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当爹的无论做什么都会影响儿子,造反起家的明成祖朱棣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因为不满建文帝的大肆削藩,作为燕王的朱棣决定起兵反抗,最终他也夺得了本不属于他的皇位。朱棣用自己的行动向儿子们证明了,皇位是要靠抢的。朱棣一生的文治武功在古代帝王中都是排得上号的,但他却只有四个儿子,其中幼子朱高燨还夭折了。所以朱棣实际上只有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三个儿子,这三兄弟都是徐达之女皇后徐氏嫡出。在身份上唯一的区别,只在于年齿长幼。
在这三个儿子当中,最像朱棣的是次子朱高煦,朱棣也曾表示“此子类我”。和朱棣一样,朱高煦也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并且在“靖难之役”中多次不避生死救父亲与危难之中。因为常年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再加上长子朱高炽体弱多病,所以朱棣也经常暗示老二:“好好干,你大哥身体不好”。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将来或许会让你做接班人。有了老爹的这句话,朱高煦打起仗来更卖命了,因为他觉得这打下来的天下以后都是自己的。但朱棣称帝之后,仍旧将老大朱高炽立为了皇太子,只给朱高煦封了个汉王。
本想扳倒太子自己上位,却不料自己的大侄子朱瞻基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朱棣虽然不怎么喜欢朱高炽,但对这个大孙子却喜欢得不得了,甚至将他册立为了皇太孙,也就是“第二顺位继承人”。朱棣驾崩后皇太子朱高炽毫无悬念地成为了皇帝,是为明仁宗。仁宗生性仁慈,登基之后做了许多好事,还特地将两个弟弟从封地召回城给了许多的赏赐。特别是汉王朱高煦,仁宗特地册封他的长子为世子,其余的儿子也封为了郡王。但即便如此,朱高煦也依旧看不上大哥,总觉得是他抢了自己的皇位。
仁宗身体不好,在位仅仅十个月就驾崩了,皇太子朱瞻基受命继位,是为明宣宗。这一幕历史有点似曾相识:当年建文帝登基,四叔朱棣抢了他的皇位;现如今朱瞻基登基了,身为二叔的朱高煦自然而然的就想学一回父亲。他把侄子当成了建文帝,把自己当成了当年的老爹,这个算盘的确打得不错。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时,朱棣将都城迁回了自己起家的地方北平顺天府并改名为北京,原先的金陵应天府则改称南京。大明朝的政治格局变成了皇帝在北京办公、太子在南京监国的局面,所以仁宗驾崩之后朱瞻基需要从南京北上。
汉王朱高煦的封地正位于山东一带,是北上的必经之路,所以他准备给大侄子安排一场截杀。但朱瞻基早就看透了二叔的这点心思,所以一路上早有防备,让朱高煦没能得逞。顺利继位后,朱瞻基并没有把这件事说破,而是给二叔加恩:“及帝即位,赐高煦及赵王视他府特厚。”朱瞻基的仁慈被朱高煦视为懦弱,得寸进尺的他开始学习父亲朱棣策划起兵造反。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正式起兵,朱瞻基第一时间写信劝他悬崖勒马,但他反倒认为这是大侄子无能的表现。
朱高煦的一意孤行逼得朱瞻基只能选择御驾亲征,朱高煦也觉得正好可以一决雌雄,谁赢了皇位就归谁。但他低估了侄子、高估了自己,他不是当年的建文,自己也不是当年的老爹。还没怎么闹腾,朱高煦这边就兵败如山倒了,自己也成为了阶下囚。历朝历代谋反都是死罪,明朝也不例外,但朱瞻基还是留了二叔一命,只是将他贬为庶人并加以囚禁。对于二叔的两次谋反,朱瞻基都没有痛下杀手,但为何最后还是将其活活烤死呢?
朱瞻基是念叔侄情分的,还曾特地前去探望二叔,但不曾想却被朱高煦一脚绊倒了。朱瞻基是皇帝、朱高煦是庶民,如此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这还了得?盛怒之下的朱瞻基立马命人将朱高煦扔进铜缸,然后点燃炭火将他活活烤死了。两次谋反都被放过一马,但朱高煦却还是执迷不悟。始终没能认清形势的他,一脚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就凭这一点他就比老爹朱棣逊色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