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郑和带回两只神兽“麒麟”,众人稀罕不已,现公开画像令人捧腹

郑和带回两只神兽“麒麟”,众人稀罕不已,现公开画像令人捧腹

要问明朝经济最繁荣的时期,莫过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政治上,明朝削藩基本结束,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文化上修撰《永乐大典》让中国文化得到空前统一。

而在经济上,最让人熟知的,就是郑和七下西洋了。

有趣的是,在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海外收获两只“麒麟”,郑和将麒麟带回来后送给了朱棣,这让朱棣大喜过望。

然而在今天博物馆展示了当年麒麟的画像,今天的人们看到当年麒麟的样子,都不禁捧腹大笑。

为什么郑和带回来的麒麟会那么有趣?这只麒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明太祖朱元璋在统一中国后,以明教为基础创立了大明帝国。而朱元璋执政的三十一年中,曾下过“片板不得入海”的命令,并且在东南沿海严格执行。

很多人批评朱元璋不懂经济,闭关锁国留下祸患。但是朱元璋比当时的任何人都懂经济,“片板不得入海”只是限制了民间船只出海,可没说不让官府的船出海。

所以这条法令只是限制了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而对于明朝而言,朱元璋效仿唐朝,创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贸易体系。

类似于唐朝,明朝也用朝贡体系为贸易主体。简单来说,明帝国允许所有海外国家到来,到京城后将香料、象牙、橡胶等特产进贡给朝廷,然后中央再以皇帝的名义赐给外国使者瓷器、丝绸等中国特产。

所以,与其说外国使者是来进贡的,倒不如说是商人到中国来做贸易的。同时,朝廷还允许外国多带一些特产,可以在京城中朝廷特批的市场进行交易。

所以,“朝贡”体系本质上还是做贸易,只不过贸易是由“老朱家”自己掌控的。换句话说,对外贸易只允许国家进行,民间就不能与外国私通了。

而洪武年间,由于国内局势尚未稳定,朱元璋与外国做的贸易比较少,到了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时期,朝贡贸易才渐渐有了起色。

朱允炆登基后,北方燕王朱棣发动靖难,率大军一路南下。当燕王攻破南京后,皇宫内烧了一场大火,朱允炆也在此次大火中不见了踪影,最后朱棣顺势登基,定年号为永乐。

永乐年间,国内局势在朱棣擅长战争的优势下得到了真正的和平,北方的蒙古也不敢随意进犯,为此朱棣还特地迁都,将明朝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

国内局势稳定后,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赚钱了。朱棣通过几次主持朝贡贸易,发现国外的香料、沉香、动物制品非常受贵族欢迎,京城的王公贵族愿意出大价钱购买这些产品。一来二去,国库也慢慢丰盈了起来,而朝贡赚来的钱,都进入了朱棣个人的“小金库”。

于是朱棣决定,派遣船只前往南洋,与更多的国家取得联系,让这些国家都与明朝官府做“朝贡贸易”,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好运与黄金填充明朝的国库。

计划确定后,朱棣派遣三宝太监郑和亲率舰队共下南洋。至此,郑和下西洋的史诗就拉开序幕了。

郑和下西洋时,对外宣称的理由是“寻找太上皇朱允炆”,可这个理由其实是经不住仔细推敲的。因为当年朱棣攻入南京时,就对外声称朱允炆在大火中被烧死了,只有朱允炆死了,自己登基的合法性才扎实。所以朱棣不能明说朱允炆还活着,下西洋用这个理由实在有些牵强。

但朱棣自己想做贸易这个真实理由更不能对外公然声张,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帝王价值观受儒家文化影响,要以农业为治理国家之根本。如果朱棣对外直接说自己想靠做生意赚外快,也许就不会被后人称之为明君了。

不管怎么样,由郑和带领,数百艘宝船组建的大型舰队就这样浩浩荡荡向南洋驶去了。

数百艘船可不是白带的,郑和下西洋有一个潜在的意义,就是构建以明帝国为中心的贸易航线,凡是郑和舰队所到之处,都没有海盗出没。

在前几次下西洋中,东南亚地区的海盗曾经几次尝试掠夺郑和的船队,但不论是海战还是登舰作战,海盗的船只简直就是蚍蜉撼树,相比于明朝上面能骑马的宝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其实很多东南亚国家非常想来中国做贸易,但是海上总有海盗,增加了航海贸易的风险,因此就打退堂鼓了。但郑和下西洋后,前往中国的航线得到了保障,这样海洋贸易就更加繁荣了。

郑和下西洋对于明朝而言,利润是非常可观的,7次下西洋总利润保守估计一共是黄金72万两,白银1276万两。

这笔钱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明朝中后期张居正的税制改革,才给国库增加了400多万两白银收入,而后来清朝雍正年间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的新政,也才让清朝国库新增360万两白银收入。

由此可见,在海上做贸易是有多么赚钱了。有了这笔钱,朱棣尽管个人开支比较大,也能五次出塞远征蒙古,修撰《永乐大典》,迁都北京,修筑紫禁城。直到朱棣去世,国库还有三百余万两白银的剩余,为后来明朝的兴盛打下基础。

在郑和七次下西洋中,最远航行到东非地区。郑和也是在这里找到了中国古代的祥瑞之兽——“麒麟”。

郑和与麒麟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当郑和的舰队驶向非洲东海岸时,将舰队停靠在今肯尼亚地区的港口。这里的社会文明比较落后,草屋组成的村落随处可见。

郑和一行人来到非洲后,找到了当地部落的酋长,并宣读大明王朝皇帝诏书。

据记载,当地部落是中国人没见过的民族,他们拥有黝黑的皮肤,男性狩猎赤身裸体,武器与工具远不及南洋。瓷器摆在酋长的草屋内,都显得格格不入。

酋长表示自己很愿意向大明俯首称臣,只可惜自己部族的航海技术有限,不能派船只前往中国了。但是酋长愿意赠送给皇帝一些礼物,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当酋长将礼物带到郑和面前时,郑和与随行人员无不震惊。此物有龙角,黄鳞,蛇身兽肢,就是与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麒麟十分相似。

郑和抚摸着这只活物,连声叫好,并将它带到自己的宝船上,随行的还有一个肯尼亚姑娘,她懂得如何饲养这只“麒麟”。

回到中国后,郑和先送书信给成祖朱棣。朱棣听说,海洋的尽头有一片土地,土地上孕育着麒麟,麒麟应该在天朝的中心生活,故郑和把它带了回来。

不日,郑和船队满载而归,带着各国的贡品回到了京城。与往次不同的是,在诸多贡品中,朱棣最期待的就是郑和带回来的那两只“麒麟”。

古代帝王比较迷信,对“祥瑞”比较在意,通过一些珍奇的动物与天气来判断未来是否顺利、今年是否丰收。在明朝的帝王中,朱元璋就不怎么太相信祥瑞,毕竟自己是从一介平民白手起家,不怎么信鬼神祥瑞。但是他的儿子朱棣就比较迷信,南下靖难时,一个不正常的风向就让他恐惧不已,去东北借兵的时候,看见黑龙江地区有鹤群结队栖息,又觉得自己靖难一定会成功。

所以朱棣对带有“祥瑞”对动物还是比较在意,他比任何一次都盼望郑和进京。

当郑和入宫时,左右文武夹道欢迎。黑皮肤的肯尼亚姑娘牵着麒麟来到大殿门前,在旁的文物百官无不称奇。

“果真是麒麟啊!”

“陛下,这是祥瑞之物啊!”在旁的文官奉承道。

朱棣走出贡献,在院子里欣赏着这只麒麟,虽然样子很像,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于是朱棣便问左右,有谁见过麒麟。

麒麟是中国神话里的动物,大家都没见过。被皇帝问到时,在场的官员们都默不作声。这只动物是不是麒麟,还得靠朱棣说的算。

毕竟这只动物实在是太奇特了,在中国没见过这样的。朱棣见场面比较尴尬,便大笑起来,称此物就是麒麟,还要重重封赏郑和一行人。

随后,朱棣派遣一名画师,将这只“麒麟”画了下来,这幅画至今还在博物馆中珍藏。

四百多年后,当游客们看到这幅画,听完这里的故事后,无不捧腹大笑。

正如你们所见,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麒麟,只是一只普通的长颈鹿。在现在的动物园里,长颈鹿实在是太平常了。

原来当时郑和描绘的龙角,是长颈鹿头上的犄角,蛇身,其实是长颈鹿长长的脖子。难怪朱棣当初在看到长颈鹿时,总觉得它和麒麟相比哪里有些奇怪。

虽然长颈鹿如今人尽皆知,但是在当时的明朝,所有人还都是第一次见到,别说是中国,就连航海刚起步的欧洲也没有长颈鹿,长颈鹿只是非洲的“土特产”罢了。

在朱棣眼里,不管这两只长颈鹿是什么东西,只要它们是麒麟,那就是麒麟。朱棣让非洲女孩将麒麟牵到后院中,好生照顾。只要长颈鹿能和祥瑞搭上边,怎么样都是高兴的。

从那天起,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当今皇上拥有一只麒麟,不仅朱棣高兴,这也变相巩固了朱棣的政权合法性,人们都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天子。

数月后,郑和再度下西洋。可是在朝堂上,朱棣再也不愿意提起麒麟的事情。

许多人想问又不敢问,这只麒麟在朱棣的园子里生活得怎么样呢?

原来,长颈鹿来到中国后,不太适应潮湿的季风气候。在朱棣收下长颈鹿不久,这头长颈鹿就患病身亡了,随长颈鹿一同来的女孩,因为皮肤黝黑,也不久被放逐出宫。

朱棣实在是不愿意提起这件事情,因为如此祥瑞之物在他手里被养死了,不太好说出口,大家就当这件事过去了,谁也没有在提。

当然,郑和带回来长颈鹿在今天看来也不仅仅是光为了逗朱棣开心。它证明了十五世纪的中国是有能力航海到非洲的,比欧洲早了一百多年。由于非洲南北跨度比较大,郑和船队在非洲沿岸航行了许久,最后认为这里才是海洋的尽头。郑和也再没有航向非洲,将重心放到了贸易比较发达的东南亚与中东地区。

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路上染病去世。遗憾的是自郑和以后,明朝再也没有派船舰前往其他地区做贸易。

既然航海如此赚钱,为什么明朝就停止海上贸易了呢?

原来,虽然郑和每次从海外回来,带来的特产换成白银能赚不少钱,但这些钱都进了国库,也进了朱棣个人的腰包,对于朝堂上的官员而言,下西洋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好处。

自朱棣之后,每当皇上想效仿郑和下西洋来充盈国库时,官员们就以“劳民伤财”、“忘本”等理由拒绝。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的民间资本开始买通官府,尝试将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走私到海外。

遗憾的是,当明朝的官船不再出现在海上时,海盗就更加猖獗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海洋贸易体系,也随之土崩瓦解,从江南沿海出发的走私船只,其出口商品的利润也大打折扣。

最后,东南亚的商业开始慢慢崛起,他们做了中间商,从中国的走私贩里进口瓷器与茶叶,在用这些换取欧洲的火器与艺术品。一来二去,中国出海的利润越来越低,而民间资本主义,在没有政府的庇佑下,到了明朝中后期,也逐渐荡然无存了。

郑和拿长颈鹿当麒麟给朱棣虽然听起来是笑话,但也证明了中国历史上曾经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也正是有郑和下西洋的存在,中国的封建才没有变得那么彻底。历史的发展总有先后,但最终将趋于大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神兽,国家,明朝,中国,众人,画像,贸易,郑和,明成祖朱棣,麒麟,长颈鹿,郑和,朱允炆,朱棣,麒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神兽,国家,明朝,中国,众人,画像,贸易,郑和,明成祖朱棣,麒麟,长颈鹿,郑和,朱允炆,朱棣,麒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神兽,国家,明朝,中国,众人,画像,贸易,郑和,明成祖朱棣,麒麟,长颈鹿,郑和,朱允炆,朱棣,麒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