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真宗年间,一个冬日晴天,东京开封府的大街上熙熙攘攘。
翰林学士梅询写作短路,几篇诏书硬是搞不清楚。
案牍劳形,神色倦怠,出去晒晒太阳吧!
走到街角,一堵矮墙下,太阳晒得着风吹不进。
躺着个披着羊皮袄的老兵,在冬天暖洋洋的阳光中长长打个呵欠,啊啊啊地升了个大懒腰。
头昏脑胀的梅学士看呆了,大为叹息:“真舒服哟!”
走上前去,问道:“你识字吗?”
老兵慢吞吞地半睁开眼,说:“不识字。”
从羊皮袄里捉个虱子送进嘴里,不理老梅。
梅询更是感慨:“这才是彻底的快活哟!”
人生烦恼识字始。
能发出这样浩叹,梅询悟性一定很高。
可还是老歌唱的一样:世人都道神仙好,只是功名忘不了。
梅先生一辈子的事,就是这个写照。
01
安徽宣城,人文渊薮。宣城梅氏,是诗礼传家的衣冠大族。
“从夸荆地人人玉,不及梅家树树花。”
几代人进士一个接一个,梅家代有人才出。梅询是梅家迁到宣城的第三代。
25岁的他,宋太宗端拱二年(989)进士及第。
这种世家子,有的是钱,懂得风雅,吟诗作赋是天生的本事。
宋太宗时代,大宋确定了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化人大展身手的时代来临。
人生的金光大道在梅询前面徐徐展开,无比诱人,无比灿烂。
前五六年,众多进士中的一员而已,梅询没有什么突出表现,流水帐一样的履历表。
真宗咸平三年,在崇政殿值班室时,碰上了路过的真宗皇帝。
这算是一次奇遇,不知道真宗是不是看上了他的相貌,还是被他身上的奇香给吸引了?
总之皇帝非常欣赏梅询,一道命令叫到中书省来,问了几个问题。
这种皇帝单独召见的机会,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个机遇。
能言善辩的梅询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回答得相当好,皇帝很满意,非常投机,让梅询有知已之感。
真宗即让他到集贤院工作,赏赐穿红袍佩戴银鱼饰。
这个待遇,非常荣耀。
当时的士大夫叫作“望之若不可及”,高高在上,和皇帝聊得热火朝天。
好多人看了眼红,这是梅询的得意年代。
02
人都有个毛病,越没有的东西越喜欢夸耀。
穷人说自己的祖先是阔佬,富翁讲太爷辈中过进士,商人讲国学,教授说股市。
一样的道理。
这大宋朝是读书人的天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聚在一起,最喜欢谈论的是讲兵法。
被朋友们表扬一句“知兵”,是天大的荣誉。
梅询也不能免俗,读兵书,讲军阵,条条是道。
真宗刚继位,辽国不断南进,这是最头痛的事。
偏偏西北党项人中出了个乱世枭雄李继迁,一直骚扰大宋,如打不死的小强,越来越顽强壮大。
灵州一线,基本已陷入李继迁势力之中,怎么办?
梅询给朝廷出了个主意:把灵州授予六谷吐蕃首领潘罗支,用吐蕃的势力牵制住李继迁。
这个叫以夷制夷,非常符合中原王朝传统治理边疆问题的政策。
——不要以为梅书生不切实际,最终李继迁就是死于潘罗支之手!
吐蕃和大宋、党项时敌时友,战战和和,态度非常不清晰。
这时候到吐蕃去,说的难听点,也叫深入虎穴,会不会活着回来就是个未知数。
梅询拍胸脯:“如果能保存灵州,消灭西边战火,死了我梅询一个人有什么何惜!”
慷慨激昂,像个勇士。
真宗很高兴,表扬梅询赤胆忠心。但没让他去冒险,派别人去了。
才出发,灵州已被李继迁占领,计划搁浅。
虽然计策没付诸行动,但受到皇帝赞许,梅询很受鼓舞。
随后用心了解西北局势,提出了十来条建议:
如边将多偏于保守,不肯主动出击,要派大臣去坐镇督战;招募边境尚武边民,组成部队打击党项人等等。
评价当时的将帅,曹玮厉害,傅潜该杀。
很显摆,很突出。
给人感觉太过热心,显得过于急切。
而大局是北方澶渊之盟订立,宋辽讲和。西北李继迁战死,儿子李德明向大宋称臣,天下太平。
03
宋真宗朝前期宰相叫李沆,是真宗的老师,威望很高,号称“圣相”。
讲究稳重平和,不喜欢“浮薄新进喜事”的官员。
真宗喜欢梅询,觉得他是块料,要提拔重用。
李沆不同意:梅询这个人太会钻营,不堪大任。夸夸其谈,不务实际。眼高于天,这战争是多么大的事情,梅询嘴里讲得这么容易,就不对头。
真宗皇帝对李沆非常敬重,朝中重臣王旦、寇准这批人都佩服李沆。
这样一个重量级的大佬对老梅的评语是这样,老梅的前途一片黑暗。
梅询本人也不争气,做出来的事,贪小便宜,慷公家的慨。
他有一个朋友叫邵晔,生病。
邵家儿子回老家探望,梅询把公家的马借给他,料不着马死了,事情败露。
这放现在,就是公车私用嘛!
马在古代的作用,是一级战略物资,梅询因此被上级狠狠地批了一顿,降级使用。
几十年官宦生涯,梅询牢骚过宋真宗的“天书运动”,判案子还出了错。
曾经和寇准走的非常近,恰恰是寇准和丁谓争权的那段时间。
寇准的亲信朱能甚至想动用武力,先下手为强搞掉丁谓,被对手反杀。
这样的运气和作为,加上李沆给他贴的标签,老梅只有靠边站。
让大人物讨厌上了,这个人生就悲剧喽。
更何况是润物细无声的宰相级大人物。
04
古人有熏香的习惯,追求的是一个雅字。
梅询是个典型。
每天上班前,他点上两炉香,把官袍罩在上面,出门时捏着袖子,到办公室展开衣袖,满室浓香,泌人心脾。
老梅用的香特别讲究,如“龙麝”,名字就高大上。
真宗皇帝很喜欢,没事的时侯就把老梅叫来,闻一闻,今年流行什么香?
凡事有黑就有白,有人喜欢香,喜欢干净,有人就喜欢不修边幅。
古人不是有扪虱而谈的名士风度嘛!
有个叫窦元宾的,是官N代,几个月不洗澡,脖子上的泥垢一寸厚。
还有个同事叫盛度,是个大胖子,大腹便便,拜下去就爬不起来。
而丁谓长得又瘦又小,脸上的线条刀削斧刻。
于是大家取笑道:盛肥丁瘦,梅香窦臭。
这或许就是大宋朝为读书人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你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过,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
05
据说梅询在濠州工作,朝廷分配来的副手叫吕夷简。
老梅当晚做了个梦,有人告诉他:吕宰相来了。
所以老梅对小吕很好。
吕夷简果然成了仁宗朝著名宰相,报李投桃,很照顾老梅,把他调回中央工作。
从真宗朝被贬出中央,老梅大部分时间在地方工作,长达四十多年。
他的学生后辈,不少已在内阁为相为枢密使,所谓两府人物。
而梅询永远是个“白首翰林”。
一天,仁宗问:天下户口多少?
梅询抢着回答:“五代天下大乱,民户大减。经我大宋朝太宗真宗休息养生,现在天下的户口,一定翻了一番。”
这时梅老已七十来岁,越老越怕退休,越热衷往上爬。
进不了两府的大门,梅老怨天尤人,甚至怪自己脚痛。
结果还真是,朝廷以他“病足”为由,让他到许州工作。
最后就死在那儿了,享年78。
梅询的侄儿梅尧臣(宋朝大诗人),和欧阳修是好朋友。
请求欧阳:“我叔叔病得很重,还躺在床上读你的文章。你给他写个墓志铭吧!”
欧阳写了很不错的文章,给梅老一个不错的安慰。
“同行人看相互,更重是人品。”这一点人生经验,越早知道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