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陈桥兵变:赵匡胤自导自演的完美戏,为何当时无人敢反对他?

陈桥兵变:赵匡胤自导自演的完美戏,为何当时无人敢反对他?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当时的赵匡胤只有33岁,跟五代其他大约五十岁左右才兵变称帝的前辈皇帝相比,甚至和石敬瑭相比,赵匡胤的地位和资历属实太浅。而且柴荣时期的宰相和枢密使已经多是文人,曾任宰相的景范、李谷、范质、王溥和枢密使王朴甚至是科举进士。柴荣临死前半个月才调了曾历任知州的武将吴廷祚任枢密使,但是如此短的时间,显然还无法真正掌权,中央真正的权力还是在范质这三个文人宰相手里。

但是同样担任枢密使,拥有调兵权的宰相魏仁浦,在权力上已经高于了另外两个宰相。虽然范质和王溥也有参与枢密的权力,但是宰相班子里再加一个王著,那权力是否还能平衡,确实是个问题。另外侍卫亲军主帅李重进虽然被调往扬州,但是副帅韩通还是使相,在资历和地位上,同样比赵匡胤高,所以记得有史料记载,赵匡胤虽然和韩通同掌宿卫,但是军政多决于通。

藩镇其他的诸如符彦卿、郭崇威、向训、王彦超和李筠等藩镇节度使,不乏开国元勋、皇亲国戚,还都是使相,资历和地位都高于赵匡胤,还有史料记载赵匡胤同样曾被短暂的就藩宋州,所以范质等文人宰相为了掌控权力,来对抗那些虎视眈眈的藩镇武将,年轻且资历浅,表现上也更听话的赵匡胤,明显更好掌控,是个不错的拉拢对象,只是没想到棋子变成了棋手。

陈桥兵变绝不是偶发事件,但赵匡胤介入的时机不太好说,至于范质有没有帮赵匡胤其实有待考证的,按照常理来讲赵匡胤介入的时机,应当不晚于辽国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时。而柴荣死前“点检作”的牌子极有可能是乌龙,与李重进和赵匡胤都无关,至于半年间的人事调动,有一点毫无异议,这不是赵匡胤这个级别的人可以操控的。对于赵匡胤介入篡位的时机,最有可能是人事变动发生之后,赵匡胤才开始着手策划实施捏造了辽国入侵的消息。

赵匡胤登基后很快就向各地方节度使派出了使者,许诺他们一切照旧,所以地方并没有形成波动。虽然后面有两镇节度使起兵了,但他们起兵原因算不上是为了后周,一个是为了自己当皇帝,一个是因为感觉赵匡胤不信任他为了自保。李重进和李筠带兵造反了,两人约定本来是一起起兵的,后来是被赵匡胤各个击破。

其中李重进算是比较强劲的对手,但当时的赵匡胤已经得到了中央权力,而且朝廷比较稳定,加上赵匡胤本身带兵打仗也很强,当时还真没几个带兵作战比赵匡胤强的。所以李重进也被击败了,这两人被击败后,哪怕有些节度使还在观望,看这两人都被击败就更不敢说或做什么,都只能纷纷臣服。对于五代来说这种幼主上位,下属叛变倒是再正常不过了。关键是赵匡胤上位后能继承柴荣遗志完成大体统一结束乱世,这应该是当时的后周朝堂国民上下一致的意志。反过来说,当时的后周继续征伐而最高决策层没有成熟统一的决策,那么只会回到五代混乱的时间流去。

其实两人都不纯粹是为了后周而起兵反赵,李重进则想依靠自己是郭威的外甥的关系当皇帝,果断地起兵,李筠则是因为考虑到他是郭威的旧部,估计也和赵匡胤关系不好,在李重进的劝说下就一起起兵。但李筠的军事能力很一般,很快就被击败。独臂的李重进也难以支撑,不久也被击败。自此,宋朝内部终于迎来了平稳阶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后周,柴荣,宰相,权力,范质,赵匡胤,李重进,李筠,节度使,起兵,柴荣,范质,赵匡胤,李重进,李筠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后周,柴荣,宰相,权力,范质,赵匡胤,李重进,李筠,节度使,起兵,柴荣,范质,赵匡胤,李重进,李筠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后周,柴荣,宰相,权力,范质,赵匡胤,李重进,李筠,节度使,起兵,柴荣,范质,赵匡胤,李重进,李筠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