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谋害岳飞的元凶,秦桧已经在岳飞墓前长跪千年。陷害岳飞这个事,秦桧老贼那是赖不掉的,从头到尾都是秦桧一手策划,一手实施的,陷害忠良这个罪名,秦桧那是坐实了,谁也无法给他翻案,但是有一个事你得搞明白,杀岳飞,起码得宋高宗点头才行吧。
宋高宗为何要杀害岳飞,自毁长城,有多种说法。
说法一:岳飞力主迎回徽钦二宗,如此一来,高宗就要靠边站了。
说法二:岳飞多次冒犯得罪了宋高宗,所以高宗起了杀心。
说法三:岳飞手握重兵,功高盖主。
其实岳飞的死可以说是各项因素都凑到了一起,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就算没有秦桧,也会有其他人出来为皇帝挡枪让岳飞领盒饭。
影视剧图
为什么呢?
我们从下面几点来看
第一,宋朝是一个以文臣为主导的朝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赵匡胤坐上龙椅后就马上杯酒释兵权,卸了开国武将们的权利。为的就是稳固皇权以免有武将跟他一样携兵造反夺皇位。再加上文臣在战争中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能与敌国罢兵议和。省去了战争的伤亡以及庞大的军费开支,为宋朝的休养生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所以宋朝的文武之争一直就没停过,所以秦桧跟岳飞,一文一武本来就是两个对立的位置,那还能不掐吗?
第二,岳飞的岳家军可以说是宋朝的第一战力,南宋另一位大将刘光世称病还乡后,甚至差点将手里的刘家军转入岳家军。岳飞的势力已经是无人能敌,手握重兵以至于皇帝不得不防,当年狄青也是因为同样的问题被欧阳修弹劾。宋仁忠说狄青是忠臣,结果被一句“太祖岂非忠臣”反驳的哑口无言。对于皇帝来说如果一个武将手握国家三分之二的兵力,即便是忠臣那又如何保证他不会反呢?只有杀之以绝后患。
第三,岳飞的不听话也是踩了宋高宗的死穴,绍兴五年,金兵跟宋军打的正是不可开交不可开交,这时候岳飞母亲病故,于是岳飞赶回庐山奔丧,并上表圣上要守孝三年,你说皇帝能不急吗?于是下旨催岳飞返回军中继续作战,可直到皇帝下了第四道旨意,又派了岳飞的心腹大将前去游说,岳飞这才返回军营,并甩下一句“忠孝不能两全”,这皇帝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包括最后皇帝下了十二道金牌才让岳飞撤兵,岳飞在宋高宗眼里,不听话的烙印已经深深的烙上了。
第四,南宋时期,宋朝的经济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打仗又是最费钱的,据说当时南宋全年的税收是1000万贯,但是打仗就要开销掉700万贯,所以文臣们主张和谈,一来钱花的少,二来可以休养生息,宋高宗偏安东南,本来就不是一个心怀大志的皇帝,要不是靖康之变,皇位跟他就没关系,再加上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日,他就想守着南宋半壁江山过他的安稳日子,所以主战的岳飞其实是跟皇帝站在对立面的。
第五,岳飞忠于国家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揣测圣意这一点上确实是大大的失败,他曾多次要求出兵收复失地,迎回二圣。甚至进军朱仙镇时岳飞还向高宗奏告:金兵锐气丧尽,向北逃窜,机不可失,准备进兵汴京,迎回徽、钦二圣,这两人一个高宗他亲爹,一个他亲哥。如果不是这二人被俘走,有他宋高宗的位子吗?迎二圣回朝,你让这皇帝咋整,位子退给他爹?他哥? 想到这皇帝还能让你继续乘胜追击吗?所以高宗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要求撤兵。而且在太子的问题上,岳飞也多次上表,更是让高宗对岳飞心生芥蒂。一个武将在立储上做文章,能叫人不怀疑他的动机?
从上面几点,我们来看看岳飞在皇帝心中的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一个武将,手握重兵,不听话,花钱多,随时搬回老皇帝把自己踢出局,
这样的一个人,皇帝能容得下他?秦桧刚好看透了皇帝的心思,扣了一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到岳飞头上,宋高宗正好顺势解决掉了自己的心头大患。
自古帝王最无情,皇帝都是冷酷的。一旦皇帝产生了猜疑那么一定会痛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