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631年至1636年,李自成参加农民起义,逐渐壮大队伍,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
1606年,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领袖,从一个为雇主放羊的牧童,成长为屹立于乱世的历史人物。
李自成的叛逆之路当然有其可取之处。
李自成
1631年,李自成加入了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安塞马贼高迎祥,白手起家的舅舅”,成了起义军的大将,号称闯王。高迎祥之后,他参加了农民军大大小小的战役,经历了蒲州、大宁、阳城、西州和石楼、寿阳、泽州、辽州等地区的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经验。
崇祯六年(1633年)春,曹文诏将军“率兵入陕”,大败农民军。36营营长王自用被名将邓起枪杀。李自成趁机收拾残局,扩大影响力。
从那时起它就成长了。崇祯在位十七年3月17日,李自成下令大顺军攻打京城。18日,崇祯皇帝在眉山自缢身亡。李自成去北京称帝。清军入关后不久,大顺的李自成政权就被清军推翻了。
从起义到推翻明朝,李自成本应有机会传宗接代,但最终却在历史上昙花一现。
为什么会这样?所谓乱,必先解决。内因将如何影响李自成造反的失败?
内部部门和部门
可以说,农民起义内部的分歧从起义开始就一直存在。然而,在农民起义初期,他不得不面对来自明朝的军事压力。因此,尽管他们内部存在差异,但仍然可以与外界保持一致。但下一阶段,大局判断不明,农民起义内部矛盾难以控制。
至崇祯八年正月,即1635年正月,李自成农民起义仍在发展阶段,72个营的农民军集结荥阳商议下一步行动。我们已经开始讨论接下来的步骤,这当然是针对农民的。
主要是农民起义军的来源十分扑朔迷离,难以达成一致。
此时,李自成提出“分兵定路”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军心,获得内部认可。然而,这只是农民起义的初期阶段,内部势力并不友好。外面有明军追杀,过多的纠缠只会加速他的死亡。
经过这次内部分歧,农民军分为两派。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东征,攻占了固始、霍邱、寿州、颍州等城。
此操作提供了不小的优势。当时,张献忠逮捕了十几个“侍奉皇帝的小太监的部下”。李自成找张献忠要这些人,张献忠却不要李自成。两人分开,张献忠只身前往泸州。这是两者之间的第一次冲突。之后,张献忠领导大西政权,在影响力上与李自成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李自成不能容忍张献忠。1644年至1645年,李自成派兵进攻汉中控制川北,农民军与两军关系紧张。
最终,张献忠被大顺农军赶回陕西。但这种行为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双方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农力,导致内力减弱。
再加上他们都在各自管辖的边境部署了大量兵力,内部兵力分散,对外根本没有办法集中。结果,当清军入侵时,他们无法集中足够的兵力进行抵抗,也没有后备军做后盾。支援清军入关后,很快将农民军一一击溃。
同时,即使身边有亲近的人,李自成也无法团结。李岩是李自成叛军中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将领。他给了李自成很多重要的建议,对造反军的壮大贡献良多。
李自成在定州战败后,河南起义。当时,为减轻河南叛乱的压力,李严召集军队镇压叛乱。但在牛金星的怂恿下,他认为让李严回河南无异于“如龙云雨,一发不可收拾!”。不管李嫣过去的表现如何,李自成都陷入了权力阴谋论,认为李嫣的心思真的如牛金星所说,“想趁机偷东西”,于是李自成听了。陷害李艳和李某。
李严死后,不少起义军将领“后悔撒尿”。因此,内部官员对李自成的不满引发了内部知识分子的危机意识。在将领之中,他对李自成很不满意。柳宗敏将军大怒,“我要亲手弄死李自成。”结果,在后来的战争中,农民军心存疑虑,无法并肩作战。
崇祯末年到顺治二年,山海关官员吴三桂被大顺政权盯上,对当时大顺政权的胜利有很大帮助。这时,大顺将军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妃子陈媛。
这时,吴三桂大怒。吴三桂会合清军,率领清军逼近关隘,与大顺军激战。在清军进攻中,李自成终于战死在九宫山,李自成谋反失败。
李自成的卖国习惯
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恶作剧习惯对起义的失败也有很大的影响。“贼有三败:卧难抗,骄难制,散难聚。”由此可见,李自成以暴制暴,败了民心。战争。1641年至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开始。1641年开始,朱立言、宋献策等知识分子加入起义军。
在这些知识分子的帮助下,李自成开始统治被征服的领土。李自成公布了一些方针和规定,比如不给百姓粮食、开仓济贫、留军安民等等。就连符王府里储存的粮食,也拿出来救济灾民。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但其实这只是当时知识分子短暂干预的结果,而李自成本人并非如此。
事实上,明朝末年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正是一些人被这种“虚伪”所蒙蔽的原因。李自成行军时打出的旗帜和战略意图,短期内主要是为了笼络人心,但从长远来看,李自成的举动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违反了政治。
几年前与张献忠发生争执后,记载李自成出终南山,无意中掠夺了富平、宁州等地。
事实上,同时代的很多记录,如《李自成屠陈州》、《李自成屠南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李自成的残暴行径。
1634年,明将陈其玉、陆相生包围李自成等人。李自成被围困在车沟里,粮草枯竭。假投降后,李自成“将途经的七个国家和地区全部屠杀殆尽”。
对李自成等人率领的起义军的描述是这样的:“总有一些人乱了阵脚,人心惶惶。十名贼中,妇女三四人,毫无纪律。”写李自成等落后军纪!
李自成等人进入北京后。大顺军在北京的活动,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群行事不改的流氓势力。他在北京折磨前任官员,随意掠夺金银。大顺军当时写道:“诸将虐掠黄金,因嘉定伯、成国公陈衍、魏藻德皆铁身,烤颈,榨骨脑,不得安宁。””李自成的贪婪可见一斑,掌权后并没有笼络人心,反而严惩不贷,甚至将所得财物化为金饼。大顺军劫掠北京后,想带着有用的经验返回,给政府没有具体的计划。
由此可见,这种匪夷所思的风格,有抵挡颓废沉寂的明朝廷的力量。不过,清军虽然精兵强将,但面对大顺军纪律不严、内讧不已,失败也是情有可原。
结语
李自成造反失败的原因,当然有内因也有外因。但是,农民起义的环境一直很艰苦。因此,内部因素在叛乱的起源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将领和决策者的团结程度,决定了内部政策能否奏效,能否与外界保持一致。内部争权夺利,使整个起义军陷入内耗。能否在外敌到来之前进行协调和应对,将对李自成下一阶段的成败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将军,李自成和他率领的军队并没有像普通军队那样完成蜕变。这样的军队肯定打不赢持久战。
同时,进入行政大权后,他对内也没有制定什么好政策,而是在名利的争夺中崩溃。政策无法根据当时的形势和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内部集团僵化,拉拢官员失败,放弃了大顺政权控制区的将军和大部分名门望族的时间那时。稳定社会和统治阶级。
但他陷入将领纠缠,未能解决将领内部的恩怨,导致少将被清军拉过来,最终惨败而垮。可以说,李自成的造反失败了,内部大局决定了球队最终的回归。
参考
《绥寇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