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从文化还是历史的角度来讲,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一句“盛唐气象,万国来朝”,以及通过文物和建筑流传下来的唐文化,都令人心驰神往。
从90年代至今,唐朝两百八十九年的历史被无数次地改编成影视剧。而在这些作品之中,唐这个特殊的朝代,既承载了今人对于“盛世”的想象,亦表达了对“开放包容”的怀念。
人妖有情的奇幻之唐
在很多唐传奇小说中,杂行街市的除了人,还有各种各样的异界生物。八世纪的长安城似乎在阴阳两界都具有极高的地位。而根据《酉阳杂俎》《太平广记》的记载,当时的人们,似乎也并不介意这点,甚至引以为乐。
这样诡异却又浪漫的氛围,对于被称作“徐老怪”的徐克来说,天然就有极高的契合度。
从《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开始,徐克开始打造“狄仁杰”系列电影。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徐克在《新蜀山剑侠》中追求的仙风道骨式美学,在“狄仁杰”系列中又有了新的特点。脱胎于“大唐”这个厚重多元的文化符号,《通天帝国》中的建筑,《神都龙王》里的花魁,以及《四大天王》中的方术,都成为了国产电影中可圈可点的视觉奇观。
另一部从奇幻的角度阐释大唐文化的则是陈凯歌的《妖猫传》。《妖猫传》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小说《沙门空海》,它以一种“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将日本对唐朝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想象,变成了导演对那段历史的个人化表达。
《妖猫传》从白乐天与日本和尚空海的视角出发,以妖猫为杨玉环复仇为主线,试图在李隆基赐死杨玉环这个历史事件中,探讨现实中的真实与虚假,以及爱情之中人性的复杂。
同样,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幻术场景。但在《妖猫传》里,所有的幻术更像是一个个通过角色讲给观众听的寓言。在这部影片中,幻术是有真有假的,主要角色时不时蹦出几句格言式的台词,非常清楚地点出了导演拍摄幻术场景的诉求。
可以说,《妖猫传》是一部完全架构在导演个人价值观表达上的作品。虽然剧组为了拍摄斥巨资建了一座唐城,但街道的设计,建筑的细节,都被网友一一指出其刻意模仿日式建筑,还有其他不符合史实的地方。
但说到底,以玄幻的视觉奇观来表现的盛唐长安,或许本就不该强调其有多么符合“真实”。唐朝,这或许本就是中国人回溯历史时,最容易沉溺其中,忘却现实的一场梦。
波云诡谲的权谋之唐
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则天称帝、神龙之变、安史之乱……在唐朝的历史中,发生了无数足以影响国运的大事。而中国唯一一个女帝,也诞生在这一开放而又激荡的时期中。
描写武则天的影视作品多不胜数。其中,由李少红执导的《大明宫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虽然这是一部接近19年前播出的作品,但其中所体现的庄严、华丽,以及强烈的人文主义和女性主义,至今都难以被超越。
《大明宫词》
《大明宫词》从画面到台词,既有着盛世风流的直白浓烈,也有着中国古典美学中所推崇的点到即止。不管是其中的权谋,还是爱情,都有着主创们所坚持的美学和表达。
唐朝女子的美或许与我们传统中认为的“温柔婉约”有一定的差距。《大明宫词》的华彩之处,正在其对唐代女性形象的刻画,艳而不俗,哀而不伤。太平的优雅、武皇的霸气、贺兰氏的娇媚……都令人印象深刻。
《大明宫词》武则天
曾经的《隋唐英雄传》,待播的《天下长安》,都是描述李唐灭隋过程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作品。2006年,张建亚执导,阿城编剧的《贞观之治》,在历史正剧中,算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贞观之治》李世民
在台词和布景的细节上,《贞观之治》就像是一部教科书。通过影像,对初唐的大事件、政治制度、礼仪风貌、官员装束,甚至桌面摆设都进行了巨细靡遗的还原。而对自然光的使用,也让《贞观之治》的画面看着比其他表现唐朝的古装剧朴素得多。
应当说,《贞观之治》在对初唐这段历史的影视化上,注重的是“贞观之治”下,帝王与臣子上下一心的政治理想。考究的道具仅仅是标准之内的常规操作而已。
《贞观之治》一直被认为是一部比较平淡的剧作,由于对权谋争斗的渲染并不多,这部片子与2007年在央视播出的《贞观长歌》相比,戏剧性略显不足。
但如今看来,《贞观之治》将主要剧情都集中在臣子如何辅佐皇帝治国上,其作为历史剧的纯粹和考究,确实是比《贞观长歌》要略胜一筹。
在将历史人物戏剧化时,所有主创几乎都会碰到如何平衡史实与戏剧感的问题。太生搬史实,容易显得晦涩生硬,创作空间变小;但随意调整历史上的人物关系,在本质上,就是对这一类型剧作的不尊重。
虽然年代久远,但存在于文化作品以及历史记载里的大唐,仍旧能给今人足够的史料。军事、政治、商业、宗教、外交、文化,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仅把这样一个伟大的朝代,作为一个苍白的爱情故事的背景,就未免暴殄天物了。
人间烟火的市井之唐
长安,这个让中国人至今引以为豪的国际大都市,它的气势和格局,在今天的西安城中还隐约可见。而当年的百姓是如何在其中生活的,这其中也蕴含了很宽广的创作空间。
《长安十二时辰》
最近在优酷上线的《长安十二时辰》,主角在上元节这一天,穿梭在人头涌涌的长安一百零八坊中。星罗棋布的长安城里,有地上的繁荣华美,也有地下的混乱阴暗。
主人公在长安城里穿梭缉凶的同时,观众也在随着主角的视角在长安城中“探秘”。一边是庙堂,一边是市井,双线平行叙事的过程中,主角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的一碗水盆羊肉,也的确成为紧张剧情之外,一处令人深刻的记忆点。
《长安十二时辰》在紧张的剧情推进之外,也没有放弃用足够的镜头展示盛唐时期人物的日常生活:右相家中的温室雏形,剃头匠父女身上考究的衣着设计,花车斗彩的富丽堂皇。导演曹盾这一次没有过分坚持他喜欢的长镜头,而是让精心设计的一个烟火长安,碎落在了紧凑的十二时辰之内。
“烟火长安”的展示,让这部古装剧具有了特别的趣味。小人物拯救世界的故事设置,放在多元开放的盛唐背景中,所造成的戏剧冲突也格外抓人。
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也是以唐传奇中提到的小人物“聂隐娘”为主线,将晚唐时期藩镇林立,大唐风雨飘摇的时代画像展现出来。侯孝贤身上挥之不去的文艺气息,缓慢的镜头速度,以及不带情绪的空镜,也在剧情之外,展现了一种王朝末日的萧条。
《刺客聂隐娘》
当帝王将相被讲了个遍,熟悉的历史情节一遍一遍被影视化,观众自然会产生审美疲劳。而通过视角的转变,以小人物的视角和营生,向上描绘一个大时代。这一种叙事手法,在近代以及当代作品中,已被使用了许多次,但在古装剧中,却仍有发挥空间。
【文/一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