、“武僧”的字眼,却又记录“秦王李世民的”字样。立功受赏的少林寺僧人为上座僧善护、寺主持志操、都维那僧惠玚、大将军僧昙宗、等一共十三人。铭文大意的意思:僧人帮助唐军擒获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参与的不止是僧人,还有当地的民众,少林寺僧人是起带头与力量骨干。
所谓“救唐王”,实为“助唐王”。因为在《赐少林寺教书》中李世民写道:“可令一二首领立功者,来此相见,不复多悉”,如果少林僧人真的救唐王,李世民不会用这样的口气来行文的。也就是说,当时真正发生的事应该是十三名僧人曾帮助过唐军,但是并没有救过李世民。而且也并没有出现武僧、棍僧的记载。只是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演绎,这段历史被加进了文学的元素,变了模样,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确实有僧人曾经有功,那也是少林武技名扬于世的时候。少林寺得以在当时的社会土壤上发展壮大当然离不开朝廷的扶持鼓励,但我们必须明确,有些传说毕竟是传说。这种十三僧人的传说是建立在人们对少林的向往之上,再加入自己主观成分或是说迎合当时人们的胃口的产物,人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传说的加工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