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岳飞是有名的忠臣,他奋力抗金,为南宋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1142年1月的一天,在大理寺狱内,被严刑逼供的岳飞遭到了最致命的一击。
这是一封来自宋高宗赵构的诏书,上面写着: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自此,岳飞再也无力抵抗,当日即被处决,年仅39岁。
最信任的国主成了压死岳飞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久后,赵构到岳飞灵位前,痛彻心扉的说出了八个字: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若是明白岳飞的忠心,赵构为何又要痛下杀手?这句话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01南宋重文抑武
宋朝建立初始,看明白唐朝藩镇割据恶果的赵匡胤明白:如果谁拥兵过重,日后必将成为心腹大患。
于是自宋朝起,
朝廷一直主张崇文抑武的策略
,通过重用文人,削弱武官的兵权,以达到集权统治的效果。
然而,一个国家要想稳定,军事实力是必不可少的,何况是在动荡的朝代斗争中。
靖康二年,金人南下,攻打北宋首都东京,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走,这起靖康之变后,北宋正式灭亡。
幸免于难的
赵构建立了南宋,封号宋高宗
,经历过靖康之变后,赵构被打怕了,担心再次被攻陷,因而赵构想要和金朝议和。
刚尝到胜利果实的金朝哪肯答应,不久后便与南宋展开了大战。幸运的是,岳飞和韩世忠率领的岳家军大胜金兵,因此赵构才稳定了南宋的政权。
被欺负了这么久,终于有一次硬气了,可以说,宋高宗第一次意识到,
在国家存亡之际,武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赵构对岳飞和韩世忠等武将极为信任且重用,甚至允许他们自行招兵买马,扩大军队规模。
后来,岳飞训练的岳家军的确令金人闻风丧胆,攻下了一座又一座宋朝失去的城池。
然而,因为扩张迅速,到第四次北伐时,岳家军已经有了10多万的精锐部队,这便引来了朝中文官的排挤。
秦桧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多次向宋高宗上表,表示
岳飞兵权过重,将来必成隐患。
古往今来,拥兵自重,自立为王的例子数不胜数,赵构虽然信任岳飞,但顾及到帝王之位,不得不考虑更多。
除此之外,岳飞的一个举动也让赵构心生间隙
。
02触了皇帝的逆鳞
作为一名武将,岳飞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战场杀敌,训练岳家军上,对朝廷斗争知之过浅。
1137年,一份谍报传到了岳飞手中,上面写道:金人欲扶植宋钦宗的太子,借此建立傀儡政权,企图从正统上分裂南宋。
思量再三,
岳飞冒着风险向赵构进言,希望能立储君,定民心。
一直以来,立太子都是朝中大事,可这个节骨眼上,谁提都可以,就是岳飞不能提。
因为他手中的兵权一直是赵构的心头大患,再来个立太子的事,就不得不让赵构心生怀疑。
更要命的是,赵构因为曾经被捕的经历,被吓的丧失了生育能力,若要立太子,人选也只能是非亲生子。
倘若他日岳飞与太子交好,赵构难以想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岳飞一心为国家,最终还是高估了赵构的胸怀,
即使两人曾经再亲密,君臣之间,始终立场不同。
自从岳飞提议立太子后,与赵构的关系就急转直下,加上秦桧等人的唆使,岳飞更被解读成了朝中的危险人物。
另一方面,岳飞一心要
收回燕云十六州,这也必然牵扯到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回归,
这也成了赵构的最担心的地方。
赵构虽然一直不提此事,但心里早有想法,于是便派秦桧去试探岳飞。
来到前线的秦桧直接问岳飞:“将军迎回二圣欲安何处”。
本以为秦桧来送补给,此时却问了个如此奇怪的问题,岳飞有些愤怒,便答:“自然是迎回汴京”。
这话原封不动地传到赵构耳中,他再也无法淡定,马上就做出了策略的调整,
也意味着岳飞的命运即将迎来灭顶之灾
。
03难收国土,终毁岳飞
南宋建立以来,因为长年的征战,朝廷国力消耗严重,百姓怨声载道。
岳家军虽然精锐勇猛,却也才十几万的规模,若想收复国土,谈何容易。
在内外压力的交困下,赵构最终决定与金朝谈和,哪怕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得知岳飞想要迎回二圣后,赵构立马就让秦桧筹划与金朝谈和的事宜,另一方面,他要夺回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
不久后,韩世忠、张俊被削去了兵权,被任命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这种任命看似升,实则降,因为枢密使没有掌兵权,只有调兵权。
张俊等人很快接受了任命,回老家任职。唯有岳飞,他一心要收复失地,并在任命诏书下达时攻下了朱仙镇,似乎离迎回二圣的目标越来越近。
这无疑加剧了赵构的疑虑,为了保住帝位,
赵构命秦桧一天下十二块金牌的诏书,命令岳飞务必立刻回朝廷。
另一方面,金朝在与岳家军多次交战后,自知难以消灭南宋,故同意了秦桧的谈和请求。
然而,金朝提出了个无耻的条件,因为多年受岳飞和岳家军的暴击,金朝希望处死岳飞。
接到十二块诏书后,岳飞只能班师回朝,却也成了人生最后的归途。
刚到朝廷,岳飞就被秦桧、万俟卨陷害入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对其严刑拷打。
前一秒还是功臣名将,后一秒就成了罪人,连主审官都看不下去了,特意请求上面查明岳飞冤情,
秦桧却说:“此上意也。”
秦桧正是得到了赵构的批准,于1142年1月27日处死岳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岳飞拒绝承认莫须有的罪名,只用鲜血写了绝笔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一代名将含冤而死,寒了多少世人的心,倒是换来了南宋的和平。
岳飞死后,金朝和南宋一直履行着《绍兴和议》,常年向金朝进贡,并把四州割给了金国。
回看岳飞的一生,他把精忠报国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赵构看在眼里,也明在心里。
只是,局势的发展并非个人所能掌控,岳飞至死都不明白,他到底错在哪儿了?
岳飞是臣子,赵构是君王,伴君如伴虎,当家国利益摆在面前时,君王是最懂得权衡利弊的人。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当赵构说出这句话时,死后的岳飞是否会有些欣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