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37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我国古代国土广袤,物产丰富,技术落后,交通不便,又是怎样强化民间管理的?这可以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尽管可以用官吏来管理那些地方。
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要直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重要的政治情报,还是很困难的。那么,宋国的皇帝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历史上有记载,宋朝的皇帝对于这样的“天高地厚”的情况,也是束手无策的,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们按时交税,保证社会的稳定。
可是,宋国的皇帝,真的是这样的庸才么?事实上,并非如此。宋代帝王在治国的同时,也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处理。
而宋代社会治安的稳定,也是因为民政与官政的融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宋代统治者是怎样强化民间管理的。
一、宋代民间生活
1、民间信仰多种多样,并非所有人都信奉皇帝
虽然宋代也有王安石、范仲淹这样的忧国忧民之辈,但也有不少平民百姓,他们的思想是自由的,没有任何的约束,也就是说,他们不在乎皇帝是谁。
他在乎的是,他的人生是否会变得更好。起初,宋朝的统治者试图用奖赏和奖赏来笼络民众,但很显然,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
2、人们的活动很自由,他们的工作很普遍。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都是自给自足,但有些家庭的人口太多,收成也不太好,光靠着老天爷过日子根本就维持不了,所以只能在外面干活。
而那些在外面工作的人,由于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因此也就从事着纺织、拉水车之类的粗活。而这些人都是平民,不是官方的人,所以皇室也没有太大的权力去阻止。
3、乡村治理的松散
皇权最大的特征就是村规民约。与正式的法律、法规相比,村规和乡约更具随意、更隐蔽。
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一种“潜规则”,也是一种习惯。
二、宋朝对民间的治理
1、间接管理,委派各级官员管理
尽管宋代民间没有对皇权的直接控制,但皇帝可以通过委任多种方式的地方官吏来进行间接的管理。在宋代,县令就是掌管农村事务的人,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过很多次。
县令,就是皇帝用来掌控平民村庄的一颗棋子。虽然他的职位不高,但是他要处理的事务很多,从管理全州的居民户口,到村民的思想教育,农事,都要知县亲自去做。
知县一职的设立,使宋代的许多民间问题得以妥善处理,也是知县一大功劳。同时,知县的身份和职务也是特殊的,所以,在挑选知县的时候,也是非常的严格。
2、村民自治
在宋代,这一环节更为突出。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家族制度得到了发展,而朝廷想要培养出一批官员,就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家族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族长的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比起那些大家族的族长,族长的地位更加的重要。当然,无论是大家族的族长,还是小家族的族长,在村子里的教育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日常道德的教育
无论是官吏自居,还是村民自治,都要在人本经营的前提下进行。而要让你自己管理自己,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对村民进行人文教育。
也就是让民众自己遵守契约和法律的观念。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做,这样可以减轻官员对自己管理的压力。
在宋朝的体制里面,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皇帝不会下山,但是实际上却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民众的统治。这种治理方式的成效,甚至超过了一般人的治理。
第一个办法,就是从民众中选出值得尊敬的人物,这样才能让人信服。这就是要强化教育,不断地教育愚民,提升他们的品德和能力,以维护国家的统治。
参考文献:《宋史》,《东京梦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