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神出征
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军事家、政治家薛仁贵的大名,说是地球人都知道,一点也不夸张。
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神,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诸多军事奇迹。
出身薛氏世族、贞观末年投军的薛仁贵,在数十年军事生涯中,上帝基本上都站在他这一边,对他来说,百战百胜不过是常态。
然而,这样一个敌人闻风丧胆,以至于看到他就吓得屁滚尿流的战神,也会打败仗,而且败得很惨。
“大非川之战”,也是薛仁贵一生唯一的一次败仗。
公元663年,位于青海、甘肃的吐谷浑政权被吐蕃吞并。吞并吐谷浑后,吐蕃得寸进尺,又于670年出动40万大军,入侵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相当一段时期为碎叶)等安西四镇,还与于阗联手,攻占了龟兹的拔换城(今新疆阿克苏)。
吐蕃染指安西四镇,使唐朝在西域的地位发生动摇,触动了唐朝的“核心利益”,唐朝岂能容忍。
为了打击吐蕃、光复吐谷浑,唐朝出动5万大军,护送吐谷浑逃亡可汗诺曷钵返回故地青海。
夹在唐蕃之间的吐谷浑
关于此战唐军人数,说法不一,有说5万的,也有说10多万的。比如《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和《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都说“率众十余万”,但《册府元龟》《旧唐书本纪第五》《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说的却是“领兵五万”。
到底是5万还是10多万呢?有人根据作战过程及李靖兵法分析,此战唐军出动的人数,5万比较可信。这个结论,是根据战兵和辎重兵的比例推导出来的。
在大非川之战中,薛仁贵把辎重兵全部留给了副手郭待封。这些辎重兵有多少呢?2万。当时的规定是每10000战兵配辎重兵3000,如果出动的兵力是5万,那么辎重兵就应该是1.5万,再加上守护辎重的5000战兵,加起来正好2万。如果是10多万,那么薛仁贵留给郭待封的,就远远不止2万人。
2、轻装前进
此次出兵,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只是“顺水人情”,反击吐蕃、夺回安西四镇才是主要目的(《新唐书·吐蕃传》)。
知道吐蕃不好对付,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吐蕃今后将更加肆无忌惮,更加令人头痛,所以朝廷不敢怠慢,为了保险,派出当时最能打的左卫(一说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任命他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并给他配了两个副总管,一个是右(一说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一个是左卫将军郭待封。
军队长途跋涉,数量上又处于劣势,要想战胜以逸待劳的吐蕃军队,就不能采用常规战法。薛仁贵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认为,要想在这种对己方明显不利的情况下取胜,必须速战速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近吐蕃军队,然后发动突袭,只有这样,才有取胜的可能。
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是放弃辎重,大军轻装前进。
所谓“放弃辎重”,当然不等于不要辎重,而是将辎重安置在一个合适的地方,以备将来使用。
当大军行进到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切吉旷原的大非川,薛仁贵对副总管郭待封说:“乌海那个地方地势险要,又有毒气,是个必死之地,我军只有搞突然袭击,才有取胜的把握,如果我军行动缓慢,必然失败。我觉得大非岭这个地方有宽阔的平台,是安置辎重的好地方。咱们可以在这里修建两座营栅,进可攻退可守,把辎重、粮草全部藏在里面。然后我军轻装前进,快速挺近。守卫辎重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郭待封(生卒年不详)
安排妥当,薛仁贵这才率领主力,轻装前进,奔袭乌海。
3、大败而归
正如薛仁贵所料,吐蕃没想到唐军来得这么快,当两军在河口(今青海玛多县)遭遇,猝不及防的吐蕃军吃了个大败仗,“数万吐蕃人死伤籍枕”,唐军缴获的牛羊,就达一万多头。
首战告捷后,薛仁贵率军回到乌海,等待后援。
这个后援,却永远也等不来了。留在大非川的全部辎重和2万人马,已被郭待封葬送殆尽!
大非川之战形势图
郭待封,名将郭孝恪之子,曾做过鄯城镇守,之前与薛仁贵是平级。可是这一次,朝廷却让他做了薛仁贵的副将,感觉比薛仁贵矮了一头、惨遭打脸的他心里很不舒服。
薛仁贵率领主力轻装挺进后,郭待封对自己屈居薛仁贵之下极为不满,拒绝执行薛仁贵的军令,薛仁贵前脚一走,他就违背薛仁贵“在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的命令,带领2万留守人员和全部军需物资,缓缓朝乌海出发了。
按照薛仁贵之前的安排,待他占领乌海后,再派兵到大非川去接应郭待封,这样可保辎重万无一失。然而,当首战告捷的薛仁贵按原计划派兵去接应郭待封,擅自行动的郭待封由于未能与主力及时会合,在路上遭到吐蕃20万大军截击,所有辎重、粮草尽落敌手。
闻此噩耗,薛仁贵惊得目瞪口呆,只得率军退守大非川,遭到吐蕃40万大军围攻。
无险可守、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薛仁贵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几乎全军覆没。
据《通鉴》卷201记载,40万吐蕃军的总指挥,是一个名叫论钦陵的吐蕃大臣。不知为何,他并未对唐军赶尽杀绝,而是接受了薛仁贵的“约和”,放了唐朝残兵一马,薛仁贵和所剩无几的唐军,才得以生还。
4、重获起用
经此“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最大的一次失败”之后,吐蕃不但彻底吞并了吐谷浑,令吐谷浑逃亡可汗诺曷钵重回故地的愿望彻底梦碎,还一跃而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安西四镇也被吐蕃军占领,唐朝只好撤销四镇建制,将安西都护府迁至今天新疆的吐鲁番。
之前对吐蕃的担忧也变成了噩梦般的现实:此战过后,吐蕃对唐朝的侵扰一直不断,到了连年用兵的程度,整得唐朝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后来还发生过首都长安被吐蕃军攻占的窝心事。
薛仁贵本人,也因此败被革职除名,成为平民。
薛仁贵雕像
违背军令擅自行动的郭待封,自然也没有好结果,虽然免除了死罪,但也被削去了所有官职(减死除名)。
郭待封后来是否被重新起用,相关史料不见记载,薛仁贵却获大赦,重新起用后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继续为朝廷效力。
大非川之败后,薛仁贵叹息着说了一番话:“怪不得这次要输,原来今年是庚午年,值班的是降娄星,不适宜到西方打仗。当年魏国的邓艾,就是这样死在蜀国的。”
薛仁贵影视形象
他还说,早在出征之前,他就知道必然失败。至于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执行朝廷的命令,他没说。
其实不用说,他自己明白,其他人也明白,拒绝执行命令就是“抗旨不遵”,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薛仁贵,是做不出这种事的,所以他明知山有虎,也得向虎山行,以免毁了一世忠名。
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次吃了这么大的败仗,哪里是什么降娄星值班不宜到西方打仗,分明是遭队友害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更怕人品有问题的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