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京剧或古装剧的人都知道,古时候某些朝代的官员其帽子两侧会各有一只“帽翅”,很多现代人认为这类“帽翅”既不能遮阳又不能保暖,而且看起来还比较滑稽可笑,这样的“装饰物”实在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简直就是在浪费布料和钱财。
其实,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画像以及一些专门描述古人服帽穿戴的画册、书籍来看,早在北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两侧垂有“软体帽翅”这种形制的帽子。等到唐朝之时,因为唐王普遍比较喜欢带有“帽翅”的帽子,因此这种帽子也整体变得“硬壳化”、“流行化”。而历朝历代纵向比较起来,唯有宋朝的官帽上出现了最为夸张的两根长帽翅,每根可长达1米。
那么,宋朝官帽上的两根长翅究竟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和意义?为什么连宋朝的皇帝也要戴这种帽子呢?
在很多京剧艺术作品和古装影视剧作品中,我们身为观众都曾好奇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古代臣子上朝要戴着一顶两边有“小翅膀”的帽子?而且那对翅膀还会随着臣子的踏步而微微颤动,看起来十分有趣。
其实,古代臣子、官员们所戴的帽子属于“官帽”,由于这种帽子通常是用乌纱制作而成,故而又名“乌纱帽”。
据史学家考证,乌纱帽最早起源于东晋。东晋成帝时,凡是在皇宫里行走的人,头上都要戴一顶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便是乌纱帽最早的雏形。南北朝时期,达官显贵、贩夫走卒外出之时都喜欢戴上一顶帽子,于是,对生活舒适度颇有要求的建安王刘休仁便动手自制了一种款式简洁大方、戴上可以隔热遮发的半透明型帽子。
当时,无论官民还是贫富皆能轻松地取用廉价的乌纱来制成帽子佩戴,因此,坊间便将这种老少咸宜、人人喜爱的帽子继续称为“乌纱帽”。
南北朝覆灭后,隋文帝杨坚下令只要是上朝奏本议事,无论天子还是百官都必须佩戴乌纱帽,以显示朝堂风貌的正统、规矩、整齐划一。自隋朝以后,乌纱帽就被朝廷正式确定为“官帽”。而实际上因为乌纱取材简单、价格低廉,所以民间也流行佩戴各式各样的乌纱帽,有些百姓的乌纱帽甚至还是用“白纱”制成的,夏天戴起来就会感到特别凉快轻便。
到了初唐,太宗李世民亦非常喜欢戴帽子,但他只是将乌纱帽视作一种常服的必要配饰,并下诏告知天下子民也可以随心所欲、随时随地佩戴乌纱帽,佩戴乌纱帽者并无阶层和贫富之分。而且除了佩戴乌纱帽之外,唐太宗还喜欢用一种名为“长角幞头”的头巾将头发和后脑全部裹住,这种头巾可以使整个人看起来特别干净利落同时又不牺牲佩戴的舒适感。
“幞头”在男子的头顶盘裹适当后,佩戴者须持两个长长的对角巾尖向后折叠并令其互相缠绕,在紧紧地系出一个扣结进行固定之后,巾尖就会像2个幼兽的弯角一般自然垂在人耳的后侧,人们称其为“展角幞头”。
其后又过了大概三五载,有些手工制帽匠人就把“展角幞头”那两个弯弯的巾尖用铁丝或竹篾撑开塑形,令男子的帽子两边逐渐开始有了一个比较“挺阔”的小翅膀。
久而久之,这种造型硬朗且两边带有“小翅膀”的纱帽就成了古代上层社会男子最为喜欢的一种帽子款式,与此同时,古人还将那对一走起路来就忽闪忽闪的“小翅膀”正式命名为“帽翅”。
当人们看过《鹤唳华亭》、《大宋宫词》、《清平乐》、《梦华录》等一个又一个深度还原了真实的大宋朝堂风云轶事的古装剧,想必一定会对剧中那些朝臣上朝时所戴的那种“极其夸张的方顶乌纱帽”留有特别深刻的印象。
要知道,很多史料簿记以及出土的文物已经证明:宋朝官帽制式源自于宋初的幞头,而宋初的幞头恰恰是唐朝幞头的“改良迭代性产品”。
唐末宋初的时候,很多民间帽匠一有时间就琢磨着如何改良幞头的样式,他们想方设法地推陈出新,对幞头后面的两个巾角进行了各种夸张的改造。匠人们将幞头垂坠向下的两个巾角修剪成圆阔的形状,然后在其内缝线处用金属细丝、布片或竹片等质地相对硬挺的材料进行填充,使得这类幞头拥有了两个比较平整、坚硬的“展角”。
随着时间的更衍推进,宋朝的硬式展角幞头也有了“直脚”、“交脚”、“局脚”、“顺风”、“朝天”等多种更为独特的造型。而到了宋朝统治的中后期,朝臣们只要着朝服上殿议政奏本,就必须带上一顶“两侧帽翅长度约1米左右”的官帽,所有的臣子上殿面圣时都需要时刻当心自己的帽翅,否则,只要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触碰到周围的同僚,造成彼此间比较尴尬的局面。
宋朝官帽上那两根长帽翅究竟有何用,为什么天子也要戴这种帽子
实际上,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坊间传闻对“宋朝官帽上为何有两根长帽翅”一事做了解释说明:相传在宋朝建制之初,端坐于朝堂高处的太祖赵匡胤在听政议事的过程中,发现时不时地就会有官员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对一些问题议论纷纷,有时候他们还会在凑近耳语的期间偶尔拿眼睛暗暗瞟一眼皇帝,这不禁令宋太祖认为某些臣子有时候并不是在论政、争执而是在非议自己。
为了消除朝臣们那种令人不悦的“凑近私语”现象,宋太祖冥思苦想,最终决定了要在朝臣们的官帽上添加2根长长的帽翅,而且规定每根帽翅竟要长达1米左右。这样颇为夸张的“长翅帽”戴在朝臣们的头上之后,那群惯于交头接耳的臣子果然无法凑近彼此,于是就再也不能胡说乱讲、议论纷纷了。
说句实话,大宋朝臣们头戴那种造型夸张的长翅官帽并不利于行走和队列,只要戴上这种官帽,朝臣几乎时时都要当心自己的“长帽翅”有没有碰触到别人的脸部和肩膀,会否给他人带来伤害与不便。为了能够与朝臣们同心同德、拉近距离,宋太祖赵匡胤甚至要求自己也要在上朝时戴上同样的帽子,以充分彰显其甘为表率、愿意亲近臣子的思想和态度。
古人重视穿衣戴帽的细节是因为一个人穿什么衣、戴什么帽不仅彰显了个人的仪表之美,更是其财富实力与身份地位的一种表征。而且在很多种情况下,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目的和偏好亦左右着古代帽服衣饰的风格和样式,同时也一并折射出古代君权思想对物质文明所施予的独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