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是了解他们真实生活的一扇窗户,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那是公认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今天,我就诚挚地邀请你和我一起去宋朝吃一场宴席,品一品两宋时期的饮食文化,体会一下宋朝人请客都用什么餐具?吃什么主食和菜品?喝什么酒和饮料?开宴席时都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
宋徽宗赵佶 《文会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用什么餐具?
既然是请你吃一场好宴席,餐具那可是要有讲究的,我们都知道宋朝的瓷器很有名,宋朝人是不是像我们现代人一样用瓷器做餐具呢?
其实不是,宋瓷对于我们来说很珍贵,对于宋人来说却是太普通常见了,那用什么做餐具才能显示宴席的档次和对客人的尊重呢?当然是非金银器不可呀!
在宋朝上至皇帝、下至普通中等人家,请客的餐具都是以金银为主,金器用不起,那至少也得是银器,包括从碗、盘、勺子、酒杯、酒瓶到所有你能想到的一切餐具,整套都得用金银器。
大文豪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载了宋真宗时期,有位清官叫鲁宗道,他因为做官太清廉家中连请客的银器都不全,只好将从老家来的客人请到附近酒馆招待,因为酒馆里金银餐具都很齐全。
可见那个时候请客吃宴席,最起码也是要用全套银餐具的,不然会被人视为不正常、不礼貌。
南宋金瓜酒盏 四川彭州博物馆
也不只是官员才如此,小康之家、小吃店、甚至寺院也多是用金银器餐具。
宋人洪迈的《夷坚志》描写南宋小康之家是这样招待客人的:“手捧漆盘,盘中盛果馔,别用一银杯贮酒。”《东京梦华录》里说到夏天街上卖冷饮、时鲜的店家,生意好的都用金银器具。
日本有个僧人叫成寻的,他到宋朝游学,写了一叠日记编成了《参天台五台山记》,说不止是城市居民,就连寺院里吃饭也大多用银器,可见当时用金银作餐具是普遍的风气。
当然,还是会有人家备不全这些餐具,那么也没事,可以请四司六局里的台盘司上门服务。
所谓四司六局就是一种商业化的流动后厨体系,分工明确、提供上门服务,只要出钱,其他所有请客宴饮需要的东西,他们都能搞定,其中的台盘司就是专门负责餐具事宜,他们会提供全套的金银器具。
金银餐具的大众化普及使用,既是宋朝宴席的特色,也是两宋社会富庶的表现之一。
南宋 瓜棱型银执壶
吃什么?
吃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主食,这方面宋朝人和我们现代有些类似,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米饭。
苏东坡有个门生叫张耒,他的《明道杂志》中就记载了自己从河南去湖北的一路见闻,他发现往南到了河南和湖北的交界地,就基本上见不到面条馒头之类的面食品了。
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说当时的江南地区,媳妇如果孝顺,就给公婆吃米饭,如果不孝顺,就给他们吃面。
不过这种情况在南宋的时候出现了改变,南北饮食习惯出现了融合。因为南宋时整个中原地区差不多都被金国控制,原本北宋的官员和百姓大量往南方迁移,这些北方来的移民也把吃面食的习惯带到了南方。
宋人庄绰的《鸡肋编》记载,南宋初年的时候,江南地区的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北方面馆,一些南方居民也开始接受面食,所以不论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主食。
主食除了米饭和面条之外,还有很多点心。不过宋朝的叫法和我们今天有些不一样,他们的“馒头”是我们今天的包子,“炊饼”才是馒头,“胡饼”才是烧饼,所以其实武大郎卖的不是烧饼而是馒头。
北宋宰相王安石就曾经在家宴上用芝麻胡饼招待一位后生,谁知道这位后生嘴巴太叼,只吃胡饼中间的薄脆部分,将外面一圈丢在桌上不吃,把王安石给气的,直接走过去拿起他吃剩的外圈自己吃了。
宴席里自然少不了肉这个主角,宋朝人都爱吃什么肉呢?在宋朝的宴席上,能够拿得出手的常见肉类要属羊肉和猪肉。
而羊肉又要比猪肉更贵一些,为什么羊肉这么高大上?实在是物以稀为贵呀,宋朝因为国土问题缺马,朝廷下令农户要养马,就没有更多的能力去养羊了。
这种情况到了南宋就更夸张了,因为国土更小了,宋人洪迈的《夷坚丁志》写了南宋高宗时期,一斤羊肉要900文,而当时一个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的工资才7700文,可见羊肉多贵。
说了羊肉和猪肉,还少一个我们常见的牛肉,但牛肉在宋朝的地位比较尴尬,属于上不了场面的肉。
你看《水浒传》里面的好汉们点菜总是很豪气,随口就要几斤牛肉,以前我还以为是他们特别有钱,所以能吃得起牛肉,后来才知道真相是因为牛肉便宜。
虽然宋朝的朝廷下过很多道禁止屠宰耕牛的诏令,但羊肉猪肉太贵,普通百姓又不常吃得起,所以民间依然有很多人吃牛肉,但请人吃宴席,一般是不会用牛肉的。
此外,无论是羊肉、猪肉或其他肉,你要做好吃到大肥肉的准备,因为宋朝虽然经济繁荣,但毕竟不比现代,一般人不是天天吃得起肉的,所以难得赴宴席吃肉,当然是肥肉更解馋。
宋朝理学大家朱熹也曾经说请客的时候用肉“常恐其不肥”,担心自己请客用的肉不够肥,而招待不周、失了礼数。所以在宋朝谁要是请你吃肥羊、肥猪肉,那绝对是诚心诚意,很够意思了!
这种大肥肉 在宋朝一定很受欢迎
喝什么?
有这样的好菜,那得有好酒相配不是?别急,宋酒的品种可是丰富多彩的很,《武林旧事》卷六《诸色酒名》就列了一长串的酒名:
流香酒、银光酒、雪醅酒、龟峰酒、蔷薇露、琼花露、思堂春、蓬莱春、秦淮春、浮玉春、丰和春、皇都春、有美堂、中和堂、清白堂、元勋堂、真珠泉、萧洒泉、齐云清露、北府兵厨、第一江山、蓝桥风月……
看看,看看,这些都是宋朝响当当的名酒,但总的来说,宋朝的酒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纯粮食酿的酒,一类是用肉辅助酿的酒。
什么?纯粮食酿的酒我知道,但是肉还能酿酒?是呀,宋人陈直的《寿亲养老新书》,就记载了羊羔酒的酿法:“米一石,如常法浸浆。肥羊肉七斤,曲十四两,诸曲皆可……” 其实就是在正常酿酒的过程中加入肥羊肉,宋人认为这样酿出来的酒特别好喝。
皇帝给大臣们赐御酒,赐的就是羊羔酒,不过因为羊肉很贵,所以羊羔酒属于妥妥的高档酒,其地位跟我们现代的茅台有的一拼, 除了羊羔酒还有用猪肉酿酒的,据记载也是口味很好。
宋代青釉酒缸
如果你不小心遇到了《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拉着你一碗一碗地喝,你也不要太紧张。因为宋朝的酒水度数都很低,当时蒸馏酒还没有普及,最高也不超过15度,一般的酒都在10度以下,所以你可以放心地大口喝酒。
说到这里,如果你想给别人斟一杯酒,那得注意一定要斟的满满的,满到溢出来,因为宋朝人讲究“酒斟满,捧觞必蘸甲”,端起一杯酒,酒水溢出来,洒的指尖上全是酒,叫做“蘸甲”,这样才是有诚意!不然的话倒不满酒,别人会以为你舍不得给他喝呢!
南宋金菊花酒盏 用来给客人劝酒 四川彭州博物馆藏
可能你要问,那不喝酒的人怎么办?不喝酒的人就不配吃吃喝喝了吗?当然不是,这就来上饮料嘞!
宋朝没有可乐雪碧果粒橙,但是有凉浆、果汁渴水、香花熟水、紫苏熟水、豆蔻熟水等等,宋人陈元靓的《事林广记》收录了多种制作饮料的方子,请让我一一为你展示。
所谓“凉浆”是用大米或者小米加水熬成黏黏的米汤,然后再加凉水混合,盖起来发酵五六天,然后取上面的汤汁就是凉浆了,夏天可以放在冰里面镇一镇,酸酸甜甜很开胃。
“渴水”是将新鲜多汁的水果肉加水熬成果胶,喝的时候可以加凉水拌匀,算是宋代版的浓缩果汁。
而“熟水”不是煮熟的水,是把豆蔻、紫苏等等带有芬芳气味的叶子、花朵等先用火稍微炙一下,然后放进开水瓶里,盖上盖子闷一闷,最后再加点儿糖就行了,如果要喝凉的,可以把熟水装入瓦罐用绳子吊进水井里冰一冰。
那时候宋人几乎家家户户招待客人时都会准备饮料,当然也会做一些自己喝,李清照写过一首《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蕴藉,木犀花。”
这首词说到,李清照生病的时候,怕喝茶伤身,只喝些豆蔻熟水,可见熟水是很养生的,所以请你不要客气,可以多喝几碗。
清人摹宋人的《卖浆图》,几个卖饮料的小贩正在互相品评
玩什么?
吃吃喝喝还不够,还要来点娱乐!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一段就描写了他主办的一场宴席,我们可以从中看看宋朝人吃宴席的时候都玩什么: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这里的“射者中”和“觥筹交错”代表的是两种酒令玩法,第一个考验你的技能,第二个则考验你的运气。
先来说第一种“射者中”,这可不是射箭,而是指“投壶”。投壶是很古老的酒令,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很流行了,北宋名臣司马光是个投壶爱好者,他还专门写了一部《投壶新格》来总结和规范投壶的规则。
宋代投壶的基本玩法是在地面上立一个细身小口的高身壶,壶口旁有两只壶耳,参与者离壶一定距离向壶内投掷弓箭,以投中多少和投中位置定胜负,输了的就得罚酒,不过欧阳修文章里的这个人显然是投中了。
电视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里就有一集还原了投壶场景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投壶技术不过关,没关系,可以玩第二种“酒筹”,觥筹交错的“觥”是指酒杯,“筹”是指用来计数和行酒令的小棍子。
有一种筹比较简单,就是一根光棍,喝了几杯酒就放几根,用来计数,看谁的筹多,就说明谁酒量高。
还有一种就比较有意思,在筹上面刻字,如果你抽到“年长者饮”,那么在座谁年纪最大谁喝,有的刻一句谜语,猜不中就得喝一杯,有的刻一句古诗,背不出来下一句也得喝一杯,这种酒令谁都能玩,所以大家都能玩得很高兴。
酒筹 宋朝也有金银做的酒筹
除了这两种,还有第三种玩法就很有难度了,那就是北宋名相、婉约派著名词人晏殊代表作《浣溪沙》的第一句写到的:“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以词著称,我们今天读宋词就跟念诗一样念出来而已,但在宋朝,每一首词的词牌都代表一种曲谱,每一首词都可以歌唱。
唱词也有讲究,分“清乐”和“小唱”。所谓清乐是有伴奏的,这边在轻轻唱,那边吹个笛子、弹个古筝什么的伴奏;而小唱则是歌者自己拿着拍板边打边唱,唱的很慢,余音袅袅,令人陶醉。
不过,你可不要偷着乐,只觉得听得舒心,别忘了晏殊说的一曲新词酒一杯,文人们作了一首新词,再让人当场唱出来,唱一曲你就得喝一轮。
很多有名的宋词都是在宴会上作出来的,词要与宴会的主题、气氛、还有宾主的身份乃至性情、爱好相合,才是好词,非常考验词人的文学功底。
李世达 《西园雅集图》局部 苏州美术馆藏
送客
好了,到这里我们金银餐具体验过了,美食吃了,美酒、饮料也喝了,玩了投壶、酒筹,也听了美妙的宋词,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里说的:“众宾欢也”!
大家都很尽兴,这时候主人家端上来一碗汤,这碗汤,它可不是番茄鸡蛋汤,根据南宋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这是一碗用甘草、陈皮、白檀、藿香等有甘香味的药材为主料,再加上竹叶、杏仁、莲子、金银花等配料,熬成的一碗美味滋补汤。
看到这碗汤,你我就要注意了,别磨蹭了,赶紧喝完汤识趣地告辞吧!为啥?宋代朱弁的《曲洧旧闻》写了:
“客去则设汤……上至官府,下至里闾,莫之或废。”
因为宋代习俗是端汤送客,上了这碗汤就是主人在暗示你可以走了,从官场到民间都是这样的习俗。所以,我们今天就到这儿吧,下次再见!
参考书籍:
《终朝采蓝》扬之水
《吃一场有趣的宋朝宴席》李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