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刺猬
01
这一年是宣光二年,中原人称洪武五年。
我的老对手亲率15万大军,由雁门兵分三路,浩荡杀来。
自古有言:“天下九寨,雁门为首”。
雄关依山傍险,一夫镇守,万夫莫开。
而老对手越关而出,长驱直入,显然胜算在握,志在必得。
实话实说,在我心里,他的确是个非常值得尊重的对手。
他的名字,叫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人氏。
虽出身贫户农家,但性情刚毅,忠诚追随老大朱元璋,为淮西二十四将之首。一路杀伐,曾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于平江生俘张士诚;
曾平定武昌,略取荆湘,连克江陵、夷陵、潭州、归州、辰州等十余城。
大大小小数百战,在遇到我之前,他未尝败绩。
是的,就是我,成为他命定的对手。
02
那一战,发生于5年前的至正二十八年。
当时,我的老大还是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意思,在蒙古语里,是为“铁锅”。
获知放牛娃兼小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已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创国号大明,且行将攻打大都,我的老大竟先带着他的老婆孩子,撒丫子逃往了上都开平。
很快,大都宣告陷落。
国破家亡的这口“铁锅”,妥懽帖睦尔能背得动吗?
也许,他也想到这点,急于甩锅,遂跟我服软,先准允我处死中书平章政事貊高和关保,又罢大抚军院,恢复我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等官爵。
身为臣子,当然懂老大的心思:带兵勤王,抵挡大明;如有可能,再把大都给收回来。
而就在过去一年,老大还偏宠许国公李思齐,极力打压我。
结果,李思齐掉屁股就降了放牛娃;
貊高和关保本为我的手下,却反骨叛主,屡屡泼我污水,拍我黑砖。
老大也不细查,削职,革爵,并让沙蓝答儿、貊高、也速等瓜分我的兵权,将我狠狠踩于脚下。
或许是放牛娃频频飞书与我,意欲招抚归顺,引起了他的怀疑吧。
我投降?那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所以,我必须要证明我的忠心,要让他看清谁才是大元的柱石之臣,谁能扛起复国重任。
而我这儿刚重掌兵权,放牛娃就诏令徐达、常遇春等神级战将攻打冀中,架起进攻山西的跳板。
与此同时,故人九住走进了我设于泽州(今山西晋城)的营帐。
九住曾与我同朝为官,降明后被委以尚书之职。
“徐大将军很欣赏你,希望与你化敌为友。”
九住开门见山道。
“我记得汉人有句话,叫贞女不更二夫,忠臣不事二君。”
我冷笑着下了逐客令:“请转告徐大将军,欲做朋友,请待来世,今生只论刀兵。”
03
战场,是军人永远的舞台。
细作来报:
常遇春已率攻晋之北路军,南下保定、中山、真定一线;
徐达所率南路军,则驻扎于彰德一带,正积极做着进攻准备。
与心中最仰慕的对手作战,死又何憾?
然而,大出我意料的是,一块“肥肉”竟主动送到了嘴边。
徐达帐下,勇将济济。其中有一位名唤汤和,也是个攻城略地的狠主儿。
这位主儿,压根没把我当盘菜,竟擅自做主,带领2万先锋部队于怀庆孤军挺进山西,且轻而易举便攻占了上党南部。
殊不知,这是我给他挖下的一个坑。
趁其得意之际,我命部下韩札儿、毛义等率精锐铁骑星夜驰奔,于清晨集结韩店,完成包围,随之展开偷袭掩杀,直杀得他崩如山倒,尸横遍野,仅3千残兵得以突围逃生。
值得玩味的是,对韩店之役,《明太祖实录》却仅以8字记之:
“韩店大战我师失利。”
04
当久违的捷报传至上都,元顺帝大喜,当即晋封我为齐王,赐金印。
当然,重赏之下,必有深意。
重返漠北,每日瞅着风烟漫卷的荒芜大漠,撸顿羊肉串都能扑一沙子,老大焉能不怀念繁华富庶、纸醉金迷的大都生活?
向北京进军,打回去!
接到诏令,我集合4万精兵,北出雁门,试图乘胜前行,一鼓作气收复大都。
我以为,面对我的慷慨复国之师,徐达定会回护北京,严阵以待。
哪知,就在抵达保安州的当夜,我正读兵书,盘算着如何排兵布阵攻取北京城呢,明军犹如天降,突然杀至。
夜伏,奇袭,掩杀,活脱脱就是韩店之役的翻版。
只不过此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顷刻,阵脚大乱。
可恨的部将豁鼻马又变节反水,与徐达里应外合,杀了我个措手不及。
情知大势已去,我一咬牙,暗道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在十八骑侍卫的保护下,跨马出逃。
只可叹4万复国之师,就此歇菜,一个个乖乖缴械被俘。
说来真不好意思,天亮时分,我才发觉只穿了一只靴子,有失风度,让老对手见笑了。
05
在战场上,我不止一次凝神注目过徐达。
他面相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子令人敬畏的凛然英气;
他骁勇刚毅,思虑精深,忠心耿耿,居功不伐;
他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
军行所至,间井宴然,民不苦兵。
我曾无数次想,若非生于乱世,又各为其主,我们一准会成为知己。
06
冬去春来,转瞬又是一年。
保安州遭遇重创后,我先逃至大同,再奔甘肃。
我的老大挺会安慰人的,不仅没惩,反而拜我为中书右丞相,或曰国相。
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我明白,我必须继续卖命。
1369年(洪武二年)形势图
于是至正二十九年(洪武二年)冬,经休养生息,我又率10万部众围攻兰州。
城内守将张温,居然也耍了一把我和徐达玩剩下的夜袭。且一击得手,迅速回城;四门落锁,再不露头。
我恨得牙痒,却也没辙。
思忖之下,决定施用新招,围点打援。
很快,驻扎陇西的鹰扬卫指挥使于光获知兰州遭困,率兵驰援。
而我则在距兰州不远处的马兰滩设下埋伏,来了个团灭。
于光被俘,押至兰州城下。
我说:“老于,只要你肯劝降,我就饶你不死。”
“好。”
于光也真痛快,张口就喊,“我倒霉被俘,对不起兄弟们了。大家再扛一阵子,徐大将军马上就到!”
果然,在杀掉瞎劝降的于光三个月后,徐达率10万大军抵达安定州,安营扎寨于沈儿峪。
历史留名的沈儿峪之役,由此拉开战幕。
双方数度交锋,连番冲阵,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结果,我又一次惨败于徐达,仅携妻儿和亲兵数人逃往上都。
徐达则在呈送放牛娃皇帝的战报里,如是陈述:
“擒元郯王、文济王及国公阎思孝、平章韩札儿、虎林赤、严奉先、李景昌、察罕不花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获马万五千二百八十余匹,骆驼驴骡杂畜称是。”
胜负乃兵家常事,我还会回来的。
07
然而,不等我回来,被胜利冲晕头脑的放牛娃便命徐达为主将,李文忠、冯胜为副将,率15万大军,于宣光二年,兵分三路杀奔上都。
放牛娃的用意再明显不过,犁庭扫穴,彻底灭掉我苦苦捍卫的北元政权。
而此时,元顺帝已经驾崩,老大也换成了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这个名字倒很喜庆,梵语“寿吉度”之意,我相信会给我带来吉祥。
一定会的。
很快,各路细作传回了军机情报:
中路大将军徐达,由雁门直插和林(也称哈拉和林,蒙古帝国首都,元岭北行省首府,13世纪中叶世界的中心),意在一举摧毁北元大本营;
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剌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
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则出金兰取甘肃,是为疑兵,意在迷惑我方找不到北。
那就将计就计,既来之,则诱之。
于是,我遣派小队人马,逡巡于雁门关外的野马川,佯装与徐达的先锋大将蓝玉发生摩擦,随之溃退;
又用同样计策,在土剌河诱使李文忠追向地处漠北深处的和林。
而在和林,我早埋伏下了我的全部家当。
那是一只硕大无形的布袋,只等明军悉数钻进,就将扎上袋口。
我成功了。
除西路冯胜取胜外,徐达大败而归,数万将士战死。
东路李文忠部也因迷失方向,折损宣宁侯曹良臣、周显、常荣、张耀等数员大将,伤亡惨重。
此役,史称岭北之役。
自此之后,“明兵希出塞矣。”
而我,也在证明我的忠诚之后,从此退隐。
江湖亦不再有老王的传说。
和韩店之役一样,《明史》对岭北之役的记载也非常简略:
“大将军至岭北,与扩廓遇,大败,死者数万人。”
倒是一个名叫叶子奇的文人,在其《草木子馀录》中写得格外邪乎:
“(大将军)分三路出讨漠北,大败,死者前后约四十万。”
08
我是老王,汉名王保保,即在《元史》和《明史》中屡次高光出镜的扩廓帖木儿。
对了,看过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吧?
下毒囚禁六大门派的赵敏,敏敏特穆尔的大哥,就是我。
很荣幸,放牛娃皇帝也曾多次提起我,问诸将:“天下奇男子谁也?”
诸将皆言:“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
明太祖笑而摇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但在我眼里心里,世间最值得敬重的奇男子,却是中山王徐达。
没有之一。
他对得起放牛娃的这一评价: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今生能与他成为对手,沙场相见,无论胜负,皆是一种荣耀。
据记载,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玺,二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无消息。
第三就是没能活捉王保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