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攻下滁州之后,他的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来投奔他。
这儿重点描述一下朱文正,因为他对朱元璋来说,是比较特殊的。在洪都保卫战中,正是他率领部队的坚守,为朱元璋争夺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文正和朱元璋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元末朱元璋家庭的男性幸存者,只有朱元璋和朱文正。
根据顾诚先生的考证,朱文正的父亲朱重四比朱元璋年长大约20岁,朱元璋家庭遭遇不幸的时候,刚刚十七岁,而朱元璋和朱文正的年龄差距,应该在十岁以内,(此考证过程详细见《读历史就该这样细读:顾诚明清史文集》),两人年龄差距不大,而且一度天天生活在一起,关系亲密度可想而知。
当然,关系亲密不等于没有矛盾,但是当1354年,两人再度重逢的时候,朱元璋是非常高兴的。
而且,相对于李文忠,朱文正和母亲王氏来得比较早,这就让朱元璋在这征战的过程中,在心理上,他会少一些放眼望去,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同样,正因为这种关系亲密,日后当朱元璋知道朱文正要背叛他的时候,这种打击也来的重,连亲人都能背叛他,还有什么人完全值得信赖呢?这更加重了朱元璋的猜忌心理。
当然,这都是后话,此时的朱元璋,还沉浸在和亲人团聚的喜悦里。
这边亲人团聚,郭子兴的日子可是更难受了。
同患难容易,同富贵难,这边朱元璋攻下了滁州,那边彭大,赵均用就催促着朱元璋派兵驻守盱泗,朱元璋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兵,大可不必再听他们的了,于是他就拒绝了。
没过多久,彭赵两人居然内讧了,这次的结果很惨烈,双方都有死伤,最惨的是,彭大毙命了,彭大的儿子虽然接任了,但是资历浅,辈分低,赵均用在濠州掌握着主要权力。
问题的关键来了,彭大原本是郭子兴的盟友,如今赵均用和孙德崖几人合伙了,郭子兴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原本大权在握的郭子兴,好歹是个元帅,也没想到自己会有今天。
幸好朱元璋有出息,在滁州打下了一片天地。朱元璋派人游说赵均用,颇有种苦口婆心的意思。
当初赵公落魄的时候,是郭公接纳了你们,这是郭公仁义的地方,赵公不仅不报答郭公的恩情,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谋害郭公。而且这样还会导致自己的实力削弱,让别人看笑话的同时,也会失去别人的尊重,这实在不应该是赵公的所作所为。
如此这么说,自然是因为朱元璋有这份底气。
朱元璋有这么多士兵,赵均用想再对郭子兴下手,也得看看朱元璋的想法,朱元璋也确实仗义,不忍心郭子兴受难,贿赂了赵均用的亲兵,这才保住了郭子兴。
千难万险,千辛万苦,郭子兴率着这一万多人,来到了滁州。
两人见面,自然也会唏嘘感叹,他日朱元璋单枪匹马来濠州投奔郭子兴,时过境迁,如今是郭子兴落魄地来朱元璋这找容身之地。
到了滁州,郭子兴迫不及待地去阅兵了,看着队伍整齐,纪律严明,士兵朝气蓬勃,郭子兴非常高兴,这才是他想象中的军队。
郭子兴也开始了反客为主,也许在他的心里,朱元璋还是那个需要依靠自己存活的青年,所以才看不清眼前的形势。
郭子兴的老毛病又犯了,小气,猜忌,他甚至想把李善长拉拢到自己身边,李善长门清,去找朱元璋哭诉,朱元璋话里有话。
他说,既然这是主帅的命令,你就遵从吧。
李善长刚开始还是不愿意,几经考虑,最终顺从了。
后来朱元璋的权力越来越小,甚至总兵之权也旁落。
郭子兴想在滁州称王,朱元璋劝他,滁州四面都是山,交通不便,不是能长治久安的地方。郭子兴才把这个主意打退。
自郭子兴来滁州后,朱元璋就没过上几天舒心日子,但是朱元璋都忍了,他还是非常有团结精神的,知道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这段看起来还算平静的日子是暂时的,他们在滁州的时候,还不知道他们未来的对手之一张士诚正在苦战,并且即将占据高邮,自立为王。
而大败的元军,也会把目标转向六合,从而威胁滁州。
随着张士诚的出现,元末的形势逐渐明朗化,谁主沉浮,尚不明朗,后续故事留待后续说。
史料参考:《明史》《皇明本纪》《朱元璋传》《读历史就该这样细读:顾诚明清史文集》 《御制纪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