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中的御前财务会议,绝对是整部电视剧的重头戏!因为这次财务会议,不仅是剧中严党和清流第一次针尖对麦芒的交锋,也是第一次展现嘉靖帝如何娴熟地玩弄帝王心术,更是通过这次会议提出了“改稻为桑”,以及引出了后面剧中的两大人物:胡宗宪和海瑞。
网友们看到这段剧情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严党和清流(裕王党)的权力争斗,以及他们之间唇枪舌战中的杀机。不过,如果咱们来详细解读一下高拱、张居正与严世蕃所描述的财务收支明细的话,就会透过这些数字,发现编剧刘和平没有忘记描写嘉靖帝的生活奢靡、大明朝廷如何收支无度,看到这些数据后,也就会明白周云逸为何宁死不妥协。
通过高拱所描述的(嘉靖39年)户部总收支,可以得知:
年初支出预算:3980万两
实际收入:4536.7万两
实际支出:5380万两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嘉靖39年:
实际超支=实际收入—实际支出
-843.3万两=4536.7万两-5380万两
预算超支=实际支出—预算支出
1400万两=5380万两-3980万两。
而这超出预算的1400万两,又分为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兵部的300万两,另一部分是工部和吏部的1100万两。
其中兵部的300万两,实际用途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10艘为修宫中几个大殿运送木料调用,实际使用方虽然是工部,但受益方却是嘉靖皇帝,工部是为他修宫殿用的;另一部分20艘为了运送丝绸、茶叶和瓷器去往波斯、印度等地,换取白银,后来因为海面上倭寇闹事,这批货物连带20艘船又转道京杭运河运到京里来了,虽然实际使用方是市舶司,很显然最终受益方是嘉靖皇帝和大明皇室宗亲。
总结一下兵部这300万两,无论这300万两的使用过程中,工部和市舶司的官员有没有中饱私囊,最终都是以为嘉靖办事为结局的。因为到底还是嘉靖用了,所以吕方提出工部和市舶司把这30艘船都还给兵部,这300万两的账就在兵部这里给平了。
工部超支的650万两分为了两个部分:一是修河公款超支250万两(修江苏的白茆河、吴淞江超支150万两;修浙江的新安江100万两);二是宫里修殿宇的木料货款超支400万两。
对于修河公款超支的缘由,严世蕃认为河道衙门的账目清晰可查,如果非要追究责任,那绝对找不到他们工部头上,因为账目是河道衙门做的、监督是河道监管的太监做的;对于木料货款为何会超支,严世蕃解释说是由于云贵山里的木料运不出来,改成从南洋海面运送,为了赶工期超支了,但是嘉靖是受益了的,因为几座宫殿被修好了。
另外,剧中并没有交代吏部所超的那450万两是怎么来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算到嘉靖头上的超支款项,有兵部的300万两以及工部修宫殿的木料货款400万两,共计700万两。也就是说嘉靖(大明皇室)的超支费用就占大明一年总的预算超支费用(1400万两)的一半,如果再加上嘉靖派到河道监管、市舶司、织造局等太监那些费用的话,比例会更大。虽然严世蕃聪明地事事扯到嘉靖头上让其背锅,但是嘉靖一点也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