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按照杜太后早已约定好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传位弟弟赵光义,赵光义登基后,改名赵炅,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临终前,在宰相寇准的建议下,立三子赵元侃为皇太子,更名赵恒,太宗死后,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杜太后当年同儿子赵匡胤约定:“汝百岁后,当传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
说好的赵光义死后,应该传位给弟弟赵光美,赵光义为何撕毁母后的“金匮之盟”呢?赵光美,本名赵匡美,后再改为赵廷美,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四弟,生母耿氏。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派曹彬、潘美等攻打南唐,遣魏王赵廷美出师劳军。当年正月初二,赵廷美到了汴口,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
两人议诗论道,相谈甚欢,因为这层关系,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以欺骗手段,命赵廷美带着牵机药,毒杀了李煜。
太平兴国年间,赵光美再度更名为赵廷美,初封魏王,后改封秦王,任开封府尹。赵光义即位后,公然撕毁“金匮之盟”,对弟弟赵廷美隐匿其中的内容。
赵廷美向来专横骄恣,多次遭到兄长宋太宗的训斥,偶然得知“金匮之盟”详情后极为不满,于是暗中策划,想武力夺取皇位。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秦王赵廷美谋反之事泄露,被哥哥赵光义罢免了开封府尹,念及手足之情,加之他屡立战功,宋太宗仍然让弟弟赵廷美任职西京(今属河南洛阳)留守。
此后,赵廷美举家迁至西京,他不思悔改,频繁与兵部尚书卢多逊暗中勾结,不久,密谋再度泄露,宋太宗大怒,将赵廷美免除一切职务,保留王爵,闲居西京,后废黜王爵,改封涪陵县公。
雍熙元年(984年),赵廷美一脉迁往房州,不久忧愤成疾,吐血而死,时年仅三十八岁。赵廷美就算是不谋反,以宋太宗的为人来看,也不会传位给弟弟,赵廷美想拼一拼也可以理解,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